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仁宗名副其實的“仁”

《清平樂》宋仁宗名副其實的“仁”

目前以宋代為背景的古裝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口碑不錯。最近這些年,古裝劇以清宮戲居多,宋朝偏少,印象中只有《鶴唳華亭》,但也僅限於服道化,故事完全是歷史架空,難得有一部真正的宋代劇。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北宋明君宋仁宗趙禎的生平故事。這位廟號為“仁”的皇帝在位期間,國家經濟繁榮,,史稱“仁宗盛治”。

《大學·傳》曰:“為人君,止於仁。”中國封建社會中廟號為“仁”的皇帝並不多,總共有七位,分別蜀漢後主劉禪、北宋仁宗趙禎、西夏仁宗李仁孝、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以及清仁宗顒琰。這其中宋仁宗是名副其實的“仁”,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執政寬簡,把“仁”字貫穿於治國安邦全過程。

宋仁宗待人寬仁。有一次他從宮外回來口渴,向宮女要水喝,宮女問他問什麼不在外面喝水,要忍到回宮,他回答說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倘若發問,必然使侍吏受責罰。繼位之初,因為年少,由皇太后劉氏“垂簾聽政”。當時,太常博士程琳為了巴結劉太后,竟向她獻《武后臨朝圖》,讓她效仿武則天,廢除少帝,取而代之。劉太后認為這不合常理,有負祖宗,嚴詞拒絕。宋仁宗親政後,有人以此為由彈劾程琳,宋仁宗不念舊惡,一笑置之,說程琳不過是為了向太后表達忠心罷了。不特如此,他還認為程琳“有才器,能斷大事”,連連提拔重任為三司使、吏部侍郎、參知政事,程琳顯赫一時。

君主制度賦予皇帝以至高無上的權力,一閃念就能斷人生死,於是產生了許許多多殘酷無情的暴君。而宋仁宗盛德大度,寬容有加,算是這種制度下的特例在其統治時期,名臣輩出,朝政清明,文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龐籍、晏殊等,武將則是狄青、種世衡、王德用等,明君能臣,共同創造了太平治世。百事不會做,只會做官家。故而宋史曰:“為人君,止於仁。”宋仁宗無愧於一個“仁”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