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關於死亡的話題,父母、老師等應該如何講解?

咔咔成長樂園


  • 社會學上有個說法,叫做“不殺信使”。即殺掉帶來壞消息的信使,並不能避免壞結果的發生。同理,沒人提到死亡也並不會避免死亡的到來。因此,您的思考無可厚非,我們必須坦然面對孩子的童言無忌。
  • 為何成年人面對來自孩子的,有關死亡的問題如此不知所措、以致於有些惱羞成怒?一個很顯然的原因是,我們對這個問題事實上毫無經驗,我們的認知未必比一個孩子的認知更高明——而且這一點其實我們清楚的知道。
  • 不知死則遑論生?孩子問出那樣問題的時候,本身就是成長的某個開端。父母此時假如是訓斥,則如同是告訴孩子“閉嘴,你不許成長”。
  • 既然如此我們至少需要某些說法,搪塞過去。你沒看錯,教育過程中,很多時候,就是需要“認真的搪塞”過去。以下拋磚引玉:

  1. 死亡如同與所有認識的人失去所有聯繫。人一旦死去,這個世界的後續發生任何事情都與之無關了。身邊的人死去,我們再也看不到他,電話、微信、電子郵件……無論我們如何想念,可同樣再也找不到他。他也同樣,再也找不到我們。
  2. 人的死亡某些時候就像落葉。每年有不計其數的葉子生長、凋落、化成泥巴。可是其中的一片葉子,腐爛就是腐爛,世界上再也不可能出現完全相同的那一片葉子。因此,假如我們就是葉子,就要珍惜旺盛時候的陽光、風、雨以及……一切。

海鄰里圖書館,關注教育及少兒成長。期待與您一起探討。

#教育#死亡#人生意義#文藝青年#圖書館#


海鄰里圖書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願意幫助您。

當孩子問到什麼是死亡的問題時,作為父母、老師或者其他長者,應該給予正面闡述,即告訴孩子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開始,也終將結束,這是正常的一個過程,這是生命的規律。

其實,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從孩子幼兒期就應該開始了。

往往孩子幼兒期(3—6歲)時,就會問到這個問題,而此時,我們告訴孩子生命的規律時,孩子可能接受不了,可能會哭,可能會說“XX不要死”等等,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但我們不應該害怕孩子有這種反應,就不讓孩子提,也不給孩子講這個話題。如果這樣,孩子對生命的認識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甚至偏頗的。而當孩子以後遇到相關問題時,孩子通常也會選擇逃避,或者過激的對待。

那麼,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主要有那幾個方面呢?

簡單的說,要告訴生命的誕生、生命的保護(生命寶貴,要保護好自己,也包括保護好他人)、生命的關愛(或稱生命的尊重,對象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消逝。

這幾個方面的教育是有機的,統一的。我們常聽到或身邊就有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不重視的人,其實就有曾經缺失生命教育的因素。

生命教育的意義

主要能夠起到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建立生命自我,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學會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進而提高生命質量,熱愛生活併為之奮鬥的作用。

生命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教育

一個不懂得生命價值,不能正確理解生命意義的個體,往往會出現身心不和諧發展,進而影響終身幸福。

所以請家長、老師高度重視。

生命教育在幼兒園屬於健康領域,在小學也有相關教育要求

但,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身教的作用大於言教。所以家長要做好示範。

舉個例子說:一個整天哭哭啼啼,尋死覓活的家長,帶出來的孩子身心也多不健全。

例子可能有些直白,但,這就是事實。

我是輔導員範兒,關注我。關注學生成人成才。

希望能夠幫助您。


輔導員範兒


孩子問起死亡的話題,至少說明孩子對生命引起了思考,是件好事,引導得當,事半功倍。

1.簡單問一下孩子,你是怎麼想起死亡這個話題的?孩子的回答並不重要,主要是讓家長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感到驚訝,更不可訓斥,訓斥是錯誤的。

2.告知孩子,生命無法永恆,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身邊的一些親人朋友,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是年老,或許是疾病,會離開人世,這是自然規律。

3.因為生命有限才會讓生命精彩。人活著,就要有所作為,好好珍惜美麗的世界,爭取無愧於人生。

4.生命也是有延續的。告知孩子,他就是父母親生命的延續,將來他也會有孩子,這就是血脈相連,血脈的傳承。

5.面對已經離開人世的親人,最好的緬懷方式,就是不虛度光陰,吸納他們優秀的品質,並且傳承下去。

總之,孩子提出“死亡”的這個話題,不要恐嚇孩子,或者讓孩子閉嘴,一副忌諱的樣子。死亡也是一種生命的教育,讓我們更好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