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走出人生的精彩

【雜談】走出人生的精彩


文/劉增立

今天,我特意與朋友們聊一字:“走”。大約在七千年前,伏羲、女媧兄妹倆天作之合,使中華民族得以繁延。之後星移斗轉,歷史的天河群星燦爛:多少位帝王將相輪番登場,刻畫出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多少位文人墨客著書立說,豐富著悠久的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多少位才子佳人多情善感,描繪了膾炙人口的美妙故事;多少位英雄豪傑可歌可泣,留下蕩氣迴腸的感人詩篇;多少位能工巧匠聰慧過人,創造了巧奪天工的精美建築;多少位仁人志士追求真理,苦苦求索社會進步的道路;又有多少芸芸眾生,無聲而來無息而去,後人並不知曉他們曾經有過的存在,但他們的確是歷史長河真正的創造者和演繹者...... 啊!古往今來,五彩繽紛的大世界,兇吉難料的大舞臺,形形色色的眾生相!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總而言之,歷史長河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誰,都經歷了一個字----走!當今社會,無論是誰,如果想有所作為、實現人生輝煌的話,那也一定要牢牢把握一個字——走!

走,人人都會,甚至一歲小孩也能走出個樣,正因為如此,“走”字看似簡單平凡,並沒有引起多數人注意。仔細品味,人生若明若暗、五花八門甚至險象環生的路,不都是“走”出來的嗎?從歷史上看,前面所述千姿百態的風流人物,哪一個不是靠自己的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對中國現代社會具有決定影響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更是靠著堅強的腳掌啊!從社會現實看,無論哪行哪業都湧現出一批出類拔萃、令人敬佩、十分耀眼的代表人物,他們都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呀!從古到今的仁人志士,走四方、闖天下,書寫了歷史,走出了精彩,創造了輝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等名句,充分反映了古人對“走”的深刻理解。而現代人更把“走”用得出神入化,無論大政方針,還是一個單位、一個人的小目標,都要“走自己的路”;甚至在大眾喜聞樂見、廣泛流行、膾炙人口歌曲中,也出現大量的“走”:《走四方》、《走西口》、《跟你走天涯》、《瀟灑走一回》、《遠走高飛》、《跟著感覺走》以及“走過春天,走過四季”,“呀拉嗦,走向陽光”,“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等,就連吳小莉的自傳,也以《足音》出版發行......所有這些很自然地反映出“走”的深刻內涵。就說您自己,無論您目前處在什麼位置,關鍵是您在此之前的腳步是怎麼邁的,與您走過的路有著必然聯繫。走什麼路,怎麼走,必然決定一個人的位置和歸宿。不容置疑,一個“走”字,好生了得!以最簡單樸實的話,揭示出最深刻最明白的道理,反映出人生之真諦!

當您吃透“走”的含義後,在“走”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握四點:

一是有信心和目標。在我接觸過的人中,有的就缺乏明確的方向,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患得患失,有目標而信心往往不足,最終難成大事。要客觀分析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確立自己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並義無反顧地去奮鬥,“咬定青山不放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全力追求。

二是大步走。量力大步流星、大膽而行,最能確切反映一個人的思維、精神及身體狀態。不能跑,對於志存高遠者來說,跑步屬於短期行為,因消耗體力過快,難以為繼,欲速則不達;但也不能小步走,姍姍小步到達不了最應有的位置,是信心不足、體力不支或不盡心盡力的表現;當然更不能坐下來休息,其道理不言自明。

三是走小路。在北京“堵車”司空見慣,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段,大車小輛在街上擁擠不堪,可是總有一些人專走小巷,輕車熟路,靈活自如。完全與眾人同行,所得也與眾人相同。要有逆向思維,敢為天下先,敢於第一次吃螃蟹,人棄我取,人取我棄,專選那些沒人走、不引人注意的小路,往往能取得奇效。

四是邊走邊想。“行成於思,毀於隨”,不動腦子的走,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潭”。要多學有關知識,多看“地圖”,多請教高人,關鍵是在此基礎上多獨立思考,周密計劃自己的行程,隨時調整心態、堅定信心、補充營養、發現並糾正偏差。

親愛的朋友,只要您把握了這些,我相信,您一定能走出人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