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引言

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有著這樣的一個片段:張儀對著秦文惠王贏駟說道:“秦國佔據河西,然魏國契約未定,戶籍未交,秦兵強要又要起民變,如何?”贏駟聞言震撼,沉思少許,起身,正色曰:“寡人慾拜先生為卿,解河西之難!”張儀曰:“河西寸土之地便許以卿位,秦君大方啊”!之後張儀向秦惠文王贏駟提出蠶食之法,以蒲陽、曲沃、蕉城這“三寸”之地換取“五寸”的河西之地,秦君應允,後張儀使魏,一番遊說交易之後,河西之地回到了秦國手中,張儀也因收回河西有功,官拜秦相。自此,秦與晉魏前後爭奪了三百二十餘年的河西之地徹底的回到了秦國的手中。

一 晉惠公毀諾,河西爭戰自此拉開序幕!

其實,這河西之地,最開始的時候不完全屬於秦晉中的哪一國,兩國都佔據了一些領域,晉國佔得多,秦國佔的少。

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公元前651年,晉國國主晉獻公死了,他兒子奚齊繼位,沒當幾天,連個封號都沒有,就被大夫裡克殺了。之後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卓子繼位,又是沒當幾天,又是沒有封號,又被這大夫裡克給殺了。(這裡克還真牛逼!)這時候遠在秦國的夷吾(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重耳的哥哥,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以河西之地作為條件,得到了秦國秦穆公的幫助,於是回到了晉國,成了國君,史稱晉惠公。卻沒想到,夷吾這貨說話不算話,食言了,並且還在河西修築了防禦工事。這下秦穆公不樂意了,你夷吾當初信誓旦旦的以河西之地作為條件讓我助你,我辛辛苦苦讓你當了國君,你敢反悔,打,必須打!

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史記·晉世家》記載:“……夷吾欲往……乃使郤芮厚賂秦,約曰:“即得入,請以晉河西之地與秦。……秦繆公(秦穆公)乃發兵送夷吾於晉……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鄭謝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在河西之地這塊土地上正式的拉開了秦與晉魏三百多年的爭鬥的序幕!

二 秦得秦失,竟然因此前後征戰三百餘年。

秦晉河西之地的征戰拉開了帷幕,開始的幾年雖說兩國各顯手段,但誰佔的便宜都不多,這種情形持續了十年,十年後,也就是公元前640年,秦穆公親自帶隊,這國君親自上場就是不一樣,短短時間就滅了生在河西的梁國和芮國,一下子佔據了河西的大半個地區。這之後又是經過十年的修養,期間小打小鬧的爭鬥不斷,不過佔便宜的還是秦國。公元前630年,晉文公(重耳,夷吾的弟弟)和秦穆公達成了協議,大意就是:先聯手滅了河西的鄭國,在各憑本事爭奪。因為鄭國一個叫燭之武的人,這事沒成功。(詳情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過了兩年,公元前628年,晉文公死了,鄭國的國君也死了,秦穆公感覺機會到了,就發兵要滅了鄭國,佔據河西。晉國新任國君晉襄公不樂意了,你秦國要是把鄭國沒了,河西就都是你的了,那我在河西的幾畝地,不也就是你的了?於是也派兵,就這樣,兩國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崤之戰,秦敗了!秦穆公生氣啊,這不,次年,親自上戰場御駕親征,一直打到了晉國王宮,晉人堅守不出,秦穆公沒辦法,轉到崤山祭奠了一下死去的秦人,就回去了。

又過了十年,公元前617年,晉國在一個叫趙盾的率領之下,向河西發起了進攻,攻取了少梁城,一下子將晉國在河西的地盤擴據了一半,河西之地就這樣,秦晉約各佔一半,之後就大致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百多年。

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晉國的河西之地歸於魏國,秦晉河西之爭到此結束,不過秦魏河西之爭卻拉開了序幕,且愈演愈烈。

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繼位勵精圖治,前422年任李悝為相,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變法,魏國力大增。開始攻取河西,公元前419年至公元前408年,十年的時間,魏國佔據大片的河西土地,將秦趕到了河西的洛水流域,就是公元前650年之前秦國在河西佔據的土地,真是“辛辛苦苦兩百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這情況,秦國當然不甘心啊,我祖宗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我不拿回來,以後有什麼臉去見歷代列祖列宗,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攻伐河西之戰。公元前401年到公元前389年,第二次河西之戰爆發,打的是轟天黑地,日月無光,最後呢,秦敗了,數十萬將士送了性命,秦國力大減!

接連兩場的慘敗,新上任的國君秦獻公開竅了,也開始了變法,十八年後,秦國力大增,又有信心了,又開始收復河西了,於是秦魏第三次河西之爭開始了。公元前366年到公元前362年,秦軍先勝後敗,被迫遷都,秦又是大敗!

秦獻公死,秦孝公繼位,終止了戰爭,任用商鞅開始了變法。先打不過你,我就先不打,提升自己的實力,然後瞅個機會幹一把大的。俗話說的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秦國就惦記上河西了!機會還真來了,齊國“圍魏救趙”大敗魏軍,秦軍藉此出擊,幾戰皆勝,收復了河西的失地!魏軍這下惱了,我打不過齊國、楚國,難道還打不過你秦國?於是呢,與齊楚等國議和,轉過頭來打秦國,秦又敗了,被迫議和,之前佔據的土地給還回去了。這一戰白忙活了!

不過秦國還是“賊心不死”,一次失我還惦記!貌似是秦國的“賊心”感動了上蒼,蒼天眷顧啊!魏國君魏惠王犯糊塗了,惹了眾怒,列國來打他,秦國藉機發難,第五次河西之爭開始了。公元前341年到公元前330年,魏國馬陵之戰

失利,國力大減。商鞅領軍進攻,一連收復了好幾處失地。之後秦孝公死,贏駟繼位,暫停了進攻河西。六年後,也就是公元前332年,秦以犀首公孫衍為將,雕陰之戰大勝,殺魏軍六萬,斬將龍賈,自此,河西之地全部歸於秦。

秦五戰四敗,最後一戰翻盤,自此一飛沖天,秦與晉魏三百多年的河西之爭也至此結束!

三 、 河西之地有何特殊之處,晉魏前後爭奪三百多年?

河西之地,指的是黃河以西,洛河以東,今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的廣大地區,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土地肥沃。

聚焦戰國:河西之地為何使秦與晉魏前後爭鬥三百二十餘年

與秦國而言,得河西,無論攻守皆有莫大好處。

先說守吧,別的我就不說了,只提一點。藍田大營,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秦國的精銳之師就出自這裡。當初設建藍田大營,就是因為魏佔領河西,因此專門修建來守護都城咸陽。接下來說攻,秦若東出,必須要有河西,否則,秦只能龜縮與函谷關。秦得河西之後,遠交近攻,之後僅百年時光就掃平六國,統一天下。

於魏國而言,魏得河西,能把秦牢牢地抵制在函谷關中,西方安定。河西失,國都安邑距河西較近,魏惠王遷都大梁,自此魏國一蹶不振。

結語

一地之得失不能說完全左右了朝代的興衰,卻也說明好的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很大程度來說就是對土地的爭奪。寸土不讓,不論在古還是在今都是必須堅守的。

參考資料

《左傳》

《史記·晉世家》

《史記·魏世家》

《史記·秦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