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書中的內容大多數都慢慢地遺忘,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讀書?

Prajna211


人常說,學無止境,從那裡學習,唯有讀書。

其實,我們在讀一本書後,並一定要詳細的去記住書中的主人公,以及書中的情節,甚至是書中的一句名言警句,而是在你閱讀與欣賞的過程中,你已經把自己融入了書中,隨著書中人物的經歷,與他一起去成長,一起去經歷、一起去領略風景、一起去走遍天下。喜怒哀樂,人生百態。你都能跟著一一體會。


所以,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刻,你已經不是從先的你了,你隨著書中的人物已經成長了。

這些成長,不在於你記住了什麼,而且對你心靈的觸動和靈魂的昇華,你會變得更加智慧,你的心懷也可容納大海,你人生的格局也會變得更大。面對人生的諸多考驗時,你更加從容、淡定、無往而不勝。


因為成長,你的思維也會跟著改變。

你開始懷疑讓你長期堅持的觀點和生活習慣是否正確;你對長久以來堅定的思維和情緒模式有了新的認識;你也對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親密關係有了更多的理解;你對自己意識的提升和心靈的成長有了更多的感悟;所有這些都是你在書中得到的。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我們熱愛書,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魚兒2103


讀書忘掉一些是可能的,但全都忘了,那真是不該讀了!

免得父母花巨資,免得老師花心血,免得國家要投入。

更多的人,是將老師教給我們的學識,作為起點。在工作中依此為基礎,不斷的根據實據需要,選擇與專業對口的知識學習,以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

忘掉一些學校知識是可能的,重要的是我們依據學校學到的基礎,而不斷的學習,成為了本職工作上的知識型人才。

可能你自己已經成了單位的技術骨幹,專家,管理型人才。但還無法很好,全面的輔導初中,高中孩子的學習。那也不奇怪,因為在學校學的基本知識,專業上用得到的,深化了。用不到的可能會忘了一些。

所以為什麼學校老師也是分專業教授我們的!你非要讓體育老師教化學也不行,除非他原來是化學老師!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忘的越少。將來在實際工作學習當中,自己的能力越強。如你不但一點不忘,反而全面發展,那一定是學霸型的學者!

所以不管會不會忘掉一些,我們還是要"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越是為了不忘,才越是要認真學習!只有掌握了紮實的基本功,才有進取與發展的條件!

當然如果我們學什麼都忘,都不想記住,那麼正象你問的,還何必選擇學習呢!


乾杯安德烈


說起看書的意義,就要先說看書的目的,看書的目的一般分為三種,獲得知識、收集信息、消遣。。

沒有目的、計劃的選書、看書都可以歸為消遣這類的,也不用說什麼“意義”了,這個意義就是你看書的時候,高興,心情好,消磨時間就行了。 有人說看虛構類小說,潛移默化提高自己,這個理論也對,但是如果你提前沒有具備“理解”“思考”的能力,也只是消遣而已。

很多人舉外國人讀書的例子,有個關鍵點忘了提前說,就是他們基礎教育中閱讀這一項,當然又會有人說咱們基礎教育裡也有閱讀理解。這個考量度是不一樣的,不妨看看學生的假期作業,你會發現在閱讀學習上,我們是以課堂教學、考試為手段,花費的時間相對短,學生在閱讀上更依賴於老師。而其他國家的閱讀教學,尤其是那些“讀書效果好”的國家基礎教育中閱讀的教學方法,更側重於作業。

比如我侄女中學出去做交換生回來,我發現她的作業是寫讀後感,她說老師假期留的作業是看書,寫讀後感,課堂上跟同學分享,回答同學的提問。他們的閱讀教學除了課堂教閱讀方法,會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讀書這件事,以讀書這件事去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而不是在課堂和考試中做閱讀理解題。

學校教育有個問題就是畢業證,這個會讓人覺得畢業就可以停止學習了。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優秀老師的教學方法,你會發現,他們更側重於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終身成長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髮現掌握知識的快感,而不是單純關注學生的分數。

讀書學習的目的如果是提高自己,也就是收集信息、獲得知識,這也被稱為功利性閱讀。那就要設立學習計劃,功利性閱讀計劃的步驟是:提出目標、根據目標評估自身情況、構建知識體系,設立能夠填充知識體系的計劃、合理規劃時間、完成計劃。 就拿作者所說的讀書學習完了跟沒讀過一樣的問題。

我不認識你,我假設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如果想填充這部分知識就要先做閱讀計劃,來補充這部分的知識體系。先選書,首先是適合自己,由易到難,我之前在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文章裡寫過,選書很重要,大人也一樣,容易點沒有關係,就怕難了,有的書不是不好,而是你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不足以支撐你去理解這本書。

我列書單都是喜歡從簡單的開始,把基礎打好,循序漸進,這樣不光對知識掌握有利,從心理上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斷的得到鼓勵,越讀越愛讀。


閱讀方法的書單,我推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把這本書放在最前面是因為我發現很多諮詢我閱讀問題的人,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比如他問我看完這本書什麼都沒記住,我說我看看你讀書筆記,他說沒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看的時候有靈感,就要記下來,這樣順著這個火花就能有燎原之火。如果你沒記下來,可能過一陣你就忘了,這個火花就只是個火花,甚至是被你忘掉的火花。我個人是會用便籤寫下來貼在書裡,等都看完會都打一遍,放到網上,這樣便於整理存檔,等你以後把書處理掉了,網上的積累還在。我還會把這些靈感寫成書評、講書稿、拆書稿、書單、引申隨感賺稿費。這些收穫,都是基於筆記這個源頭,所以我把《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放在第一個。當然它被很多人詬病太簡單,把每個具體的方法都事無鉅細的寫出來,絮絮叨叨的。

《高效能閱讀》



這個就是針對已經工作了的人,也就是才前期沒有養成閱讀習慣,閱讀方法也不熟練的人。作者原尻淳一從培養興趣、快速閱讀、消化知識和工作應用四個方面分析了閱讀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逐一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已經工作的人讀《高效能閱讀》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書中包含大量工作學習中的超實用技巧,且在章節設置上呈現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段成長模式,以保證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技巧。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不少人說自己想創業,所以想讀書學習,《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者大巖俊之介紹了自己在創業時如何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行動中,他用大量的書和實例講解自己是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 書裡有一些能夠幫助你提高閱讀效率,縮短閱讀時間的實用性讀書技巧。例如,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給書中內容創建形象、聯繫記憶,將書中的關鍵詞整理成故事等。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



我特意把《文學課》拿出來,就是想說一下很多人反對功利性閱讀,認為虛構類作品對提高精神層次更有利。(我個人觀點是隻要讀好書,讀什麼都有用,書籍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傳遞知識。)我想說這個前提是能理解虛構類作品,不是所有人都想你一樣,能夠理解偉大的作品。燕窩雖好,也要會做,咔咔生吃,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我個人的觀點是就算讀虛構類的也是有方法的,也是要理解並思考出更深層次的東西,這才是閱讀的意義,讓書成為我們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是密歇根大學文學教授托馬斯·福斯特專為青少年寫作的閱讀指南。內容涵蓋小說、電影、戲劇、詩歌等各類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南,用輕鬆幽默的描述與對話,向孩子們解釋作家是如何使用象徵、隱喻、特徵、設定、策劃以及其他技巧進行創作。哈利·波特和俄狄浦斯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名著主人公總得肺結核?如何讀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荷馬史詩》與《星球大戰》?從閱讀方法到創作實踐,真正理解偉大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愛上文學閱讀與寫作。


如果你仔細讀完這些閱讀書,你會發現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不光是教讀,教輸入,更是強調記錄、寫作、思維導圖都是輸出。這就是解決“讀了更沒讀一樣”的關鍵點,在這個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實際上經過了你自己理解、記憶、思考的過程,如果你讀完坐下來想寫,發現自己寫不出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沒理解的點,從而重新開始閱讀,去查找資料,解讀自己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自學的過程,等這個過程走完,你會發現你已經掌握了書裡的內容。等你遇到問題,需要用書裡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才能拿起來就用,這樣知識就轉化成了你自己的能力。 最後一個讀書問題是量,我個人覺得價值觀應該是通過閱讀、思考、經歷的積累,經過自己的思考確立出來的,而不是單純的因為某篇文章,某句話就決定了,這些可以成為契機,但不能單純因為這些。所以別人問我什麼,我都會建議他做主題閱讀,幾本書的作者、編輯、審閱,外版書還得加上翻譯,同時錯的幾率比較少。你通過這種系統性的主題閱讀,而不是零碎的知識片段,能更好的建立知識體系。當你建議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後,那些碎片化閱讀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