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疫情快結束了這段時間,身邊很多人開始賣房子了?

用戶2616476901323079


資金鍊斷裂,名下又有固定資產,不賣房怎麼還信用卡或者貸款,怎麼拿錢給工人開工資交房租呢。


櫻桃小餛飩啊


為什麼感覺疫情快結束了這段時間,身邊很多人開始賣房子了?

一、疫情對房地產的衝擊

2020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國內經濟造成了極大衝擊,房地產行業當然也不例外。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房地產行業被暫時按下了“暫停鍵”,房企暫時關閉了各地售樓部,中介機構暫停營業,建築工地延遲復工,購房者也只能宅家沒法出門看房,房地產市場活躍度降至“冰點”。

受疫情影響,房企為了自救,展開了大力度的優惠打折賣房活動,房價也因此有所降低。另外,由於企業復工時間延遲,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非常大,企業員工的收入也在降低或暫時失去了經濟來源。

總的來說,疫情不僅對房企衝擊大,對中小企業主衝擊大,對購房者衝擊也很大。

二、為何身邊很多人開始賣房

如今國內疫情好轉,房價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為何身邊很多人卻開始賣房子呢?

首先,疫情下很多人真的缺錢了。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遭受的衝擊比大型企業更加嚴重,很多工廠和實體店都面臨倒閉的危機,可謂是“一片哀嚎”。雖然各地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央行也多次降準釋放資金為企業解困,但不能滿足所有中小企業的需求。於是部分中小企業主只有通過變賣手中房產套現,以換取資金填補企業現金流。另外,很多人因為暫時失去了經濟來源,但家中卻有各種困難急需用錢,也不得不賣房套現。

其次,“房住不炒”深入人心。經歷了2019年一整年嚴厲的樓市調控,房價漲幅逐漸收窄,炒房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炒房客無利可圖,擊鼓傳花的遊戲再也難以繼續下去。如今受疫情影響,炒房客同樣有苦難言。銀行貸款期限逼近,房子卻還沒能出手套現,購房者觀望者居多,對於買房無心也無力。為了不被套牢以至於血本無歸,炒房客也在瘋狂拋售手中囤積的房產。

最後,“現金為王”才是硬道理。今年的這場疫情,讓更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現金為王”,只有錢在自己口袋裡才是最穩當的。在疫情下,空有幾處房產,卻欠著銀行鉅額貸款,雖然有地方可以遮風避雨,美其名曰“做好自我防控”,但自家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潛藏著一顆焦慮不安的心。2020年,正是“現金為王”的年代,手裡有錢比手裡有房更重要。

綜上所述,後疫情時期,為何很多人開始賣房?或是受疫情影響真的缺錢了,亦或是炒房客急於賣房套現,更重要的,是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現金為王”才是硬道理。

我是小黑,房地產資深從業者,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關注“文說樓市”,更多精彩好文等您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文說樓市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其實對於周邊我們發現很多人都開始處理手中的房子,大部分是前期投資者購買短期投機行為,而剛性需求者依然選擇觀望。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進入4月份之後房價總體唱多,但是個人出售房源的情況越來越多,而當前的房地產中介忙得不亦樂乎。

疫情如何影響投資者觀念

其實房地產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到來之前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投機客來說其實早就知道了這一情況。


只是苦於如何將手中的房子出貨,又不能在下降趨勢當中出貨,所以只能唱多房價,也就是當前我們所熟知的買漲不買跌。

同時當前的剛性需求者也是抱有這樣一種態度,他們購買房屋一一方面是為了居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所購的房屋能夠增值。

所以說房地產才增加了預期,但未來房地產預期上漲的時候剛性需求的參與交易的積極度就增加了,從而出現了我們在4月份看到的,深圳與上海因為樓盤事件發生肢體摩擦。

另一方面經過疫情的影響,人們著實感受到現金流對於個人和企業的重要性,尤其是最近我們可以看到鬧得飛飛揚揚的中行原油寶事件。

身邊很多人開始賣房子了嗎?

社長身邊有一位律師手中有8套房子,在2019年3月份左右賣出一套房子之後,2019年年底手中的房子一直沒有賣出。

經歷過此次疫情的影響之後,它以更大優惠,更低價格將剩餘的7套房子掛牌的中介,告訴社長今年無論如何也要將這套房子賣出,似乎是不惜一切代價。

這就說明當前各行各業現金流趨緊,加上投資風險相對較大,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造成人們更願意持有現金。

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一季度存款數額急劇攀升,這就說明人們更加願意盤活自己手中的資產變現,而不願意購買過多的固定資產進行投資。

尤其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型房地產企業早就開始轉型了,像恆大地產一樣開始轉型新能源汽車,對於2020年恆大地產的主要目標就是去庫存。

綜合來看:經過疫情的影響很多個人投資者似乎從夢中驚醒,發現房地產未來前景堪憂,手中持有多套房子似乎並不是所謂的資產,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負債。

在這種情況下清理手中的負債,盤活資金流,是當前個人或者企業最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保證未來生活生產安全的前提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