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年旅遊人疫情下的朋友生態圈現狀

國內疫情控制住了,國外仍然水深火熱。出境旅遊業斷崖,小社大批倒閉,大社員工拿著當地最低工資80%甚至停薪,甚至好友的旅行社老闆告訴他們,自己找找別的出路吧,明天什麼樣誰也不知道。旅遊業的人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在大年初幾就開始大小社轉型賣貨了,這些年走遍全球見識過的特產都在朋友圈出現了,遠的名貴的像各種歐美美妝,北歐和德國的保健品,東南亞的乳膠燕窩,澳大利亞的羊毛被,近的比如接地氣的像廣東臘腸,湛江的海魚和潮州牛肉丸,東北大瓜子,雲南的紫薯等等,在朋友圈就能品完舌尖上的地球。

疫情之前只有領隊導遊朋友圈常規刷出這些副業,彷彿一夜間,各大旅行社像約好了一樣開始以公司為平臺賣貨了。可見,疫情把我們旅遊業日子苦到啥程度了,公司親自下海。

前面說到,旅遊業的人見識了大風大浪,淡定之外步伐靈活,自媒體直播帶貨,也被馬上改良運用到直播雲遊目的地,各家社紛紛請自家金牌領隊,直播帶貨(介紹境外旅遊目的地),明年的旅遊產品今年預售,為了現金流,價格優惠力度十年未見過,這的確是“囤旅遊”的好機會。

外航航空公司和國際酒店集團大批裁員,外企很多時候更血雨腥風,城市的CBD裡以往他們的身影是非常頻繁的,如今蕭條不少。

3月,行業大佬們預估能在十一恢復一些市場。歐洲和美國疫情一騎絕塵後,4月大佬們把這個預估日期推倒了明年暑假。悲觀情緒已經徹底釋放。

4月馬上結束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見證歷史性地跌穿0美元,油桶比油貴。英國倒掉的啤酒和美國倒掉的牛奶哪個會先發酵觸動經濟危機?我們只能等著。旅遊業不是剛需,所以,大佬們預估的明年第二個季度可能也無望了。

所以,反思。。。這個時候囤明年的旅遊會不會像原油期貨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