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一、最心累的群體

最近是招聘求職旺季,筆者所在的一個HR群裡開始出現了詭異的一幕:平時親切可愛的HR妹子變得暴躁不安,各種負能量有霸屏的趨勢:

“跟了一個大廠運營崗候選人3個月了,各種討好跪舔,在快要安排面試的時候,對方卻突然說老闆給期權了,暫時不想挪坑”。

“和一個候選人到了談薪資的階段,對方卻說女朋友不允許換工作,所以只能表示歉意了!”

“候選人快報到了,但需求方卻說公司組織結構調整,新人沒辦法入職,你去給候選人道個歉吧!”

最誇張的吐槽是:“為了引進某大廠的大牛,我拉下臉皮和對方周旋了1年,終於成功招聘入職,可人家上了3天班就說和組織文化不匹配,旋即離職”

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這些吐槽之後便是各種噴:噴候選人、噴老闆。這種憤怒甚至略帶點絕望的氛圍,在其他人眼裡應該很難理解,但我卻深有體會,負責招聘的HR,絕對是公司最心累的人群之一。

二、相愛相殺的“三角戀”

為何說招聘HR是最心累的人?這還要從他們的角色說起。在正常的HR部門中,通常有OD崗(組織發展)、COE崗(策略部門,制定各種人力資源政策)、BP崗位(業務夥伴)、招聘崗位和SSC(共享中心)。這些崗位中,只有招聘崗是最沒“底氣”的,因為她們的工作結果取決於“三角戀”的另外兩方:候選人和業務部門。

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然而候選人和業務方都不是善茬。對於候選人來說,希望錢多事兒少有保障;對於業務方來說,希望候選人老實肯幹要求低,從底層邏輯講,候選人和需求方在某些立場是天然對立的,而我們的招聘HR則需要將對立的雙方撮合在一起,你說累不累?

從業務場景看,招聘HR要完成招聘任務,至少需要經過簡歷搜尋、面試測評、薪資談判、背景調查、offer發放、報到入職這6個核心環節後才算完後工作,不幸的是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工作直接結束的可能性。在招聘界流傳著一句話,在候選人入職前,一切都是零,哪怕發了offer也沒用。

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當你在吐槽經濟不好,工作難找時,招聘HR的焦慮感並不比你低: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這絕對是她們的一致心聲。

三、招聘HR如何自我救贖?合適的蘿蔔其實不難找

(一)精確理解招聘需求,學會對不合理要求說“不”

在很多公司,業務需求方都比較強勢,負責招聘的HR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在筆者的從業生涯中,經常會遇到一個現象:業務團隊遇到工作瓶頸時,傾向於去社會上尋找一個“理想化”的候選人,希望這個人的到來能扭轉乾坤。

面對這樣的期許,招聘HR一定要學會說“不”,社會上人才雖然多,但是“理想型”人才卻不存在,更不要指望通過一個新人的到來改變業務質量。否則,你將陷入撈簡歷的惡性循環中,不能按時找到人,甚至還會被扣上影響業務進展的帽子。

同時,如果有相對合理的用人需求,建議招聘HR不要憑藉經驗辦事,要充分和業務方對接領會,只有這樣次才能找到合適的人。

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二)和候選人溝通時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我知道不少招聘HR為了吸引候選人來面試,不惜採取“跪舔”的策略,其實完全不必這樣。在第一個電話時就要將職位的情況甚至公司的文化都介紹清楚,如果對方符合要求自然回來面試,不合適就不必浪費彼此的時間了。

請記住一個原則:候選人要寧缺毋濫,不能為了安排面試而放棄真實性原則。

招聘HR吐槽:招人用1年,上班僅3天,合適的蘿蔔怎麼如此難找?

(三)建立多渠道的簡歷徵集渠道

渠道對於招聘HR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不管你溝通能力多強,沒有簡歷就沒有後續。簡歷渠道徵集的具體方法:可以通過各大網絡招聘平臺、線下招聘服務機構甚至是自建人才庫來實現。

(四)善於運用科學的測評工具

如果前幾十年是靠經驗選人的話,那麼今後的職場則一定會依賴科學的測評工具來實現。不管經驗多麼豐富的面試官,都會受到經驗或者情緒的影響,而一致性的、量化的測評工具則可以較好的解決刻板印象、首因效應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