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二十多年,為什麼最後還是遭遇清算,天意還是人為?

戰國初期的時候,諸侯國的內部矛盾非常尖銳,從西周傳來的禮樂制度已經無法維繫,地主階級需要一套新的制度為他們服務,於是變法運動就開始了。在吸取了之前變法的經驗之後,商鞅在秦國開始了23年之長的變法之路。在很落後的秦國建立了一套法治系統,給秦國之後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但就是這樣一個很偉大的改革家,在秦孝公死後,他還是被處以五馬分屍的刑罰,家裡的人也被誅殺,封地被收回,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商鞅變法二十多年,為什麼最後還是遭遇清算,天意還是人為?


商鞅成為了舊貴族撒氣的靶子。變法就是為了把利益重新分配,這必然就會有受益的一方,有受損的一方。他的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就是原本有些貴族是可以世代傳承做官的,但是現在要從頭做起,像百姓一樣,立功才能有做官的機會。原本的貴族可以傳承長輩們留下來的封地和爵位,但是根據他的新法,貴族的後代只有立了功才能有爵位。如果要想傳承的話,爵位就要下降,封地的規模也要變小,所以在幾代人之後,舊貴族的後代就變成了普通人。


商鞅變法二十多年,為什麼最後還是遭遇清算,天意還是人為?


所以這次變法的本質就是廢除了他們的特權,把他們的勢力減少了,加強君主的權力。這跟吳起的變法很是相同,他本人也跟吳起一樣,成為了舊貴族們痛恨的人。秦孝公去世後,舊貴族沒有人壓制,於是就開始報復商鞅。之前韓非子對君主的概念有過大體的描述,只要掌握賞罰權利的就是君主,仔細想想也對,君主不過就是通過這個來管理國家,商鞅能夠變法是因為秦孝公給了他賞罰的權力,當時非常多的人都支持他,都在他的管理下,他做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商鞅變法二十多年,為什麼最後還是遭遇清算,天意還是人為?

當時的百姓們都只知道秦國有商君,而不知道秦孝公的存在,後來公子虔等人就高發他要造反,於是剛上位的秦惠王就下令抓捕他,他逃到邊關的時候,看到天色已經晚了,就想找個地方住,但是當時客舍的主人看他沒有憑證,於是說商君的法令是收留了沒有憑證的客人是要問罪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百姓對於商君的法令服從度是很高的,並且他的賞罰權利已經超過了群網,秦孝公在的時候還能夠壓制,他一旦去世,局面就變得不可控制了,他不是君王,但是卻有君王的權利,五馬分屍也不為過。


商鞅變法二十多年,為什麼最後還是遭遇清算,天意還是人為?


商鞅很喜歡封地,並且很痴迷秦國政務的權利,完全沒意識到危險的到來。他被處刑的前五個月,趙良來秦國說情勢很危機了,但他不聽。他出門是非常講究的,身後的車要載滿士兵,開車的是壯士,走在旁邊的是帶著武器的士兵,這條件一旦有一個沒具備,就算是君王找他,他都不會出門。這些在他看來,是等同於君王的儀仗,而旁人看來,他就是太高調了。當時秦孝公還在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想要你的命了,現在他去世了,就沒人保護你了。現在有人來勸你了,你還是不聽,依舊沉迷在權利中,送了命也是活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