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中國怎麼辦?

文/唐萍


-6.8%,期待已久的中國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在今天(17日)揭曉。這是自1992年以來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季度性的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按慣例,第一季GDP數據會在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佈會公佈,但今天卻放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廳。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在發佈會開始前,排隊領材料的中外記者多到一眼望不到頭,因為來的記者太多發佈廳座位不夠,連側廳都坐滿了記者。中國經濟第一季度表現如何,全世界都等著看這份成績單。


​-6.8%,中國怎麼辦?

一季度下滑 三月份回升


毛盛勇坦誠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6.8%,中國怎麼辦?


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是我們也看到,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包括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現改善趨勢。而且,從全社會的發電量、挖掘機銷售量等指標來看,這種回升的態勢有望延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向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解讀,今天發佈的數據有三個亮點:


第一,3月份的數據比比2月份明顯回暖,說明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結構性衝擊。


第二,雖然除了總體增速為6.8%負增長,但其中售貨機、售票機,以及戰略性新興的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的產量都有增長,而且都是兩位數的高增長。

這說明,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高新產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第三,疫情期間,宅經濟帶來的網絡經濟的快速增長,能夠說明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種形態更加高級的階段。


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BBC記者問到一個“尖銳”的問題:“各國政府都會願意強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但是我想說,如果從這次發佈數據當中找表現最差的數據來看,您認為這個數據的影響有多大?”


毛盛勇回應說,您說到的最大困難,從國內來看,現在應該努力幫扶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要加強對它們的精準幫扶,幫助它們更好渡過難關,在稅收、費用、各方面成本、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支持。

穩住了企業才有可能穩住就業,才有可能穩住經濟,才有可能穩住經濟大盤,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但是,毛盛勇也強調,疫情是突發公共事件,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因素沒有變。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從要素支撐來看,產業基礎比較好,配套能力比較強,勞動力比較充裕,人力資本不斷積累,還有物流、交通設施等效率都比較好,這些能夠有效支撐經濟的中長期增長。


他還表示,持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不斷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潛力和活力。所以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短期的衝擊就發生變化。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6.8%,我們要用平常的心來看待,要綜合疫情衝擊、外部環境變化、自身產業體系優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來看。


賈晉京向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補充道,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來自於中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市場、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中等收入人群,和中國正在轉型發展的基本態勢,而這些基本面並不會隨著疫情而改變。


​-6.8%,中國怎麼辦?

28年來首現負增長,怎麼看?


對於中國經濟28年首次出現季度增長負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


賈晉京認為,考慮到目前3月份數據回暖,而第二季度有望保持這種態勢,那麼如果我們假定後面三個季度的增速跟去年一樣的話,全年的經濟增長應該為3%左右。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是全年應該會維持在正的水平,不會出現全年負增長。


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4日發佈的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會降到1.2%。對於這個1.2%的預測,毛盛勇回應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球經濟今年下降3%,中國增長1.2%,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裡少數預計為正增長的國家之一。


​-6.8%,中國怎麼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毛盛勇表示,同時我還注意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9.2%。我的理解是,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來,應該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為,中國經濟因為疫情影響帶來一些損失,一些經濟活動被壓抑,可能會在明年更好地釋放出來。


​-6.8%,中國怎麼辦?


在發佈會最後,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襲豔春也分享了她的看法。這也是自2月15日襲豔春赴武漢主持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後,回北京後的首次公開露面,她怎麼看這個負增長?


“我們現在經濟發展確實也面臨很多挑戰,希望大家在看待中國經濟發展的時候,能夠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因為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化危為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