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帶給我們的風險啟示

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的年代大戲《大江大河》剛剛圓滿收官。

該劇憑藉精準的時代特色和平實樸素的好故事自開播後就獲得了口碑和收視雙豐收,劇組製作精良細節到位,細節甚至摳到易拉罐和軍裝料子!劇情的代入感很強。目前豆瓣評分飆至8.9分。


《大江大河》帶給我們的風險啟示


《大江大河》採用了多線敘事,以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和楊巡(董子健飾)三位不同出身背景的年輕人為主線,講述了三段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相互關聯卻又截然不同的人生。

比起討論劇情本身,今天更想和大家聊聊劇中幾位主人公的對風險的偏好風格,以此能夠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借鑑。

◆ ◆ ◆ ◆

穩健派代表:宋運輝

小心謹慎有思路

◆ ◆ ◆ ◆

《大江大河》帶給我們的風險啟示

穩健派 的人對任何投資都比較理性,往往會仔細分析不同的投資市場、工具與產品,從中尋找風險適中、收益適中的產品,對風險有清醒的認識,因此希望投資收益長期、穩步地增長,獲得社會平均水平的收益,同時承受社會平均風險通常不會採取激進的辦法去達到目標,而總是在事情的兩極之間找到相對妥協、均衡的方法。

宋運輝在劇中被定位為國企改革的領頭人。

他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沒有上過高中,在初中畢業後自學高中課程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裡因為年齡最小,而備受呵護,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在大學四年裡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了自己好學、肯幹的個性。

宋運輝的最大特點就是善於研究國家政策、技術論文等資料,這也是穩健型投資人的特點,熟悉法律法規,對產品通常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從而最大限度的知悉風險、規避風險。

宋運輝的穩健還體現在他剛剛進入金州廠工作的時候,被分進了最底層的第一車間當工人,而他在短短一個月裡仔細查看了車間機器的各個環節,向維修部門上報了100多張報修單,為此還引為維修部同事的記恨。

正是有這種穩健派的心態,才有效避免了機器可能產生的問題,而最後事實證明,通過維修不僅沒有影響車間的工作量,還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提升了收益。

還有在金州廠打算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的時候,廠長和總工程師都已經確定了引用FRC技術,而宋運輝沒有盲從,他發揮了較真的性格,研究了大量的國外文獻資料,發現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處於落後水平,即使在國內還未有先例屬於先進,但過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而由此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所以他經過種種付出與努力,終於說服了領導改為引進另外一種國外真正先進的技術。

雖然說後期宋運輝的角色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他開始迷失自己,他開始對權利和名利有了追求,也進行了一些進取型的動作,但他的每一步都合情合理,他清楚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紅線,所以堅持底線:不徇私舞弊,不收受賄賂,堅持原則,追求效率。

雷東寶曾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評價宋運輝,說“這個人太死板”,在雷東寶要辦養豬廠的時候,宋運輝首先考慮的是汙染問題,讓他先解決排汙問題,可雷東寶沒有照辦,正是因為他們兩個對風險的認知完全不同,同時這也是宋運輝和雷東寶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結局的伏筆。

宋運輝的每一步都走的腳踏實地,首先得益於他對全局的認知和專業體系的完善,其次他對風險有非常全面的認識,面對問題時除了改進與創新,他首先想到的是風險,將風險控制在最小化。這樣才有了他最後的成功,也成為三個人中走的最穩的一個。

Tips

穩健派——不做超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決斷。

◆ ◆ ◆ ◆

進取派代表:楊巡

努力勇敢善拼搏

◆ ◆ ◆ ◆


《大江大河》帶給我們的風險啟示


進取派 的人通常很有信心,甘於冒風險去追求收益,專注於投資的長期增值。常常會為提高投資收益而主動採取一些行動,並願意為此承受較大的風險,但是通常也不會忘記給自己留條後路。

楊巡在劇中是敢於創新的民營企業代表

他家貧如洗。然而,為了下面三個弟妹的學業,他毅然挑起了生活重擔,從走街串巷賣饅頭起,他走上了倒爺之路,最後發展成民營企業家,成為本劇最大贏家。

我們經常說,對於投資理財而言,沒有套用的模板,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也有適合自己的不同方法。

這點對於楊巡來說很恰當,他並不適用於穩健型,因為宋運輝是大學生,本身已經有了很高的起點,而他只是一個沒上過什麼學的窮孩子。

如果他採取穩健型的方式,選擇在家種地或者在附近的工廠上班,那他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翻身,更別說供養一家三個弟妹。

所以他的基本條件決定了他一定要奮手一搏,才有機會有出頭之日。

在大家都在進行大隊生產製的時候,楊巡就已經開始嘗試賣饅頭了,後來因為賣饅頭屢屢被驅趕,他去了東北當起了櫃員的生活,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嗅到了商機,開闢了商路,自己當起了老闆租了櫃檯。

然而,一時的短視讓他剛剛建立的家當毀於一旦。老王的劣質產品讓這群老鄉都遭受了滅頂之災。

這也讓他明白了對於風險控制的重要性。意識到信譽第一的原則,所以他也堅定了不賣假貨的決心。

後來在生意有了一定的基礎時,他還是沒有滿足,最後拿下了整個電子產品市場,當起了“地主”,圈地建房,招商引資,成為了楊爺。

楊巡在整個投資的過程中都是一個進取派,但是他也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對於他涉足的領域都是自己熟悉的,而且是一步步積累自己的風險承受資本才慢慢去冒險,而且他也善於有效的控制隆低風險。

比如每次他賣小雷家的電線,都是先找好合作方,談好數量價格,然後再去小雷家買電線,第一次買電線還是借的雷東寶的錢,相當於自己完全零成本資金投入,不愧是鬼機靈小楊巡。

進取派就是像楊巡這樣,不浪費每一次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底線內不斷的嘗試。也正是由於這的運籌帷幄的本事,最後才成為與創業前資產差距最大的贏家。

Tips

進取派,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無限的突破試探。

◆ ◆ ◆ ◆

激進派代表:雷東寶

嘗新求大有魄力

◆ ◆ ◆ ◆

《大江大河》帶給我們的風險啟示

激進派 的人通常非常自信,追求極度的成功,常常不留後路以激勵自己向前,不惜冒失敗的風險,高度追求資金的增值,願意接受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以換取資金高成長的可能性。但常常不給自己留餘地,部分有賭徒心態。

雷東寶是鄉村改革先鋒,是全國第一個推行聯產承包制的人,也正是基於此,打破當時吃不飽飯的絕境,開始了他奮鬥的征程,成為縣模範,市人大代表。

軍人退伍的他,有蠻力、有幹勁,還有行動力。他說幹就幹,藉著改革的春風,他開磚廠,開電纜廠,開養豬廠,最後開銅廠,將小雷家的產業弄得風生水起。

但無法避免的是他走向悲劇的結局。

其實劇中有很多細節都有暗示,比如上文提到的,在雷東寶要辦養豬廠的時候,宋運輝首先考慮的是汙染問題,讓他先解決排汙問題,可雷東寶沒有照辦,最後導致河水汙染鄰村上告。

在他在縣裡申請貸款擴建養豬廠,最後卻把貸款投在了電線廠擴建,後來為了再次申請貸款,虛報為村裡改建房屋修建大道的名目。他在每一次嘗試的同時,只看到了將要帶來的收益,而忽略可能帶來的風險。

有人會疑問,和小楊巡一樣,雷東寶也是不斷要求進步,不斷探索,為什麼他不是進取派而是激進派。

雷東寶和小楊巡最大的區別在於,雷東寶的冒險超出了他的承受範圍,因為他是集體企業,這個企業不是他一個人的,而他卻武斷的做了一切決定,但他不能拿著集體的利益做冒險。而小楊巡的企業是他一個人的,他有能力一個人承受後果。

而且雷東寶嘗試的領域全是自己未曾瞭解的領域,全憑別人的建議和指導下才現學現賣,如果說辦磚廠、電線廠、養豬廠這種低技術含量的還能勉強應付,但他一步步的超越自己的承受底線,後來不顧勸阻堅持辦起了銅廠,最終導致操作不當,銅廠爆炸,企業破產,而自己也因為行賄而進了監獄。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

雷東寶顯然是風險控制的反面案例,雖然他也同樣努力有幹勁,但步子邁的太大了,而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沒有跟上。

對於他這類的激進派,需要引以為誡的是,在投入時,請先看看自己兜裡的本錢。

Tips

激進派,不要超越自己可承受的風險底線

大家都知道,在進行投資理財之前,要進行“風險評估測試”,就是為了讓大家先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承受能力是指一個人有多大能力承擔風險,也就是你能承受多大的投資損失而不至於影響你的正常生活。風險承受能力要綜合衡量,與個人資產狀況、家庭情況、工作情況等等都有關係。

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測試風險承受能力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可以在你在做理財的時候,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認識,從而選擇最適合的產品,以求得收益的最大化。

每個人情況不同,他人的經驗難以生搬硬套,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