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中司馬越扮演著怎樣角色?

亙古懷念說史


所謂八王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八王之亂的起始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想掌握朝中大權,就聯合楚王司馬瑋殺死了輔政的楊駿(皇太后之父)、楊珧、楊濟三兄弟。三楊雖然被誅,但朝中大臣一致推舉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共執朝政,賈后仍不得專權。她遂叫晉惠帝下詔給楚王司馬瑋殺死了司馬亮。之後,賈后又以司馬瑋擅殺大臣的罪名,處死了司馬瑋。至此,朝中大權落於賈后之後。

晉惠帝只有一子,名叫司馬遹,乃後宮謝玖所生。賈后擔心太子繼位後,對她不利,又誣陷太子陰謀造反,處死了太子。太子之死,舉朝震驚,掌握禁兵的趙王司馬倫就處死了賈后。不久,司馬倫廢掉晉惠帝,自立為帝。從此,西晉宮廷政變轉變成皇族間的爭權之鬥,遂成八王之亂。

趙王司馬倫篡位自立,隨即遭到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的反對。三人聯合進攻司馬倫,司馬倫兵變被殺。司馬冏入朝輔政,但隨後與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發生了權力之爭。因為司馬穎和司馬乂都有資格被立為皇太弟。在這種擔憂下,司馬冏決定立清河王司馬遐之子-----年僅八歲的司馬覃為皇太子。這樣可以長期專權。司馬冏的決定立即遭到司馬穎和司馬乂的反對,二人聯合河間王司馬顒討伐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事成後,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不願離開的根據地鄴城和長安,所以由長沙王司馬乂在朝中執政,而成都王司馬穎則以大將軍名義在鄴城遙加控制,成都王司馬穎則想自授宰相,專權朝廷。遭到司馬乂的反對。於是,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起來,藉口司馬乂“論功不平”,向司馬乂發動進攻。東海王司馬越看到司馬乂獨木難支,就把司馬乂交給了二王,司馬乂被活活烤死。事後,成都王司馬穎自立皇太弟,在鄴城遙掌大權。

成都王司馬穎當政後,任用非人,朝政日壞。掌握禁兵的東海王司馬越就擁戴晉惠帝復位,討伐司馬穎。然後,司馬越戰敗,晉惠帝也成了司馬穎的俘虜。司馬越則自己逃往他的封國。河間王司馬顒則乘機佔領洛陽。

幽州刺史王浚聯合東贏公司馬騰(司馬越弟)聯兵攻破鄴城,司馬穎挾持晉惠帝逃往洛陽。但洛陽已落入河間王司馬顒之後,司馬穎雖逃得一死,但已無權干政。不久,司馬穎和晉惠帝被司馬顒送往長安。

公元305年七月,東海王司馬越在山東起兵,進攻司馬顒。司馬顒戰敗,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不久,司馬顒和司馬穎相繼被司馬越所殺。西晉大權最後落入司馬越之手。

自公元291年賈后殺楊駿至公元306年晉惠帝回到洛陽,前後十六年間,司馬氏諸王為了爭奪權利,相繼攻殺,這就是所謂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中,為了奪取勝利,成都王司馬穎曾勾結匈奴貴族劉淵進駐鄴城;司馬騰曾引烏桓和羯族的軍隊進攻司馬穎;幽州刺史王浚則召用鮮卑族軍隊進攻鄴城。中原失和,而入族卻以平亂之名馳掠中華,最終導致了五胡之亂。

晉惠帝死後,皇太弟司馬熾繼位,就是晉懷帝。他繼位的第二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平陽(今山西臨汾)稱帝,國號漢。第三年,羯族首領石勒發展到十餘萬人,連續攻下長江以北堡壁三十多所,致使洛陽處於包圍之中,糧食供應都成了問題。晉懷帝向各地發出求救,但沒有一個發兵救援。獨掌朝政的東海五司馬越只好放棄洛陽,向東南方向撤退。在走到項縣(今河南沈丘)時,憂懼而死。餘部在襄陽王司馬範的率領下繼續前行,走到寧平城(今河南鄲城)被石勒軍隊追上,晉軍全軍覆沒。留在洛陽的司馬越妻、子等人,聽說司馬越病死的消息後,同西晉宗至四十八王也逃出洛陽,中途遇到石勒的軍隊,被全部殺害。晉懷帝則被匈奴貴族劉矅和石勒擄到平陽,不久遇害。晉懷帝死後,皇太子司馬鄴繼位,在堅持了四年之後,於公元316年被匈奴貴族劉矅俘虜,第二年在平陽遇害,西晉終於亡在了統治集團的內訌之中。


歷史的小學生


西晉五十年,有一半時間在戰亂中,其中司馬家族內部廝殺了整整十六年,剩下九年被胡人追殺。可以說,正是司馬家族內的“八王之亂”,親手葬送了祖宗“偷來”的江山,還把北方漢民,推進了幾百年不休的戰火。


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懿的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漢惠帝司馬衷的族叔,是西晉皇室的遠支宗親。按理來說,像他這個身份,本來是沒資格被封王的,那麼司馬越怎麼就封王了?又怎麼有能力參與皇室的內亂呢?

這都要追溯到司馬氏代曹魏時,埋下的禍根。

曹魏末年,老狐狸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事變,把曹家皇帝幹成了傀儡。此後,司馬家族經由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經營,獲得了門閥集團的擁戴,最終由司馬炎完成了受禪登基,建立了西晉。

司馬家族雖然兵不血刃篡奪了曹魏江山,但是也培養了一頭猛獸——門閥集團。也就是說,從西晉開始,中國進入了門閥集團與皇權共治天下的階段,門閥集團在拱衛皇權的同時,又對皇權構成威脅。


司馬炎深知門閥集團的威力,如何對抗門閥勢力,成了司馬氏繞不過去的課題。司馬炎的解決方案很粗暴,他不顧歷史的教訓,決定大力扶植藩王勢力,期望形成司馬家族軍團,對門閥勢力的反制。

由此司馬炎一口氣,封了遠近宗親27位王爺。不光如此,他還摒棄了藩王不得干政,不得擁有軍隊的戒律,把各諸侯國培養成了擁兵自重的軍閥勢力。

司馬炎在世的時候,尚能壓得住藩王們,當低能的惠帝司馬衷即位後,這些司馬家族的軍頭們,左手政治,右手軍事,都成了活火山,這就是“八王之亂”爆發的歷史背景。

司馬越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意外獲封王爵(其父為高密王)。雖然都是王爺,可司馬越只是五千戶的小王,比不得幾萬戶的近支,誰又能想到,司馬越居然是“八王之亂”笑到最後的那一位。


先把參加八王之亂的八位王爺,按他們與晉惠帝血緣遠近,分四等羅列如下:

  • 第一等,惠帝親兄弟: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
  • 第二等,惠帝堂兄弟:齊王司馬冏(司馬昭之孫);
  • 第三等,惠帝叔爺: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司馬昭之弟);
  • 第四等,惠帝族叔: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侄孫)。

八王之亂全過程

①賈南風借司馬瑋之手,殺楊駿

司馬炎駕崩後,楊太后的父親楊駿,以輔政大臣的名義,大權獨攬,司馬亮怕受害,逃出京城。楊駿的囂張跋扈,讓皇后賈南風很不爽,她悄悄勾連司馬亮和司馬瑋,請他們帶兵進京,誅殺楊駿。

司馬瑋很配合,楊駿很無能,被司馬瑋滅族。

②司馬瑋殺司馬亮,並被賈南風所殺

楊駿死後,司馬亮掌握大權,賈南風前門驅虎後門引狼。心有不甘的她如法炮製,她以密詔,引誘司馬瑋誅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司馬瑋刀上的血跡還沒幹,第二天賈南風又以司馬瑋矯詔殺害司馬亮為名,處死了司馬瑋。


賈南風以一個漂亮的一箭三調,輕鬆幹掉了楊駿、司馬亮、司馬瑋和衛瓘,奪取了朝政大權。

③司馬倫殺賈南風

賈南風玩一箭三雕,沒想到被司馬倫偷師。八年後,太子司馬遹與賈南風矛盾激化,他被賈南風設計陷害,囚禁於金墉城。

心懷叵測的司馬倫,不斷搓火,唆使賈南風對太子斬盡殺絕。精明瞭一輩子的賈南風,沒想到司馬倫是條毒蛇,她還沒從殺害司馬遹的興奮中緩過神,司馬倫偽造聖旨,打著為太子復仇的旗號,突然發動政變,將賈南風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大權在握的司馬倫,乾脆將晉惠帝司馬衷囚禁,自己登基稱帝了。


④司馬冏、司馬顒、司馬穎聯合殺司馬倫

司馬倫作死的行為,給司馬家族的矛盾澆了一桶油。

不久,爆發了以齊王司馬冏為首,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共同參與的三王起義。雙方的武裝衝突,導致十萬人喪生。結果司馬倫兵敗被殺,晉惠帝復位。

⑤司馬乂殺司馬冏

晉惠帝復位後,司馬冏理所當然主理朝政。沒想到這傢伙仰仗功勞,把堂哥晉惠帝欺負成孫子,比皇帝還皇帝。

第二年司馬顒宣佈發兵征討司馬冏,並放風說司馬乂是他的內應。司馬冏中計,準備派人攻襲司馬乂,以解決後顧之憂。被迫捲進漩渦的司馬乂,動作比司馬冏快,他率先反擊,突襲皇宮,抓捕並處死了司馬冏。


⑥司馬越、司馬顒、司馬穎聯合殺司馬乂

司馬冏覆滅後,大權落到了司馬乂手中。被摘了桃子的司馬顒很不爽,他聯合司馬穎,與司馬乂展開了八王之亂中,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雙方動用了幾十萬大軍,在洛陽附近打了半年之久,傷亡數十萬人。

一直置身事外的司馬越,就在這時候出手了。司馬越時任司空,是一名文官,絲毫沒有捲入紛爭的跡象,所以司馬乂對他毫無防備。就是利用司馬乂的這個疏忽,司馬越在一個黑夜,帶領禁軍,突然逮捕了司馬乂,並將他交給了司馬顒。

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毫不猶豫地一把火烤焦了司馬乂。至此,八王被幹掉了五王,“三國演義”拉開最後角逐。

⑦司馬越殺司馬穎、司馬顒


司馬乂死後,掌握朝政的是後來居上的司馬穎。也不難理解,司馬穎畢竟是晉惠帝的親弟弟,在司馬顒的支持下,司馬穎被立為皇太弟。

司馬越越想越生氣,他裹挾著晉惠帝發兵十萬,討伐司馬穎,結果卻兵敗逃亡。

十幾年的內亂,各地勢力已經逐步走向軍閥割據狀態,形勢相當混亂。敗亡後的司馬越,反而在幾位弟弟司馬虓、司馬模等人的支持下,又神奇地滿血復活。經過三年的拉鋸戰,司馬顒兵敗逃亡,司馬穎被殺。

司馬越終於走向權力頂峰,不久晉惠帝離奇死亡,史學家認為是司馬越毒殺了晉惠帝。晉惠帝死後,司馬越立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

司馬越以晉懷帝名義,請司馬顒入朝輔政,沒長心眼的司馬顒昂首入朝。還沒到洛陽,司馬顒就被司馬模派人,掐死在路途。


至此,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以司馬越的勝出畫上了句號。不過,西晉王朝也搖搖欲墜了。

司馬越為何能笑到最後

司馬越能笑到最後,恐怕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可以說,司馬越是八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見他的身影,直到收官戰,他才姍姍來遲,而且很經歷了兩次大敗。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司馬越笑到最後了呢?

  • 其一,後發制人的策略,讓司馬越的對手變得很弱

中國人講韜略,保守不張揚,這種思想避免了讓自己過早成為別人的靶子,往往出奇制勝。司馬越就是這樣,論血緣,他與皇室關係最遠,論實力,他剛剛移封東海王,資歷很淺。


這因為如此,他沒有過早捲入鬥爭,從司馬亮到司馬乂,一個比一個牛,尤其是司馬倫,龍椅都坐了,似乎勝券在握,結果每一個都敗亡了。

司馬越坐山觀虎鬥,等猛虎們死傷差不多了,他再來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 其二,司馬越的出手時機,選擇得恰到好處

司馬越出人意料地“反水”抓獲司馬乂,很多不理解,司馬乂雖然跋扈,但畢竟是“執政黨”,司馬顒和司馬穎是“在野黨”,同為“執政黨”的司馬越為何要幫“在野黨”呢?

其實他們沒看穿司馬越的企圖,司馬乂大權獨攬,他不倒,自己永遠沒機會。所以,司馬乂從執政的那一天起,就上了司馬越的黑名單。


司馬越出手的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連續數月的戰鬥,讓雙方實力大損。就在司馬顒和司馬穎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司馬越突然動手,正好利益最大化。

  • 其三,司馬越相比諸王,有更深厚的政治基礎

司馬越的最終勝出,還有一點很關鍵,他常年任職中央,與中央官員們的關係良好,有相當雄厚的政治基礎。

司馬越跟別的王爺們不同,別人都是以軍閥身份參政,司馬越從頭到尾都是以文官身份參與。這一點很神奇,比如抓捕司馬乂,事實上是一次政變,如果沒有禁軍系統的支持根本做不到。

除了在文官集團中的威望,司馬越還獲得了很多地方勢力的支持。以他的弟弟們為首,他們在司馬越兩次敗於司馬顒、司馬穎後,又將他重新推向高峰。


沒有這兩股力量的支持,司馬越根本沒資本參與八王之亂。

司馬越之死

遺憾的是,司馬越雖然在“八王之亂”中笑到了最後,但是也算不上最終的勝利者。他掌權後,同樣新瓶裝舊酒,前面幾位王爺專權跋扈的老毛病,重現在他的身上。

很多史學家認為惠帝死於司馬越的謀殺,絕非空穴來風。晉懷帝即位後,也與司馬越產生齟齬。

最要命的是,司馬越與曾經的支持者們產生了矛盾,當他害死王延、罷免宿衛、構怨苟晞後,他也走向了政治上的孤立。地方勢力無視中央命令的惡例,就是從司馬越當政時期蔓延開來的。

石勒入侵,司馬越自請領兵征討,他居然將整個中央中樞機構全部隨軍帶走,導致皇宮無人守衛,宮內太監宮女因為飢餓,屍骸交錯。


令司馬越頭疼的是,胡人勢力今非昔比,日益沒落的西晉政權,再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晉懷帝又給司馬越當頭一棒,他頒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號召全國勢力,一起征討司馬越。急火攻心的司馬越,一口氣沒吐出來,把自己憋死了。

本來司馬越終結了“八王之亂”,假如他能吸取那幾位王爺的教訓,以他的威望,還是有重振朝綱的可能性的。只可惜,人在利益面前,極少有不迷失自己的。司馬越踩著別人的鮮血走來,滿以為那是他成功的鮮花,結果他墮落為司馬家族的罪人之一。


尋根拜祖


西晉光熙元年,東海王司馬越鴆殺晉惠帝,結束了司馬衷的統治時代,晉懷帝司馬熾繼位,開啟永嘉政局的序幕。

西晉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後,國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變亂中崛起的東海王司馬越最終掌握了西晉的政權。但是“勝利的司馬越餓贏得了滿目瘡痍的江山,也獨吞了八王之亂的全部惡果。匈奴劉淵、羯人石勒的軍隊動輒威脅洛陽,使司馬越不得安寧。”

雖然此刻西晉中樞的官僚機構仍然可以正常運作,地方將領的格局傾向還不甚明顯,中央政權對其還有很強的控制力。但司馬越的主政對於皇權來說卻是個很大的威脅。

晉懷帝並非平庸之輩,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與宗室疏屬的司馬越不同,是名副其實的宗室近親。他在即位之前,擔任過禁軍將領“射聲校尉”;蕩陰之役時,跟隨惠帝親征、統帥軍隊,這讓他與洛陽禁軍有了一定的淵源;後來與惠帝一同入長安,而且同時大部分的洛陽士大夫也被遷到了長安。

縱觀司馬熾即位前的經歷,他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洛陽,即使有兩次出鎮的機會也沒有成行;而流落長安,被立偉皇太弟之時,他也和洛陽的士大夫們在一起。這就使得晉懷帝與洛陽的士大夫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在洛陽獲得了許多“讚譽”。

晉懷帝在即位之初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自身實力不足,還不得不依仗擁有最強軍事力量的司馬越。司馬熾能夠順利即位是離不開司馬越的支持的,這樣的支持在另一方面也是對皇權的限制,但這樣的局面隨著司馬越的出鎮而發生了轉變。

從永嘉元年開始,青徐地區的造反不斷,司馬越不得不在尚未控制洛陽之時,就倉促集中其有限的軍事力量外鎮許昌,以加強對東部青徐地區的控制。在司馬越看來,許昌市監視、捍衛洛陽的重要軍事據點。

而在這一期間,晉懷帝對洛陽進行了全面的掌控。首先,洛陽的禁衛軍是聽命於晉懷帝而而非司馬越。宮中的宿衛將領和軍隊都要聽命於左右衛將軍,左右衛將軍在此時實際上是控制洛陽皇宮的最高武官,司馬越出鎮之後,擔任這個職位的是其心腹王景。

可實際上,晉懷帝與禁軍的淵源,使得他能夠繞過監視他的王晉掌握禁軍,畢竟此時禁軍的軍隊跟東海王沒有多少淵源,相反卻和晉懷帝有很大聯繫。

晉懷帝在永嘉三年三月之前,主要是在洛陽地區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但是,洛陽的勢力畢竟有限,尤其是洛陽的軍事力量已經殘破不堪,無法與司馬越和劉、石的大軍相抗衡。因此,晉懷帝將目光投向了地方軍府。

晉懷帝對於皇權的重建設,使得他和司馬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集中。以永嘉三年任命善簡出鎮為導火索,二人最終走向分裂。

這種情況下,司馬越才開始認識到要加強對洛陽的控制。因此在永嘉三年三月,“勒兵入宮,於帝側收近臣中書令令繆播、帝舅王延等十餘人,並害之”。然後以東海國兵控制洛陽。但是司馬越這種以軍事和刑殺為主的控制方式,是直接與皇權進行對抗,而沒有考慮到皇帝在法統上所具有的權威性,因而造成了在政治上新的被動。

在王延被殺後,司馬越“大失眾望,而多有猜疑。”這就是的司馬越控制皇帝期間,始終以皇權反叛者的形象出現。

從晉懷帝與東海王的實力對比來看,晉懷帝的支持力量主要來源自洛陽的士大夫和禁衛軍官;司馬越的核心力量也是其東海國兵。司馬越在軍事力量上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優勢。

在控制地方將領方面,司馬越開始也佔據著優勢地位,但後來的形式對其越來越不利。司馬騰死後,冀州基本淪陷;幷州刺史劉琨在在拓跋猗盧回代地之後,也無力支援;關中的司馬模在拒傅祗代替其職位後,也與司馬越產生了矛盾;荊州方面,在司馬略死後則落入到了山簡的手中;青州刺史苟晞和都督揚州的周馥則直接與司馬越兵戎相見。

西晉王朝走到永嘉時,尚不算“窮途末路”。司馬越若能建立霸府控制晉懷帝,尚能借助其權威來團結中央官僚士大夫和地方將領,西晉王朝大概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但他始終沒有意識到晉懷帝作為皇帝的法統地位所具有的權威和影響力,因此在軍事上佔據優勢時,總是將自己置於政治上的被動地位,而晉懷帝則在有政治自由的情況下,力圖利用皇帝高於一切的勢力和權威來聯合中央、地方各種勢力以爭取主動權。

於是,各方勢力紛紛討伐他,他不得不自請出徵石勒,永嘉五年在項城憂懼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