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武都區蒲池鄉:念好“三字經”扮靚小鄉村

記者 許成兒

“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曾幾何時,提起武都區蒲池鄉,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亂、差和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近年來,自全市開展拆危治亂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蒲池鄉立足鄉情實際,點面結合,著眼於打造具有蒲池風情的人居環境,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在蒲池境內遍地開花。

“拆”字見功底

近年來,蒲池鄉群眾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群眾建起了新房,舊房卻依然保留,很多房子成了村裡的“牛皮癬”和潛在的安全隱患。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省、市、區關於拆危治亂工作會議精神要求,蒲池鄉把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作為提升鄉村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標,在村容村貌提升美化上積極謀篇佈局,不斷探索新思路。鄉黨委政府布全局、解難題,拔釘子、鏟頑疾,各包片包村領導帶領鄉村黨員幹部、發動群眾,全面打贏了拆危治亂攻堅戰。據統計,全鄉(3個易地扶貧搬遷村除外)共拆除危舊房960戶3328間55012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441處8122米,實現拆除全覆蓋。

“治”字見本領

“拆”只是開始,“治”才是關鍵。

面對拆除後產生的石塊瓦礫及破舊的門窗椽梁等建築垃圾,鄉黨委政府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堅持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對鄉政府附近的高家、下壩、咀臺等村,按照“先行示範、以點帶面”的原則,在平整土地恢復耕地的基礎上,巧妙利用拆除危舊房屋後廢棄的木料、磚瓦、石頭,因地制宜,打造別具風格的小花園、小菜園。

同時,在全鄉範圍內發出了一份請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捐贈廢舊木料、石料、物件等的倡議書,在全鄉25個村開展一次主題為“巧利用變廢為寶 新思路扮靚鄉村”的村容村貌換新顏活動,不拘一格,巧花心思,變廢為寶,切實提升鄉村“顏值”。

蒲池鄉對村莊環境實行區域衛生日清日掃、固定垃圾點周清周埋、重大節日集中整治的環境衛生治理制度,形成環境衛生整治的常態化、制度化、高效化。數據顯示,蒲池鄉共復墾土地15畝,打造小花園、小菜園169處。

“美”字見成效

拆掉了危房,治理了環境,蒲池鄉黨委政府又在“美”字方面動心思、做文章。

為提升全鄉整體環境風貌,蒲池鄉黨委政府在禮武公路蒲池境內沿線集中栽種了行道樹350多株,同時,發動村上的能工巧匠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進行了美化完善,對禮武公路沿線被群眾私自搶佔的土地依法進行了回收,新建、完善活動廣場4處,美化公路2公里,形成了集休閒、文化、宣傳於一體的蒲池風情線。

同時,各村按照村情實際,紛紛行動,在公路沿線或村民房子周圍種花、植樹,共同打造出一幅繁花盛開、人景相融的美好畫卷。

如今的蒲池鄉,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有文化廣場,家家住安全房,戶戶通水電,群眾生活富裕的目標。過去“髒、亂、差”的村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白、富、美”的生態文明新農村。

“村裡環境好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改變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精氣神更足了。”談及變化,坪兒村黨支部書記韓德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