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初見高鳳銀,他右肩膀挎著一個黑色的皮包,穿著整齊,腳步有力,正行走在寬闊乾淨的回家路上。太石鄉黨委書記黃世看到老人後,趕緊請上車,和記者一道回到了寺溝村。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高鳳銀老人正在編背篼。(安維東 攝)

高鳳銀家住甘肅康縣太石鄉寺溝村,現年81年,1972年元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過14年的村支部書記。

“老人家裡現在是四世同堂,日子過得很幸福。”黃世說,“老支書還經常關心村上的建設發展,常給我們提一些好的建議,還很熱心公益事業。”

高鳳銀老人家裡有三個院子,但三個院子又連在一起,房屋建築風格卻不盡相同。老人住的院子房屋比較古老,門庭和牆壁都進行了加固改造,緊挨著的是女兒、女媳們住的房屋,也是比較傳統的“康北民居”,屋裡屋外一塵不染,各種傢什擺放得整整齊齊;兩套傳統民居的正前方是一層磚房,屋裡佈置很現代,家電一有盡有,是老人的孫子和重孫的住房。

“這是典型的古今融合。老支書家雖然是三個小院子,可只有一個廚房,他們一家分開住、一起吃,四代人很融洽、很和諧、很幸福。”寺溝村黨支部副書記高治國說。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康縣太石鄉柑柏村美麗鄉村照一角。(安維東 攝)

呈現在記者眼前的就是父慈子孝,和順幸福。在一個深山溝裡,大山四面環繞,村民順著清澈的溪水分佈居住,一顆枝繁葉茂的古柏守護在村口,見證著寺溝村的發展和美好。

“我們寺溝村曾是全鄉最差的地方,最困難的村子,門裡出來就是山、水、崖,土地很少,而且不長莊稼,一畝地最多打300斤小麥,老百姓們都住茅草房。”高鳳銀一邊回憶一邊說,“我當村上書記的時候,出溝的路長滿蒿草,自行車都過不了,鄉上的幹部都很少來;又由於老百姓要繳納的稅收比較多,日子過得都很緊巴。”

據老人介紹,他是1994年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為了給鄉親們尋找發展的出路,他首先帶人挖通了一條能過架子車的土路,然後又集資修建了一所村學;14年間培養髮展了11個共產黨員,為村黨支部建設奠定了基礎。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康縣太石鄉寺溝村美麗鄉村照一角。(安維東 攝)

高鳳銀老人說,“我培養髮展的11個黨員中,最優秀的就是王智珍,他接替我當上支部書記後,帶領全村的鄉親們修建美麗鄉村,發展花椒、核桃等特色產業,由於工作積極負責,還被選為太石鄉黨委委員;去年美麗鄉村建設好以後,他辭去了支部書記,又帶領村裡的幾個人外出務工了。”在高鳳銀老人眼裡,王智珍是很優秀的,更是值得他羨慕和驕傲的。

就近幾年的發展,高鳳銀老人感慨道,“我當支部書記14年的發展,還趕不上現在一年的變化。現在老百姓不交稅了,國家還給我們的摺子裡匯錢,家家都是磚房,年輕人都還買了小車,就感覺好像在天堂過日子著哩。”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據瞭解,寺溝村是2014年拓寬硬化的通村路,2016年修建的美麗鄉村和村衛生室,2018年貫通了12公里的通社路,從此全村人都告別了“爛泥路”,走上了水泥路。

“我一天就是閒轉、趕集,實在沒事幹了,就編揹簍,一年也能賣100多個,掙五、六千元。”高鳳銀老人高興地說,“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日子過得這麼好,我們一定要念著黨的恩情。”

“以前,我們山上的小夥子都訂不下來親事(訂婚),嫌我們窮,還沒水吃。現在的日子太好了,自來水通了,路通了,院壩硬化了,住的都是樓房了,我的孫媳婦還是江蘇人。”家住寺溝村王山社的王彥貴老人激動地說,“夢都夢不到的好日子,讓我們趕上了!”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康縣太石鄉60萬袋木耳大棚基地。(安維東 攝)

是啊,在黨的好政策支持下,在全體幹部群眾的一起努力下,鄉親們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越來越幸福。近年來,康縣太石鄉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村莊基礎建設為抓手,以服務民生為宗旨,優化整改村落環境,建設村史館、文化廣場等節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止目前,該鄉11個村已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鄉親們在“花園式”的美麗鄉村裡幸福地生活著。

對於未來的發展,黃世告訴記者,“村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是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同時也是鄉村社會持續呈現活力的根源所在。為了更好地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我們鄉在繼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種植200畝果園、200畝辣椒、1000畝油菜,還要高標準發展能掛60萬袋木耳的大棚基地。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圍繞50裡生態文明風情線,繼續抓好沿線的綠化管護、節點提升和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建設。”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高鳳銀老人的幸福生活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記者相信,在鄉村振興奔小康的路上,太石鄉全體群眾一定會奮發向上、一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