遇到不講理的家長氣憤又不能懟,怎麼辦?

L雪媛


首先,在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任由自己的性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其次,切記說話不能太直接,同樣一句話,語氣不一樣,家長聽起來感覺就不一樣。比如一個學生的家庭作業總是有錯誤,家長還是簽名批改了,很明顯家長沒有仔細檢查或沒有檢查就簽字了。如果你直接說:“難道家長沒有給孩子檢查作業嗎?”這樣說的話,家長就很難接收,還會覺得你是故意讓他難堪,反而不會配合你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換一種說法:“最近發現個別同學的作業有錯誤,希望家長在孩子寫完之後認真檢查一下再簽字,您的認真負責也會影響孩子哦!感謝配合!”如果是這樣寫,那麼個別家長就很容易接受,自覺的認真給孩子檢查作業了。

對於不講理的家長,我們可以先聽他說,不要急於和他辯解,等他說完,我們再擺事實,用事實說服他。相信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很有素質的!


小李愛生活AA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交流平臺推出這個題目今天就我的實際工作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老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是一問學問,更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不同的家長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各有各的不同,為了避免陷入尷尬的局面,發生不必要的矛盾衝突,我們該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和家長說什麼,怎樣和家長說,都需我們深思熟慮。因為把家長說惱了,我們的教育工作就遇障礙了;把家長說通了,我們的工作就順了;把家長說開心了,我們的工作就如虎添翼,處理問題就會得心應手。但尊重應是良好溝通最主要的前提。

對“不講理”的家長要理解、尊重,以理服人。

有些家長對子女往往寵愛過深,看不到子女的缺點,甚至因護“短”,而不太講道理,這是正常表像,要理解。

上學期,班裡兩個男生吃完飯在操場上等其他班級的空當,鬧了起來,惱了,一個同學就把另一個同學按趴下了,生活老師在哪教育時,我走了過去,問了原因,看了情況,都沒受傷,都進行了批評教育,還對未還手的學生提出了表揚,想到是大中午,快讓學生睡覺吧,下午再接著處理這件事。回到宿舍,我就給那位愛動手的家長打電話溝通了一下,說愛衝動、動手的嚴重後果,這位家長很理解,很擔心,要來看對方的孩子,還要電話要給家長聯繫。只因那孩子沒事,我沒讓家長做這些,沒想到剛要進入睡眠狀態的我被電話鈴聲激醒,我接起了電話:“老師,我在門口呢,和保安說一下我要進去,我和他爸都來了,孩子在學校被打了,被欺負了,那哪行?他爸脾氣不好,我們要來看看這到底怎麼回事……”。機關槍似的語言一直說個沒完,我一直聽著她說完後,我平和地說:“孩子沒事,也沒受傷,本來下午都處理完了再告訴您,您現在都來校門口了,孩子們都安靜地進行午休呢,我非常理鮮您的心情,您先消消氣,咱們先在教室見面吧”。我又趕緊給生活區打電話,告訴相關老師不能讓家長進宿舍,以免上升為家庭矛盾就更麻煩了,不僅是咱們事大了,學部、學校也來事了。我把孩子從宿舍領到教室,讓他們先聊,我從教室退了出來,女家長走出來,看到沒那麼多火焰了,說:“看了孩子到沒什麼事,但動手打人不行……”我說:“您說的對,孩子間不能打架……”接著問她,想怎麼處理,她說沒多想,看著孩子就放心了,他們不是來鬧事的,對你和生活老師都沒意見……在此交流的過程中,我似乎聽見孩子爸爸在教室裡和他兒子講:你不會狠狠地給我打回來!聽到這些,我心裡有數了。我和孩子媽達成共識——調查清楚再說後,我進班後先表揚孩子:“今天在爸媽面前老師再表揚你一回,多虧你沒動手,不然事情就不好處理了。你做很好,私立學校杜絕打架,如果管不住自己到初中會受治,會受不了,嚴重了會受一定的處份……”“啊?不會吧,老師,會這麼嚴重?”是的,我家孩在初中,初中管理更嚴格一些,您慢慢了解吧……”情都弄清楚後,我又跟家長溝通,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言語上攻擊那位學生了,也不對。動手孩子家長一直和他們家溝通道歉,家長說沒事了,這事就告個一段落。但期末寒假作業解讀時,我又談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上來,那天初中部教育主任就坐在我班(孩子在我班上學,家長們都知道的),我這樣講更有一定的說服力,從那以後,這位學生的家長都很理解、配合老師的工作。經常說“老師您儘管孩子,嚴管,我們永遠理解、支持你”,孩子再有了問題,對他嚴肅處理,家長也很理解。

就這樣,我比較成功地和這位不太講道理的家長進行了比較藝術性的溝通,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燦爛陽光1976


作為老師,在工作中,最怕的是這種家長,因為在老師眼中,有些家長實在是不可理喻,也不懂起碼的教育規律,卻又喜歡指手畫腳。

遇到這樣的家長,作為老師還是應該從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出發,做好以下幾點:



1.家長不講理,但老師不能不講理。這是在履行教師的職業操守。

2.計多矛盾是由誤解產生,老師要注重消除誤解,而不是一怒了之,或者遷怒於學生。

3.工作細化,拿出具體的材料,用事實說明問題,而不僅僅依靠語言。


4.真正地去關心家庭和學生,每個家庭都有難處,家長也有自己的難處,老師要憐憫之。



5.工作中對這些家長要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讓家長看到感受到老師的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