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諸葛孔明治學之道

《誡子書》——諸葛孔明治學之道

諸葛亮乃萬世之聖賢,其之生平、為人、治學等皆有定論,非吾等後學可擅自妄議。然小女奉師命欲以讀《誡子書》為題做一習作,吾讀之,觀其現代文言語多有頗不通順明白之處,又因疫情蝸居家中,頗有空閒,故提筆改其為文言文以自樂。其之文句意思、順序皆未有改動。

諸葛亮者,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建安初,亮躬耕於隴畝,未曾聞達於諸侯,好為《梁父吟》。值劉豫州新敗,往附劉表,居於新野。備聞亮之高名,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感劉備之誠,遂許備以驅馳。備即取西川、漢中,遂於成都稱帝,以亮為丞相。夷陵敗後,劉備崩殂,劉禪立,加亮領益州牧,內外之事皆付於亮,尊亮為“相父”。亮治蜀十餘年,勤勉謹慎,事必躬親,賞罰嚴明,川人甚愛戴之。諸葛亮不忘興復漢室,多次北討曹魏,然以蜀中一州之力,終難撼動中原根基,皆功敗垂成,但蜀漢得以殘喘多年矣。此者眾人皆知已,吾不多言,今日於諸君共探孔明之才學之道也。

諸葛孔明之文集中,有教化文章傳世,細讀之,得窺孔明立命、治學之道,實可為世人之師也。亮於《誡子書》中,為其子闡述君子之道,謂君子需有德、志、才,需守淡泊、持靜心。若不能則不可謂君子,然將“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終“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亮潔身自好,實為君子之楷模。諸葛孔明文中,於何以成就德、志、才亦有表述。亮以為“儉以養德”,非勤儉無以立德。又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即以平常心淡泊名利方可明志,以安靜心求學修身方能致遠。亮於文中,又述有治學之道,其言“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亮於此又言欲成才者,需好學,學習之道在於靜,在於勤、在於恆心。亮以此諭其子諸葛瞻,瞻亦以此為準則。瞻亦君子矣,雖其才不足以匡扶社稷、挽大廈於將傾,然其志在報國,以一介書生而披甲執銳,投身於兵刃間,以死許國,不求苟活於世,上不負君王,下不負家翁,實乃忠孝之士也。

《誡子書》——諸葛孔明治學之道

不僅於此,諸葛亮之斐然文采也為世人稱道,於吾則百讀不厭。《出師表》言辭懇切,字字珠璣,希劉禪近賢臣、遠小人,以圖“興復漢室”。亮“北定中原”之壯志、對蜀漢之忠心,皆表露無遺也。此文行文慎密,用詞精考,譬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皆為後世成語。又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對仗亦極工整。諸葛文筆之神妙可贊可嘆矣!《後出師表》中,亮審時度勢,理據明晰,將世人之疑慮,逐一駁之,然語氣謙卑,不以位尊而凌人,可謂德才兼具之忠臣也。

孔明為學之道,亦可為後人所學。學習,重在靜心,心無旁騖方能學有所得。學習需有志向,為努力之方向。譬如於吾,吾喜讀書,乃欲為一作家。吾讀古詩、誦古詞,乃希望於古文寫作有所造詣。吾等需於靜處學習,更需靜心學習。吾等皆希望有才學,然才學出自好學。吾等學習不為父、師,亦不為考試,是為吾等之志向也。吾等勉力,志向終可及!

吾等努力,吾等學習,吾等可於夢中窺見志向實現,然夢中所見終非現實。當夢成之時,回望來路,乃何等艱辛築成此路!然未來遙遠、殊勝、未知,吾等何不往探之?探知未來之勝境,探知未來之君與吾,於洶湧之潮頭,撐一葉小舟,砥礪前行,為探知絕妙之未來。

《誡子書》——諸葛孔明治學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