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防疫 如何讓孩子變得獨立自主

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鍾老師,來自智慧愛家庭教育工作室。最近,許多單位和公司都陸陸續續開始復工,父母們要恢復到以往的上班狀態。然而,孩子們卻暫時仍未開學,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家長要面臨孩子留在家中的難題。很多家長開始犯難:孩子尚小,獨自留在家中的存在安全隱患;正在讀書的孩子,能否自覺學習,安排好一日生活起居?這確實是一個讓人憂心的問題。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談一談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父母從小要給孩子植入分享家務的概念。哪怕是讓孩子拿一雙拖鞋,倒一杯水,都能從小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會照顧父母、照顧自己的人。”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不懂事、沒責任心?因為喜歡親力親為的父母,搶走了孩子對於家庭事務的「參與感」和「責任感」。一個孩子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感悟愛併產生責任感。

在我們澱山湖小學就讀的四年級女孩就是最好的案例:她的父母都是澱山湖鎮的醫務人員,她的爸爸除了做好本科室日常醫療救治及夜班工作外,還主動請纓加入高速卡口新冠肺炎疫情交通檢查點的工作,夫妻倆每天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線,家長去上班了,這位10歲的小姐姐就承擔起照顧3歲妹妹的重任。所以說只要父母捨得放手,沒有長不大的孩子。

那麼,孩子的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培養,作為家長,我們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呢?

1給孩子更多機會

我們家長總感覺孩子還很小,不需要幹太多的活,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幹,孩子就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什麼都不做的情況下,獨立當然很難形成。很多事情,只要在安全範圍內,我們就要充分信任孩子,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做。比如,平時讓孩子去門口倒個垃圾、去店裡買瓶醬油、幫家長收拾一下碗筷等等,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自己處理事情。再如我上面講到的案例,10歲的姐姐獨自在家照顧3歲的妹妹,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個姐姐為了不讓父母分心,她把妹妹照顧的很好。所以,家長們,不要害怕孩子做不好,給她一個機會,她能做的超乎你想象。

2教孩子自己做事

  從最簡單的開始,慢慢向複雜的事情過度,讓孩子自己領悟照顧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做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比如,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如何繫鞋帶,而不是蹲下去幫他繫好;當他的衣服可以自己洗的時候,我們就教他洗衣服;當他能疊被子的時候,我們就教他疊被子。而在上面的案例裡,家長因為不放心孩子們自己在家,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只要得空就通過手機來看看她們,跟她們說說話,指導姐姐喂妹妹吃飯、帶妹妹上廁所等等。家長朋友們,有了你們的耐心指導,獨立就能慢慢形成。

3讓孩子面對挫折

遇到挫折並不是什麼壞事,只要正確引導,壞事變好事。家長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替孩子解決好處理好,總有些困難,有些挫折,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比如,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或者在學習一些其他事情的時候,遇到了挫折,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我們就不要去訓斥他們,讓他們自己發脾氣,然後告訴他們,你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嗎?然後引導他正確的面對挫折,養成好的心態。

4給孩子充分尊重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指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我上面講到的案例裡,有這樣一件事:有天,10歲姐姐開了個小差,3歲妹妹就在陽臺水龍頭邊上玩水,玩到兩隻袖子溼到腋窩,水直往下滴答。父母下班回家發現後,並沒有責怪她,反而充滿微笑地對她說:“沒關係,我家大寶已經很棒了!”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的尊重的良好反應。

5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決策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應該怎樣佈置?和誰玩?玩什麼?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判斷,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

6給孩子足夠時間

各位家長,孩子的獨立,並不是在一兩件事上就可以幫他養成,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多給孩子機會,利用好每一個時機,讓他們在挫折中反覆磨鍊,並且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反覆錘鍊之後,孩子才能具備獨立的這種意識和能力。

最後,有一句話跟家長們共勉: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孩子未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選擇放手,培養他們獨當一面的能力,是解放孩子,更是解放家長。只有獨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相處,擁有真正的自由,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那麼,就讓我們從這個超長假期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