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長安的上空依舊陽光明媚,街頭巷尾依舊同往常一樣,而在這微妙的氣氛中,卻醞釀著可怕的殺氣,一場驚天鉅變將在此時上演。

面對太子集團的壓力,李世民無法再坐以待斃,最終他決定,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結束這一切,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做最後一搏。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的明爭暗鬥一直在進行。那麼李世民是如何做出最後決斷的?這場政變,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一、太子、齊王對李世民,或許已無手足之情

大唐帝國的大半疆土,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從晉陽起兵開始,李世民的角色就至關重要,他是帝國的軍事王牌,是戰爭的利器。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皆敗在了李世民手下,對比軍功,太子和齊王明顯遜色三分。

隨著李世民的功勳越來越大,李建成就變得越來越煩躁,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的矛盾也愈發激化。齊王李元吉自知實力不足,便也投靠了太子集團,一同對付李世民。

武德七年的一天,李淵為了緩和兒子們的矛盾,便帶著三個兒子一同打獵。李建成牽來一匹胡馬,膘肥體壯,看著樣子很棒,想讓弟弟李世民騎著試一試。事實上,這馬是一匹尚未馴服的野馬,野馬不習慣有人騎在背上,會竭盡全力把背上的人甩出去,十分危險。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也就說李建成有意幹掉李世民,而且如果李世民被野馬摔死,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馭馬技術不高,跟他李建成沒有半毛錢關係。李世民身經百戰,當然不會害怕一匹野馬,隨即縱身上馬,這匹馬幾次把李世民甩下來,但李世民精通騎射,並沒有傷到分毫。

最終李世民馴服了這匹野馬,李世民還對旁人道:“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可見李建成對李世民已經動了殺心。

武德七年八月,突厥突然舉國來襲,李淵大驚,為了抵禦突厥騎兵,再次派出了李世民。只是李淵還不太放心,所以派李元吉一同前往,有監視之意。李世民此時很鬱悶,既然讓他奔赴戰場與敵人廝殺,還對他不太信任,而且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困擾著李世民。

當時的唐軍戰力下降嚴重,不僅是軍兵士氣,武器裝備損壞也很嚴重,這一仗著實很難打。在豳州唐軍遭遇了突厥騎兵,要想打那麼就必須讓李元吉一同出兵,這樣才有取勝的機會,李元吉卻說:“突厥這麼強大,怎麼能輕易出擊,萬一失敗了,後悔都來不及。”

李元吉明顯是要看李世民的笑話,他拒絕出兵。無奈之下,李世民只得率少數親兵,找突厥人談判,這風險可大可小,一個不慎,可能死在陣前。如此兄弟,讓李世民如何以德報怨。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二、昆明池陰謀,令李世民放棄了心中最後的羈絆

武德九年,突厥兵再度來犯,屯兵數萬,包圍了烏城。這回李建成建議讓李元吉出兵討伐,李淵同意了。這次李建成的計劃是直接擊殺李世民,他們密謀出兵之時,邀請李世民給李元吉踐行,在軍帳之中斬殺李世民。

史料記載“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

殺掉李世民後,上奏秦王暴死,這就是太子的計劃。在此之前他們已經上奏李淵,抽調秦王府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人和劉元吉一同出兵。如果一切順利,李元吉會在軍中找個理由,殺掉這些秦王舊屬。

本來李世民是不清楚這個陰謀的,但好運氣的李世民有上天相助,一位知情者偷偷告訴了他。手足之情是世上難以割捨的親情,不論矛盾上升到什麼高度,李世民還是有所顧忌的,但到了此時,如果不動手,那就會被人殺。所以李世民只得放下心中的羈絆,心如死灰的他選擇反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三、李世民用激將法,手下皆願效死力

要說史上軍事才能最強的君主,李世民當屬頭籌,面對太子的威脅,李世民並非毫無準備。李世民得知昆明池陰謀後,就告訴了長孫無忌。於是乎秦王府的幕僚們、武將們開始使勁渾身解數,勸說李世民率先動手殺掉李建成。

李世民卻猶豫不決:“骨肉相殘,自古至今都是最大的醜聞,我打算讓他們先動手,我們再以道義討伐之。”這真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味道,一幫幕僚七嘴八舌地說了個口乾舌燥,就差把心臟掏出來給李世民看了,但秦王的態度一直躊躇不定。

原本堅定果決的李世民從未表現出如此猶豫,難道李世民真的不敢殺太子嗎?古人遇到無法決斷的事,經常會求神問鬼,李世民也想搞一出卜卦,讓上天來決定。剛剛把占卜的龜甲拿出來,張公瑾正好走進來,看見這一幕氣就不打一處來,直接把龜甲扔在地上:“都什麼時候了,還搞這一出,占卜是用來解決疑難問題,現在事情都決定了,還佔卜個啥!”

張公瑾這一下,也讓李世民定了心,隨即決定採取行動。之後,李世民秘密讓房玄齡、杜如晦來見。這兩位可是秦王府的頂級謀臣,房玄齡卻說:“皇帝已經不讓我們聽從秦王指令,我們不敢奉詔。”

李世民怒了,告訴尉遲敬德:“你去找那房玄齡兩人,如果他們不來,就直接殺了他們”。

房玄齡、杜如晦並非沒有膽量,而只是在試探李世民,瞭解原委後,隨即秘密來到秦王府。這一切或許只是李世民演的一齣戲,目的則是讓手下人真心實意,以赴死之心,為自己辦事。只有大家都交出了投名狀,這個計劃才能順利實施。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如果李世民真的一直猶豫不決,為何見房玄齡不來,會如此震怒?這說明李世民早就做出了抉擇,無論這決定後果如何,他都會堅定執行,

四、李建成死後,李世民並非毫無動容

這一天終於到來,從李世民的弓弦之上,那一箭終歸還是射了出去,在擊中李建成的那一剎那,李世民究竟是興奮還是懊悔?或許李世民早已決定殺掉哥哥,或許他的城府深不可測,或許他的心腸堅硬似鐵,但這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接受。

手足之情、骨肉至親不是想拋棄就能拋棄的,在李建成倒下的那一刻,李世民怔住了。慌忙失措的他,竟然被樹枝掛倒了。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只用三千五百人,就擊潰了竇建德十萬大軍,是何等強悍,現在卻被一根樹枝掛到了。

史料記載“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掛,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不僅如此,久經沙場的李世民,還被李元吉奪走了弓,還差點被活活掐死,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才射死了李元吉。我們由此可見,李世民並非鐵石心腸,他的心中還留有一處純潔淨地,只是時過境遷,不知還能剩下多少。

人並非機器,絕對冷血的人是極少數的,而人又是極其複雜的,李世民在做這一切的同時,也在經歷著心靈的煎熬,但他終究決定,豪賭一把,接受命運的裁決。(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

《清平樂》的幕後,宋朝人到底有多歡樂?

祖大壽違抗明廷詔令,獻錦州降滿清,為何卻沒有奸佞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