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連史,你我來開篇

第77集團軍某旅偵察連上等兵梁文康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幸成為被載入連史的“第一人”。

“梁文康,因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中表現優異,被上級表彰為先進個人……”在這本今年2月修訂的《偵察連連史》上,關於梁文康的記錄,雖然只有短短百餘字,但在偵察連官兵看來,每個字都重若千鈞。

談及為新組建單位譜寫連史的初衷,該旅副政委賈樹鵬告訴記者,這一切,都跟一場活動中出現的尷尬有關。

去年底,旅裡結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舉辦“連史大家講”故事會。在其他連隊,官兵們從抗日戰爭講到抗震救災,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可在偵察營,卻是另一種冷清的場面。

“組建兩年來,我們一直在打基礎,哪有可講的?”追問之下,偵察營的幾名連主官道出苦衷,“好歹其他連隊還有些‘紅色家底’,我們卻是白紙一張。”

原來,作為新組建單位,偵察營既沒有前身部隊,官兵中也以新兵、新幹部居多。這樣看來,讓他們講連史,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真的沒東西可講嗎?”賈樹鵬在蹲點中瞭解到,組建以來,在偵察營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拓荒”故事——

比如剛搬進新營區,偵察營負責全旅訓練場地平整工作。高原雜石多、土質硬,一鎬下去冒火花、三鎬敲得虎口疼,半個月下來全營工兵鍬用壞了一大半,可即便如此,官兵們仍幹勁兒十足,毫無怨言。

又比如滑降訓練,許多官兵起初登上十幾米高的“反恐樓”都心慌腿抖。為儘快形成戰鬥力,官兵們用安全繩將自己懸吊在樓頂,以這種“吊大鐘”的方式克服恐高心理。不僅如此,官兵們還以苦為樂,經常比試看誰吊得時間長。不久後,連隊“吊鐘王”吳志高在集團軍組織的比武中,一舉奪得冠軍……

這些好故事,咋就沒人講?座談中,許多官兵坦言:“傳承紅色基因,自然是講過去的事,這些發生在‘今天’的事情,咋能進連史?”“別的連隊官兵講的都是英雄前輩出生入死的大事,我們這些‘芝麻綠豆的事’壓根兒夠不上格……”

經過更深層次的調研,賈樹鵬發現,對紅色基因的“認知失重”,同樣也出現在一些老牌連隊:許多連隊的連史中,關於過去的記錄浩如煙海,而“當代史”卻只有寥寥數言,甚至近乎空白。

“傳承紅色基因,不應厚古薄今。調整組建、轉隸移防本就是重大歷史事件,官兵們開局拓荒的奮鬥史同樣值得銘記!”基於這一認識,該旅在籌劃今年主題教育時,將調子定為“譜新”,以開展“官兵進連史”活動為載體,引導官兵以實際行動延續歷史、創造歷史。

就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拓荒行動”,在偵察營上演。

在施工中累倒的下士周傳果、在上級比武中奪冠的王小鑫……不久後,一本本嶄新的營史、連史相繼出爐,組建以來的重大事件和先進個人都被載入其中。一名今年將滿服役期的老兵,看到自己被寫入連史後,激動地說:“以後再回到連隊,我也能拿著連史驕傲地對別人說:‘瞧,我是本連的第一代官兵!’”

在全旅層面,他們明確規定:凡是受到集團軍以上表彰獎勵,在軍種以上比武競賽中取得名次,以及榮立二等功以上的官兵,其事蹟要在旅史燈箱上體現;凡在演習演練和大項任務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都有資格進入旅史年鑑。

採訪中,作為首批被載入旅史的官兵代表,連長陳樂樂告訴記者:“每次路過掛有自己照片的燈箱時,他都會提醒自己,要把連隊帶好,絕不能給上了旅史的自己丟人。”正在備戰上級比武的下士郭夢袒露心聲:“我一定要奪取冠軍,把自己的名字寫入旅史。”某新組建連隊上等兵楊連旭則說:“每當捧讀連隊的‘當代史’,總能想到後人以我們這代官兵為教材,講述連隊艱苦創業優良作風的場景,怎會不鬥志昂揚、熱血沸騰?”

近日,該旅新建旅史館破土動工。該旅宣傳科科長王祖俊告訴記者,他們在設計旅史館佈局時,專門留出了一間空白展廳,虛位以待更多的“拓荒者”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