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秦國失敗的三次戰役,分別是哪三次戰役?

這世上沒有一直勝利而不失敗的人,即便被稱為常勝將軍,也不能保證每一場戰爭的勝利。秦國滅六國的時候也是如此,雖然大秦鐵騎最終踏平六國,但是這個過程卻是無比驚險。秦國曆史上就有這樣三次敗得很慘的戰役,其中有一次還是全軍覆沒。那麼,這三次戰役分別是什麼呢?

盤點秦國失敗的三次戰役,分別是哪三次戰役?


在人們眼中秦軍是精銳的象徵,是虎狼之師。他們滅掉了六國,笑到了最後。但是歷史上秦國有三次慘敗,但是每次都挺了過來,並且變得更加強大,知恥而後勇。

一、 第一次慘敗,秦晉崤之戰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不驚動秦軍,準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xiao二聲”)(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險地而圍殲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通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

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

次年,秦穆公親自率軍伐晉,渡過黃河,焚燒船隻,以示決心死戰。

攻取晉國的王官及郊。晉人不出,秦軍掉頭向南,由茅津再渡黃河,到達餚山,封餚中秦軍屍骨而後還。

盤點秦國失敗的三次戰役,分別是哪三次戰役?


二、第二次慘敗,秦魏河西之戰

秦國自秦厲共公之後,國內頻繁更換君主,不能形成強有力的集權統治,亦未完成社會變革。秦國雖有東進之意,但軍事實力明顯弱於魏國。

針對秦國的特點,魏大將軍吳起採用了先在河西站穩腳跟,再大舉進攻擴大戰果,最後鞏固佔領地區的戰略。公元前419年,魏軍首先在河西的少梁修築城池,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國即發兵進攻少梁,阻止魏軍築城。兩軍在少梁交戰,魏軍擊敗秦軍,繼續築城備戰。秦軍則沿黃河修築防禦工事,阻止魏軍向西擴張。

公元前413年,魏軍開始向河西地區的秦軍發動進攻,深入至秦縱深的鄭地附近,大敗秦軍。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命太子擊率軍攻克繁龐,驅其民而佔其地。公元前409年,魏軍經過三年休整,再度發起進攻,連續攻克臨晉、元裡兩城邑,並在臨晉築城。公元前408年,魏軍攻克洛陰、邰陽兩城邑,並在洛陰築城屯兵駐守。至此,魏軍完全佔領河西之地。秦軍則節節敗退,至洛水沿岸修築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邑以防禦魏軍,阻其繼續西進。

魏國佔領河西地區後,成為秦國東進的心腹大患。雖然此後秦國多次進攻該地區,但大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公元前329年才完全收復該地區。

三、第三次慘敗,秦滅楚之戰

前225年,秦王趙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兩路進攻楚國。李信率一軍進攻平輿,蒙武率一軍攻打寢,均擊敗楚軍。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於是引兵東,會師城父。楚王派將軍項燕率軍抵抗。項燕揮軍尾隨秦軍,追擊三天三夜,乘秦軍輕敵無備,發起突然襲擊,大敗秦軍,佔其兩座營壘,殺死7名都尉。李信帶殘兵逃回。

秦王嬴政認識到楚雖已衰弱,但畢竟地廣人眾,仍具有一定實力,非輕易可滅。他親赴頻陽王翦家,敦請其統兵出征,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在平輿與秦軍決戰。秦王在郢陳督戰。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