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引言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 唐代是詩歌的大繁榮的時代,詩人們借詩詞來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和內心的感情,詩歌最重要的就是表意和表象,我們也經常把它稱之為意象,縱觀唐朝出現較多的就是“琴鶴”這一意象,古人一直認為鶴是高雅之物,可通仙意可通琴音,經常在有琴聲的時候發現鶴在天空飛舞,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以琴聲來抒發人的內心情感,更是常常以琴做伴,所以常常有詩人借用“琴鶴”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超脫情懷與嚮往。

“琴鶴”意象形成的原因

自古以來詩人的作品就一直有“琴鶴”的出現,這一現象的突出展示是在唐代。

在詩歌大量繁榮的情況下,“琴鶴”的身影更是變得多了起來,那麼唐朝這種特殊的“琴鶴”意象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呢?

“琴鶴”其實是詩歌中常見的意向,最早的可從《詩經》或者《周易》找到它們的身影。

它最初有兩個含義,第一是代表退居在外的賢人,第二是表達心中有著高遠的志向的仙人。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唐代的人之所以熱衷於“琴鶴”這一印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首先是因為唐朝的人認為鶴是一種有仙氣的禽類,它通靈性,懂音律,擅長跳舞。

有資料記載,有一位琴師,他在彈琴的時候使得院子裡的鶴翩翩起舞,由此我們可以感到琴師琴藝誼高超以及鶴與琴聲相融合的協調,鶴彷彿是琴師的知音一般又宛如是一名善於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

而唐代詩人為什麼對這一現象情有獨鍾呢,其實離不開他的社會大背景,尤其是在中唐以後“琴鶴”的意用比初唐更為豐富,在他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含義。

這其實也正表達了唐代詩人對仙人的執著追求與志從高遠以及唐朝詩詞文明的開放性。

“琴鶴”意象深厚內涵

“琴鶴”的內涵其實最明顯的就是讚美了,唐朝琴師的高超技藝以及世人的志存高遠。

唐朝也有很多記載琴師撫琴弄技時的盛況場面,比如說李宗盛讚嘆李楚的琴藝的一首詩。

在他的眼中,這位琴師不單單是簡單彈奏了一首曲子,實際上更是將大自然的點點滴滴,顯得惟妙惟肖,更不可忽視的是琴師特有的彈琴的手法。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另一個內涵就是“琴鶴”他本身較為深刻的寓意,在上一段已經說過“琴鶴”向來表示的是有高潔品德的,志士能人或者說隱居的賢人所以說有很多詩人借這一意向來表達自己志向的高遠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有退居朝野的能人異士表達自己的清雅脫俗而享受田園生活,所以用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懷。

往更深一點說這一意象,其實有對別人生活的羨慕,對歸隱田園的嚮往。

有很多人,他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奔波於凡世俗塵之間,其實他的內心向往的卻是自由清閒的生活,但是現實生活往往與我們想的不一樣。所以用“琴鶴”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懷。

尤其是在晚唐時期以這一意象為基礎而進行創作的詩詞大量湧現,它不僅僅為人們情感的抒發提供載體,也為後世理解詩文以及後人的志向起了啟迪作用。

“琴鶴”意象的社會背景。

我們都知道在唐朝是俗樂極盛而雅樂極衰的,在這一時間段,代表雅樂演奏的樂器古琴也少有人問津。

在唐朝時期,那些琴師經常受邀去演奏,琴師的演奏聲與鶴在風中的鳴叫聲相互呼應,在樹林裡,許多主人邀請來的客人都被這一景象吸引,在琴聲中如痴如醉,這種雅樂的聲音彷彿很久都沒有見到了,所以令人十分的震驚。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正是這場表演,讓所有人聽得如痴如醉,曲子已經談完了,但人們還沒有從曲子裡出來,尤其是白居易和元珍都曾做過《五絃彈》。

而且他們都反對用俗樂替代雅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和詩歌其實本是一家,在音樂的演奏中其實更加襯托的是詩歌的意境,所以這也難免許多詩人藉此來反應社會現象和抒發心中的志向。

但最直接造成唐朝這一印象的廣泛出現,還是因為鶴本身的高傑屬性以及它本身與琴音的互通性以及相似性。

其實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下,看待這一現象,我們就不難發現唐朝是屬於繁榮時期,並且也是大開放時期。

國家需要更多的作品,向外國展示自己國家的強盛,而樂曲也是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方式,無論是飲酒作陪還是飯後的欣賞更或是文化之間的交流,才使得唐朝更加繁榮強盛。

“琴鶴”意象所產生的影響

唐朝廣泛的使用這一意象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的詩詞歌賦,更為我們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這一意象更為我們後代所學習。

我們從中感悟到了唐朝先人們闊達的情懷,以及詩人們的心胸豁達,更感受到了當時琴師的高超技藝,我們從背後瞭解到的也不僅僅是鶴的志向高超,還有先賢們所賦予它的情懷以及它天然的通靈氣息,也因此更加了解了的是唐代的生活氣息以及時代背景。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詩歌,我們才能感知當時的文人情懷,以及志士們在午後坐在林中聽琴音與鶴鳴的一應一和。

唐代詩人他對音樂的痴迷以及獨特理解和對文字的高超運用向我們展示了專屬於唐朝情韻和畫面,音樂或者是唐詩只是一個載體,更重要的是背後唐朝的社會歷史發展,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互通相融的文化,我們才在對外交流中,更加自信,唐朝也才會越來越好的發展。

尤其是在晚唐時期“琴鶴”意象的出現比中唐或者是初唐更為廣泛,這也是唐朝經濟文化詩詞文化發展的表現之一。

這一意象一直被賦予非常美好的人文想象,在其背後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詩人對古琴的不捨,以及他們逐漸被俗樂頂替以後想要復興它的志向,以及他們對現實情況的不滿,對美好樂理的追求。

總之“琴鶴”這一意象有其豐富的蘊含也有它出現的特定的歷史環境以及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產生了豐富的影響。

它的發展過程在唐朝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含義,尤其是在晚唐時期“琴鶴”意象的出現比中唐或者是初唐更為廣泛,增添了當時世人的時代需求以及詩人的志向。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同時這也是唐朝經濟文化詩詞文化發展的表現之一,正因為他豐富多彩的內涵才使得唐詩具有無可比擬的魅力,“琴鶴”這一意象一直被賦予非常美好的人文想象,在其背後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詩人對古琴的不捨,以及他逐漸被俗樂頂替以後想要復興他的志向。

從中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有識之士對這一現實情況的不滿,對美好樂理的追求。

詩人們借用詩歌來向世人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文字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世外桃源,總之“琴鶴”這一意象有其豐富的蘊含也有它出現的特定的歷史環境以及背景,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更或是對經濟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產生了豐富的影響。

結語

古人的忌諱往往是比較多的,卻又追求浪漫,所以也不難理解會出現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詩人們又擅長咬文嚼字更會選取一些意向來使自己的詩詞意境更為豐富。

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某種意向會出現的特別頻繁,這一定與它的歷史大背景是有關聯的,唐朝“琴鶴”的意向不單單是詩人們想表達自己羨慕田園居士的生活更是對雅樂被遺忘的一種無聲的思想感情。

當世人們聽到唯有雅樂才能彈奏出的絕唱之時更是無比的懷念,鶴似乎也通曉世人們的心情,在天空中盤旋鳴叫與琴聲相和,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琴鶴”總是一起出現在唐詩之中了。


參考歷史文獻:

《全唐詩》
《全唐文》

《相鶴經》

《新論·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