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車子,票子?父母該把什麼留給孩子……

今天的父母,無論有錢沒錢,都希望給孩子留下一筆財富。

留下什麼財富呢?

車子、房子、票子。

可是,孩子們並不領情。

我一直和很多父母分享這樣的觀點:

1. 不要只想著把財富留給孩子,要把孩子變成財富;

2. 不要只想著準備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應該讓孩子準備好一切去迎接未來;

3. 不要只想著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要讓他們展開翅膀,放飛自己的夢想。

房子,車子,票子?父母該把什麼留給孩子……

有一次,我走進山東臨沂費縣一所農村留守兒童學校。

我拿了一個生雞蛋,問全校300多名同學:“誰能告訴我,怎麼能把雞蛋打破?”

“用錘子。”一個孩子回答。

“用錘子,那雞蛋可就粉身碎骨了。”

“拿石頭。”另一個孩子回答。

“拿石頭,石頭碰雞蛋,雞蛋又要遭殃了。”我說完,孩子們笑了。

“往桌子上磕一下。”

“嗯,這是常識,媽媽做飯經常用這個辦法。”

一個男孩受到啟發,大聲說:“往頭上磕。”大家又笑了起來。

我又問:“大家說的辦法都可以把雞蛋打破,不過都是從外面打破的,有沒有從裡面打破的方法呢?”

孩子們沉默許久,一個小小的聲音說:“從裡面啄開。”

“能說得完整些嗎?”我鼓勵這個孩子。

“用嘴巴在裡面啄開。”

“誰的嘴?”

“小雞的嘴。”

“嗯,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候,會用嘴巴把蛋殼啄開,然後奮力地打破蛋殼。雞蛋就從裡面打碎了,大家給他鼓掌!”我高興地說道。

孩子們恍然大悟,都興奮地拍著手。

多麼生動的回答!

孩子們說出了把蛋殼打碎的兩種方法,

一種從外面,一種從裡面。

這兩種方法的差異有多大呢?

從外面打碎蛋殼,無論怎樣,雞蛋只有一個結果——變成食物。

只有從裡面把蛋殼打碎,雞蛋才能變成生命。

“如果你是這個蛋,你願意從外面打破,還是從裡面打破?”我問孩子們。

“裡面!”孩子們的聲音震耳欲聾。

成長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從裡面破殼而出,而不希望從外面被打碎。

外界產生的是壓力,裡面產生的才是“我要成長”的動力。

房子,車子,票子?父母該把什麼留給孩子……

現在的家長需要思考,我們每天對孩子殷切的教育更多地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

是壓力。

很多父母希望能夠“一巴掌”把孩子打進北大清華。

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內心承受了多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又會給孩子的心靈埋下多少深深的隱患。

那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發現人的價值,激發人的潛能,讓孩子產生“我要破殼而出,我要學習,我要飛翔”的動力。

這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個孩子想要飛得高,內驅力非常重要。

如果不能把他的內在動力調動起來,

即使再有才華,再有財富,

也沒有辦法成就理想的人生。

房子,車子,票子?父母該把什麼留給孩子……

所以,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動力十足的“發動機”,

如何開啟孩子的心靈寶藏之門,

是關係到孩子人生是否精彩的重要部分。

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內在動力得到發展呢?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有把鎖頭非常結實,

一把斧頭過來說:“我能把它敲開。”

斧頭費了半天勁,鎖頭紋絲不動。

一把小鑰匙過來說:“看我的。”

它插進鑰匙孔,輕輕一擰,鎖就開了。

斧頭很不理解:“我渾身是力氣都打不開,你這麼小怎麼就打開了?”

鑰匙輕輕地說:“因為我懂它的心。”

印度作家泰戈爾有句名言:“用鐵錘無法開啟的鎖,唯有吻合那把鎖的鑰匙才能開啟。”

每個孩子都有一把不同的心鎖,需要不同的鑰匙才能打開。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如果評價一條魚成功的標準是能否上樹的話,那它畢生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傻瓜。”

作者:盧勤。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級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著名的“知心姐姐”。著有《讓每個孩子都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