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陸機的《文賦》曾寫過"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在《紅樓夢》中不乏緣情賦詩的情節,但是其中有一節,雖然作者著墨不多,但是對於揭示人物命運卻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香菱學詩"。

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這一節的時候,大多覺得這一節算是《紅樓夢》中比較無聊的一節,都是黛玉教給香菱學詩,然後香菱讀完黛玉推薦的詩集,在黛玉的指點下詩文一次比一次出色。但是細究起來,香菱學詩和其悲劇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這一段雖然沒有大觀園裡往常的熱鬧場面,沒有寶黛二人的愛情,但是就這一小段的內容卻道出了香菱在薛家的真實情境,不是作為大戶人家小妾享進盡華富貴的樣子,而是悲慘的遭遇。

香菱學詩的三步

關於香菱學詩的場景出現在作品的第四十八回,這似乎是《紅樓夢》中為數不多的主要寫香菱的場景,自然,對於香菱的描寫,每場情節都有其獨特的意蘊,而香菱學詩則是從側面反映出了香菱悲劇的一面,或者說是香菱悲劇命運的體現。

就如前文所說,"詩緣情而綺靡",但凡是古代的詩人作詩都是有感而發,以詩言志的,黛玉如此,香菱亦是如此。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香菱學詩有個契機,那便是薛蟠遠遊,作為男權社會,小妾自然也要遵守三綱五常,沒有丈夫的允許是沒有機會進入大觀園的,正好薛蟠遠行,才有機會以和寶釵作伴的原因,有機會進入大觀園,也才有了這個學詩的機會。

香菱學詩的過程,首先是拜林黛玉為師,她見過眾人之後,吃完飯便往瀟湘館裡去了,這說明香菱大概早就想拜林黛玉為師,認為教她作詩便是自己的造化。根據香菱所言,她想學作詩不是一時的興趣,而是早就想要學,在進入大觀園之前得空便會看舊體詩,但是舊體詩較格律詩晦澀難懂,所以黛玉告訴她,作詩首先要立意,給她推薦王維,李白,杜甫還有竹林七賢的詩句讓她研究。

然後香菱根據黛玉的指引,開始研究詩人的詩句。

終於可以自己獨立作詩,從香菱的三首詩的創作過程,可以看出香菱學詩的成果,也能看出香菱自己的遭遇。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旅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香菱的處女作被黛玉否決,因措辭不雅,要多讀書,要放開膽子去做。

第二首的時候便是錯了韻,第三首便有了意蘊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簔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才是香菱自己的生存狀態,作為一個在薛家地位低下的人,它的生活環境是惡劣的,除此之外,還有自己的孤獨,自己形影單隻,思念丈夫,為何不能使二人團圓。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香菱的悲劇和香菱學詩的關係

書中寫香菱,幾乎從作品的剛開始便暗示了她最後的結局,從小時候作為甄英蓮的時候,賴頭和尚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便說出了她的結局,而對於香菱的著墨並不多,所以作者每次對於香菱的描寫都是為了其以後的悲劇命運作鋪墊。自元宵燈會失蹤之後,便被拐子拐走,受盡折磨,直到遇到一個真心待她的馮淵,可是馮淵偏又是個短命鬼,繼而引出了薛蟠,成為了薛蟠的房裡人,至此,香菱的悲慘命運的描寫告一段落,而薛蟠又娶了夏金桂,處處看香菱不順眼,自改名秋菱之後,菱自秋天便枯萎,也暗示了香菱最後得幹血癥的結局。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曹雪芹筆下的香菱是個完美卻最後香消玉殞的女子,她聰慧,美麗,溫順,她的身上有各種美好的影子,其學詩也能看出她出身書香世家的傳統,她被取名為香菱也似乎出自屈原香草美人的意象,是美好的象徵。

而香菱的悲劇,不僅僅是在開頭賴頭和尚出現時候說的,而且在寶玉神遊太虛幻境之中也有對她的判詞,畫著一枝桂花,下面有 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後面書雲:根並 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 使香魂返故鄉。"

水涸泥幹之日,便是香菱香消玉殞之時。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香菱學詩,則是自己對於美好追求的體現,也是自己希望的表達,能看到香菱美好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悲劇命運的女性,卻不像其他人一般,而是能有自己的追求。

而學詩的香菱是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的香菱,後來的香菱是極悲的香菱,這樣可以起到一個對比的效果,突出香菱最後的悲劇命運,當初多麼美好的,對知識極為渴求的香菱,最後卻被折磨致死,這是何等的悲哀。

香菱學詩:香菱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回憶,悲情結局中的一點紅

香菱也是作者極為讚美的一個形象,她作為一個下人並不像大觀園裡其他下人丫頭一樣,她有著別人都沒有的品德,美麗,大方,憨厚,即使是身處困境,但是自己還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她不僅是為了別人而活,更是為了自己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