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萬曆十五年》

當代史學家作品,我最喜歡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即1587年,看似是極平平淡淡的一年,作者卻用大歷史觀揭示了萬曆朝乃至大明王朝衰敗:"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①

這一年萬曆皇帝雖然還只有24歲,但他在此前已廢除了張居正的新政。張居正的新政其實還是卓有成效的,在萬曆即位以後的第一個十年,即從1572年到1582年,是"為本朝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十年,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患也已絕跡。陳平日久,國家的府庫隨之而日漸充實。”②張居正選賢任能、治理國家的才幹從中顯現出來:為整頓吏治,創制了"考成法";為振興經濟,實施了"一條鞭法";為減輕邊患,大膽啟用戚繼光……如此一系列舉措,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張居正的新政是靠強勢推行的,是觸動很多人特別是文官集團的利益的,在其死後必然會遭到打擊報復。新法在實施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丈量土地的公平有效問題,萬曆皇帝就有所察覺,因此果斷取消了那一次的丈量。此舉引發了反張運動,結果是張居正受到了清算,新政也基本被廢除。

其實年輕的萬曆皇帝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但往往事與願違。1583年,在他主持的殿試上,策文的題目長達五百字。"他詢問這些與試舉人,為什麼他越想勵精圖治,但後果卻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鬆懈?這原因,是在於他缺乏仁民愛物的精神,還是在於他的優柔寡斷?"③可見官僚的腐化萬曆皇帝是知曉的。當時各項“常例”和一些灰色收入,就是作為大思想家的李贄在做知府時也照樣領受無愧,只有剛正不阿的大清官海瑞才拒絕領取,但他一個人也改變不了現實!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使“清”,也會有這麼多的薪水外收入!因腐化而導致法令的更加鬆懈也就很正常了。"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汙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④而大明王朝的衰亡也是無法避免的了!

問題的癥結到底何在?作者黃仁宇認為"中國2000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⑤此書以傳記體的鋪敘方式,來了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告訴我們裡面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統統沒有好結果,這是"道德代替法制"的結果,“是明王朝的官僚制度及其日常運轉所招致的不可避免的結果”⑥。這是封建官僚制度下宗法等級森嚴,人治取代法治,並通過倫理道德也就是綱常禮教來鉗制人民的思想,禁錮人民的言行,並以此完成對人民的統治的結果。

以道德代替法制,這是君主“家天下”的產物,是封建官僚制度的產物,是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產物。在這種情形之下,腐敗是無法避免的,“吃人”是無法避免的,國家的衰亡也是無法避免的。朱元璋在建國之初懲治腐敗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卻始終未能根除,原因就在於此。而正是由於專制制度下所導致的內生性腐敗,是無法根治的癌,其越發展癌變越厲害,越無法救藥!於是,在所謂的乾隆盛世之下,便產生了中國古今最大的貪官和珅,就算嘉慶把他拿下,也無法阻止國家由盛轉衰的趨勢。為之奈何?其解決之道就是全力消除這些封建舊制度,取而代之以民主與法治為基礎的現代制度。中國的出路,早有前人明確指出——現代化。現代化很重要的一條是人的現代化,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道德當然也是需要的,在根除以綱常禮教為核心的封建舊道德的同時,取而代之以社會公德----這是進入現代社會的每一個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素養!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萬曆十五年》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歷史課!

參考書目:《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本)》 作者:(美)黃仁宇 中華書局2006年8月版

閱讀材料出處:

①《萬曆十五年》第205頁

②《萬曆十五年》第12頁

③《萬曆十五年》第26頁

④《萬曆十五年》第205頁

⑤《萬曆十五年》自序第3頁

⑥《萬曆十五年》第252頁

發自我的網易郵箱手機智能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