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人說水鏡先生深不可測,是這樣嗎?

春色易得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與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關係甚密。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葛亮、龐統這些人均是司馬徽的弟子,在劉備落敗之時,水鏡先生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二人,並在劉備未找到二人之前先推薦徐庶輔助劉備。這裡小編要給大家再說下,諸葛亮最後是跟隨劉備的,而龐統先前是投奔了東吳,奈何東吳君主並不看好龐統,還有徐庶最終被曹操騙去。所以這三位名士最初所在陣營分別就是早期的魏蜀吳三國。

另外,大家應該還知道,三國中還有一名著名的隱士叫司馬懿,司馬懿的司馬家族最終統一了三國。司馬懿跟司馬徽都是司馬姓氏,那麼他們二人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小編給大家找了一些歷史記載的資料,據《重修太史廟記》碑文記載:“司馬徽正臨嫡派,今子孫或在洛陽,同姓;……觀之‘八世孫為懿’,……而觀裔司馬君實,與臨裔司馬徽,皆別有不朽”。讀完這段話之後,我們應該不難看出司馬徽和司馬懿是有些許親戚關係的。

並且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司馬懿本是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氏,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所以司馬徽與司馬懿二人居住地也並不是太遠,而且司馬姓本來就屬於少有姓。再加上二人均是當時有名之士,彼此相知也不為過。如此看來大家是不是覺得三國其實就是司馬徽和他的司馬家族下的一盤大棋呢?司馬徽將三國名士玩弄於鼓掌之中,並盡為己所利用,最終以達司馬家族統一三國的終極目標。

再談到三國起初,司馬徽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以及徐庶這三位他最得意的弟子,並說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得天下,可見司馬徽本就沒有想讓諸葛亮、龐統以及徐庶三人均跟隨劉備。司馬徽的真正目的是通過他這三位弟子在三方陣營中彼此較量,讓劉備、孫權、曹操彼此消耗,待到三方的實力衰減之時,再讓虎冢司馬懿最終統一三國。而在此之前,司馬徽也在看似無意的交談中暴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那便是說到“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

在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司馬徽很明顯知道劉備就算最後可以請出諸葛亮,卻也不可能奪得天下,並且水鏡先生後期也往東吳輸送了很多人才,以便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唯一能讓他這樣做的也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司馬徽可以在三方勢力爭奪天下之時得到他想要的。

綜上所說,我認為真正的三國時代,只有司馬徽也就是水鏡先生,他才是三國真正的第一謀士,其他人均是在水鏡先生的布控之下演繹三國爭分。所以諸葛亮火燒赤壁、七擒孟獲與空城計等等,均在水鏡先生掌控之中。所以小編覺得諸葛亮等人是在下一盤小棋,而水鏡先生則是在下一盤大棋,其中的棋子便是諸葛亮、龐統等人。當然,以上這些觀點也僅僅只代表小編自己的觀點,歡迎指正。


靜謐光陰


論匡世伯樂——司馬徽

四大經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有一隱士奇人司馬徽,字德操,被稱水鏡先生。他究竟有多神秘莫測?

第一,且看他的學生有多牛,便知他厲不厲害。他的學生有:諸葛亮,字孔明。龐統,字士元。徐庶,字元直。諸葛亮的陣圖兵法,星術天文,均來自他的口傳心授,還有那聞名遐邇的三分天下的形象模擬圖,都是司馬徽的原創佳作?而既然推薦他的學生匡撫漢室,卻明知了結局與天下歸元,能否揭開他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紗?

《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這位深不可測的高人開始登場。那就是當世英雄劉備劉皇叔落難,馬躍檀溪,成為落湯雞🐔的劉玄德,倉惶間奪路奔逃,深山蟒嶺中忽現一處莊園,且有隱約琴聲傳來,驚魂未定的劉備撫牆喘息,忽聽琴聲中斷,嘎然而止。聽到園內老者朗聲問道:"琴聲悅耳,想來必有英雄垂聽!來者可是當今英雄劉皇叔?”劉備大吃一驚,難道遇上了神仙?否則怎知我的來路底細?機靈靈打起了寒顫,冷汗直冒!然而人家既已洞察分明,已無法躲避,管他是人是仙,只得硬撐著膽子,悻悻然走向莊園大門,一揖到底,弱弱施禮道:“敢問高人大號,玄德這廂有禮!"但見老者道骨仙風,童顏鶴髮,爽朗一笑道:“老朽‘水鏡'然也!果然皇叔駕臨,甚妙,甚好!"劉備雖不知水鏡是誰,但知是知音,心中頓覺踏實,知道今日必有奇緣,喜從天降!於是,徹夜長談,直到劉備邀請他出山相助,老者搖首沉吟,最終只說了一句令他莫明其妙的話:

臥龍風雛,得一者能安天下!

劉備與然後趕到的趙子龍,與老者依依告別,似夢非夢,如痴如醉:感嘆世上真有高人神仙,莫非是仙人指路?這位水鏡先生真是神秘莫測,他說的臥龍,風雛是誰?他倆又在何方呢?其實,劉備可能後來才明白,他到過的這個地方是——水鏡莊園。

第二,水鏡先生的前世今生,深不可測的的司馬徽的個人簡歷:他不是神,但他出神入化地創下了不朽的神蹟,稱司馬徽為半仙決不誇張,從他的對天下的洞察力和對人材的鑑定上確有神力,如“臥龍,風雛與伏虎",他不唯劉備的貴人,並且是諸葛亮、龐統,徐庶的恩師,更重要的是,司馬徽是位匡世伯樂,為了成就劉備的復漢大夢,成功地推薦了諸葛孔明,龐士元為其軍師,為三分天下佈下格局。

司馬徽,為東漢末年的第一個大儒。其祖籍潁川陽翟(今禹州市)褚河潘莊。字德操,為道家代表,精通道學,奇門,兵法與經學。其為人博學儒雅,識人辨材,具有精湛的鑑賞能力,無論人事,天下事!襄陽名士龐德公交往甚厚,稱之謂:水鏡,因爾被人尊稱水鏡先生。

荊州牧劉表辦教育,發展文化培育英才,司馬徽便客居襄陽,執教傳授經略,廣攬天下精英。其中,諸葛亮,龐士元,徐元直等等都得到了他的真才實學。他在襄陽除了教授韜略兵法之外,還躬耕田桑。還修建了水鏡莊園。他格局寧靜,淡泊名利,身懷絕術,卻仍清修歸隱山林,甘願農槡。為什麼不去幫助劉表稱雄天下?因劉表心胸狹窄,難成大器,恐反加害!

劉表長子劉琮前去探訪,看到正在耕作中的司馬徽,居然認為是莊園裡的奴僕,道,"一個奴役竟敢冒充主人?”司馬徽趕緊更衣端莊,弄得劉琮磕頭陪禮認錯!有人曾對劉表說,司馬徽是位隱士奇人,劉表亦慌忙前去考查,只不過司馬徽深知劉表氣度不足,難以秉承大業,於是唯唯諾諾,緘默不言,劉表肉眼凡胎,不識真人!竟然做出誤判,這人徒有虛名,平常人罷了。於是竟棄之不用,豈不悲哉!

第三,水鏡先生精準地把脈天下走向,勾勒三國形象畫圖,如此神機妙算,遠勝遠古先賢!更加上足不出水鏡莊園,培養了臥龍,風雛幾位帝師,安幫定國,叱吒風雲,自己卻不曾拋頭露臉,便能決斷乾坤,實乃匡世伯樂,千古一真奇人!他的:臥龍,風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不是吹噓,只是他的“好好先生"的典故,讓人細思極恐!他真的貫通人間天下之變,一覽乾坤更迭?他的潛臺詞還有多少未曾道出?

譬如說,當他贈送劉備那句匡世箴言:臥龍,風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然而,他目送劉備信心滿滿卻又滿腹心事地和趙雲離開水鏡莊園的背影,卻頓足喟嘆:臥龍,風雛雖得其主,卻未逢時也!

結論,水鏡先生——司馬徽像是在東漢末年的那個隱形巨人,在襄陽的那個水鏡莊園裡,擺下一盤中國象棋,他支使他的兩個學生:諸葛孔明,龐士元,去和門閥出身的司馬懿對羿,他要看看擁有金光閃閃出身身份證的司馬懿,在同布衣弟子的較量中,誰的表現更加出彩?

司馬徽——水鏡先生這位匡世伯樂的那顆空明澄澈的超級心湖,波瀾不驚,名利不動: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財富對他來說,如淡泊清水,湖面微風,怎能驚擾他內心的那份兒清明與空曠!誰能探試他的心湖如鏡的深度?從他的兩位弟子臥龍,風雛身上,是否能看到他的影子,讀出一點他心湖聲音?

也許,只有諸葛亮的八陣圖能詮釋司馬徽——水鏡先生的高度!或者說,從臥龍崗茅庵草堂裡那幅楹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那字字珠璣裡,能測試一點他的授藝恩師——水鏡先生的那不可測的深度!

瑾此,是筆者的淺論,分享與大家!謝謝關注!


執著的河


水鏡先生名叫司馬徽,東漢末年隱士,曾把諸葛亮和龐統推薦給了劉備,並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兩人,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當劉備成功請到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要了解水鏡先生要先從他的多個身份說起。

一、水鏡先生還是“好好先生”

在與人交談時,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缺點,也從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下有個人跟他打招呼,他說:“好。”曾經,有人把兒子的死訊告訴了司馬徽,司馬徽便答道:“很好。”司馬徽的太太知道後便責罵他:“大家以為你道德高尚,才告訴你。為什麼突然間聽到別人的兒子死了,卻要對別人說好話呢?”司馬徽回答說:“你的話也很好。”

所以到了明代,司馬徽被人稱為“好好先生”,成語也就是“好好先生”由此而來。後人多用“好先生”來指不守原則的人和不敢或不願得罪任何人的人。

二、水鏡先生還是個莊主

被稱為“水鏡莊主”的水鏡先生是一村之長。水鏡先生司馬徽,穎川人,字德操。《水鏡先生》中只有八個字的外貌描寫“松形鶴骨,宇不凡”;

水鏡先生居所草堂中也略有勾勒—“架上堆滿了書卷,窗上盛放著松竹,橫琴在石床之上,清氣飄然。”就其家境而言,應該是一位富戶。

假如劃線成分恐怕不是地主,而是富農。然而,他這個莊主看起來卻德高望重,不是那種欺壓村民,貪心不足,作威作福的人。因為水鏡先生的存在,使得水鏡莊成為三國最具文藝特色的美麗鄉村。

三、水鏡先生喜歡結交各類名流

同時他也喜歡交友,經常和一些有識之士喝酒暢談,玩棋撫琴,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孔明、崔州平、徐庶、孟公威等鴻儒名流都是他的隨筆。熱心為村民講授文化知識,和藹可親地對待鄰里,是三國最有影響的朋友圈主。

【結語】

他還有很多徒弟,如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水鏡先生到底是否真不可測這個沒有記載,俗話講,名師出高徒。能教出這麼多位大名鼎鼎徒弟,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能向劉備推薦臥龍鳳雛二人,還能說出“諸葛亮未得其時”這樣的話,足以看出水鏡先生的格局遠遠大於諸葛亮。能看清大勢的人,自然深不可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