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化+”催熱鄉村旅遊

編者按

大同轉型發展的一大看點就是文旅振興,文旅振興的重要內核就是文旅融合。

文化和旅遊部掛牌的時候,大家一致認為是“詩和遠方”的結合,文化為魂,旅遊為體。來一座城市遊什麼、看什麼,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不僅是目光所及,還有心靈激盪。

2019年的成績單已充分說明文旅融合對產業增長的重要作用。2019年,大同市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9.13萬人次,同比增長11.08%;旅遊(外匯)收入5496.76萬美元,同比增長12.43%;接待國內旅遊者8386.32萬人次,同比增長21.34%;國內旅遊收入758.46億元,同比增長22.94%;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8397.36萬人次,同比增長21.36%;旅遊總收入762.11億元,同比增長22.74%。無論是遊客數還是收入值,很大程度是文旅融合貢獻的。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為發展現代旅遊業、促進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對於曾經輝煌、當下美麗、未來仍會保持活力和進取精神的大同來說,文旅融合的前例不少,正在探索的有益嘗試也很多,本報擷取幾個有代表性的亮點以饗讀者,希望以後看到更多文旅融合案例,讓文化“活”起來,讓景區“嗨”起來。

大同“文化+”催熱鄉村旅遊

雲岡區高山鎮焦山寺

節慶活動 提升鄉村旅遊品位

進入4月,大同桃花、杏花相繼綻放,漫山遍野的花兒風姿綽約,不少人呼朋引伴下鄉賞花遊玩。近年來,我市多個縣區以花為媒,依託鄉村文化旅遊資源打造休閒觀光文化,拉動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推動鄉村文旅產業提檔升級。

陽高杏花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是以杏花為媒介,將守口堡等地打造成杏林風韻、長城古堡、邊塞文化多種元素高度聚合的田園旅遊綜合體,推動當地康養旅遊產業釋放新活力。

新榮區助馬堡村外有一大片杏樹林,每年杏花開放的時候,這裡就成為自駕者、騎行者的目的地,助馬堡民俗文化節暨杏花節適時舉辦,展示長城邊堡的歷史古蹟、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加上省市攝影家們創作採風,讓助馬堡聲名遠播。

雲岡區楊家窯村的杏花節和廣靈縣一斗泉鄉的杏林風情文化活動,伴著戲曲表演、攝影大賽、旗袍秀等活動,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感受自然和人文景觀。

每年7月是大同黃花盛開的季節,連續兩屆在雲州區舉辦的大同黃花豐收月活動,通過黃花采摘儀式、火山音樂節、書畫攝影展,作家、攝影家採風等系列文化活動,帶火了鄉村旅遊。

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會長李迎東認為,目前休閒旅遊人群的關注度已從單純的景點旅遊擴展到全域旅遊,從觀光遊覽升級為休閒體驗,越來越多“聚人氣”“接地氣”“重體驗”的鄉村文化旅遊,豐富了鄉村遊的內容,提升了鄉村遊的品位,讓美麗鄉村成為遊客的休閒目的地。

大同“文化+”催熱鄉村旅遊

靈丘上北泉村家庭旅館

文化創意 豐富鄉村旅遊內涵

城鄉文化差異給城市居民帶來新奇感受,我市不少涉旅鄉村開始融入“創意農業+創意旅遊+創意文化”的特色鄉村旅遊設計理念,讓人們迴歸詩意的慢生活,眾多文化創意旅遊和情感體驗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鄉村旅遊的重要原因。

市民張麗芬向記者描述了她遊覽靈丘城頭會的感受,她說她是無意中走錯路去的城頭會,沒想到闖進了一處世外桃源,掛在半山腰的村莊,綠樹掩映,群山環抱,河流環繞,沿途可見杏樹、桃樹、李樹、山楂樹,村中有用石磨鋪設的小徑,有用碌碡砌築的牆,還有大瓷缸排成一行形成的甕牆,房屋則是依山而立,雕花的門窗,屋中是火炕和鍋臺的農家陳設,堂屋擺著古色古香的桌椅,讓人有種想住下來體驗一把“採菊東篙下,悠然見南山”的衝動。記者瞭解到,城頭會原來是個廢棄的自然村,近年來發展成為特色有機社區,吸引著眾多遊客造訪體驗。

2019年底,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評選了“黃河人家、長城人家、太行人家”,渾源縣南榆林鄉二嶺村民俗藝術客棧入選首批太行人家,村民們將自家房舍改造成藝術客棧,農具掛在牆上也成了景觀。依託村莊的古堡、地道、古寺以及民俗文化、地方非遺等原生態鄉村文化吸引各地藝術家造訪,農民們則當起了“老闆”。

不少從事鄉村旅遊的業界人士認為,鄉村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既能推動鄉村旅遊業發展,又能將鄉村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通過創意開發,促進鄉村旅遊產品進入創意化、精緻化發展新階段。

實景演出 煥發鄉村旅遊魅力

鄉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築、習俗及民間手工藝,都是讓人記得住的鄉愁,鄉村的文化古蹟、歷史事件就是鄉村文化的載體。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將鄉村歷史故事、村民生活通過藝術化的形式再現,讓遊客增加體驗度,不少鄉村的實景演出已成為展示鄉村文化的新品牌。

新榮區得勝堡長城廟會的“隆慶議和”實景演出,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明代隆慶年間發生在得勝堡的大事件,演繹了蒙漢雙方邊城罷劍開啟商貿往來的故事。渾源縣神溪村打造的《神溪記憶》和靈丘縣上下北泉村打造的《山水北泉》戶外實景演出,都是用情景劇的形式講述鄉村故事。這些實景演出囊括了當地的各種文化元素,而且都以當地農民為主角。實景演出讓遠去的歷史鮮活起來,讓寂靜的鄉村動了起來,讓遊客置身當地的歷史文化中,體驗鄉村文化的魅力。

李迎東說,無論是打造鄉村實景演出,還是大戲進村常態化演出,都是鄉村旅遊帶客引流模式的樣板,鄉村活了起來,村民動了起來,遊客嗨了起來,鄉村遊也就火了起來。

大同“文化+”催熱鄉村旅遊

渾源《神溪記憶》實景演出

“+旅遊”“旅遊+”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近年來,我市眾多鄉村收穫了不少榮譽,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金字招牌。

“踏青知春暖,快樂鄉村遊”活動中,省文旅廳推薦的鄉村遊線路大同有兩條,以鄉村旅遊示範村和旅遊扶貧示範村為主體,入選的村莊都是自然風景優美、人文底蘊深厚。

山西省首批100家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我市有靈丘縣上北泉村等9個村莊入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我市有云岡區高山村等16個村莊上榜;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村落單館上線,我市有靈丘縣花塔村和新榮區得勝堡村“入駐”。

作為省文旅廳推薦的鄉村遊線路一個點的靈丘縣車河村,採取“有機農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旅遊”模式,打造以度假養生、田園休閒、山地運動為核心功能的山水田園度假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休閒目的地。

作為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有“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美譽的靈丘縣上北泉村,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走上了“生態+文化+旅遊”的特色發展之路,形成集綠色經濟、旅遊經濟與人文和諧於一體的生態園區,成為遊客青睞的網紅地。

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市眾多鄉村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用好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金字招牌,推進“+旅遊”“旅遊+”模式。“+旅遊”即文藝、非遺、文化產業等+旅遊,讓文化有繁榮的載體;“旅遊+”即旅遊+農業、體育、康養等,推動旅遊產業多元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鄉村旅遊產品品種,豐富遊客體驗,提高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將休閒、農耕體驗、文化體驗融合在一起,讓農趣變樂趣、農事變樂事,帶動鄉村旅遊、農業、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