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01

學習效率低,成績上不去

很可能是目標沒定好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埋頭苦學,態度端正且專心致志,甚至熬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對於很多爸媽而言,只要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足夠認真,他們就能深感欣慰並以此為傲,但往往也會伴隨著這樣的困惑:孩子這麼努力學習了,為什麼成績不見提高?

在家長群裡,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有爸媽拋出這樣的問題:老師佈置的作業都完成了,補習班也沒上少,這麼努力地學習,為什麼成績卻不見起色,而且孩子越學越沒有自信,整個人很消極茫然,甚至開始有點敷衍和抗拒……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目標沒有定好的問題。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故事。

某天,一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10公里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往前走。

剛走出兩三公里,有人開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憤怒地抗議,甚至坐在路邊不走了;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告訴他們走了多遠。

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開始抱怨。走到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疲憊不堪,很多人選擇了放棄。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一陣激動。

這一組人,情緒一直很高漲,很快就到達村莊。

因而,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當人們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規劃,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的時候,人們會更有動力,更能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


其實,孩子的學習與行路相似,在努力的過程中,里程標誌對他會是很大的鼓勵。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我們知道,自信是增加學習興趣的前提,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自信心的喪失,將導致求知慾的減退或喪失。

而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看到自己的努力變成了看得見的實際成果,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勵自己去挑戰下一個目標。

這篇文章比較長,方法很實用,建議你一定先收藏起來,再繼續看下去。

02

學習是從目標到結果的過程

光靠努力沒有用

沒有目標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就像《愛麗絲漫遊記》裡所描述的那樣:

“你能告訴我,我應該怎樣從這裡走出去嗎?”愛麗絲問。

“這要看你想到哪兒去?”貓回答說。

“對我來說去哪兒都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你怎樣走也無關緊要。”貓說。


是的,如果不知道我們要去往哪裡,那麼怎麼過都無關緊要;隨便到哪兒都行,那就哪兒都到不了。

沒有目標,就沒有夢想,就沒有期待。

當然,也沒有早晨起床的動力,沒有早點做完作業的願望,沒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執著。這顯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孩子們也會因此覺得空虛、苦悶、煩惱。

當孩子有了一個目標之後,單單是想想這個目標都會覺得高興。

想想孩子做白日夢的情景吧,那張小臉上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

“期末考試,我的語文考了95分,假期可以出去旅遊啦!”

“這次單元測驗,我進步了2名,很快就能超過同桌啦!”

當然,目標帶給孩子的快樂當然遠遠不止想一想這麼簡單!

每天朝著目標努力,感覺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點,孩子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當一個個小的目標實現的時候,孩子所感受的快樂是任何物質的享受都無法替代的,這樣的快樂和成就感又會成為孩子繼續堅持、努力進步的動力。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我有很多老師朋友,他們經常感慨說:“學霸都是贏在起跑線上的。”

這個起跑線指的是什麼?

是早教、高昂補習班、提前把老師要教的內容學一遍嗎?

不是。

這個起跑線,是指學霸們都會早早地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然後以此作為方向去努力。

所有成績優秀的學生,都不是渾渾噩噩,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是怎麼取得好成績的人。

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目標越明確,對實現目標的步驟越清晰,就越容易克服懶惰、拖拉、磨蹭的弊病,每次進步一點點,最後就是一大步。

比如孩子的目標是期末考試時語文成績能考到95分,在這個明確的目標下,他將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這個目標進行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步速度和95分相差的距離時,那他就會落實到每週、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上,並且會克服一切困難,發奮達到目標。

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也能變得優秀,每個學期開始、每一個階段開始,爸媽們都應該引導孩子學會給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

那應該怎麼定目標,定什麼樣的目標,才是真正合理,孩子又能夠堅持執行呢?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03

一個前提+一個注意+一個原則

制定合理目標

1.幫孩子定目標前,先了解孩子

如果說尊重孩子是幫孩子定目標的前提,那麼瞭解孩子是前提的前提。

你真的足夠了解孩子每天學習多長時間?

這裡主要說的是孩子在家有效的學習時間,不是說孩子一直坐在書桌前就是學習,一直抱著書本就是學習……也並不是說學習的時間越長效率越高。

爸媽們需要了解孩子每天在每一門功課學習上花的時間,包括完成固定的家庭作業、預習新課、複習鞏固已學知識點等等的時間。

比如在語文的學習上,會有閱讀、背誦、寫作、生字等方面;在數學的學習上會有口算、應用題等方面,那就可以用小鬧鐘一一記錄下來,記錄1-2周,有助於分析孩子對科目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制定分解目標時,合理地安排各科目的學習時間。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根據科學研究數據顯示:一天良好的學習時間是是2~4小時,最佳的學習時間也是最容易看到學習效果的是1~2小時。

因為如果長時間超負荷學習,對孩子身體發育會產生不良影響,那麼學習效率也就會大打折扣。

在瞭解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對於學習的情緒,尤其是學習中的心理狀況,有沒有焦慮、不自信、敵對等心理不適?

每天孩子放學回到家時,爸媽們就可以觀察孩子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心情如何,有沒有有趣的事情或者煩惱的事情發生,先關心孩子的心情再去詢問他的學習情況會順利很多。

因為只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情緒,孩子才能靜下心來投入接下來的學習中。

當然,隨著課程內容的越來越深,知識點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一定會遇到難題,那煩躁、畏難情緒就會不小心跑出來。

這時候就更加需要家長的留意,及時地走上前詢問一句:“媽媽看到你眉頭皺起來了,是不是遇到難題了?”

在觀察記錄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狀態後,才能清楚孩子的不足在哪裡,以及孩子的哪門功課還有上升空間,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查漏補缺,制定目標的時候也會更有針對性。

2.幫孩子定目標時,不要定得太理想化

不少爸媽,經常會和孩子調侃:“先定個小目標,考個年級第一。”

孩子有時候也可能為了哄爸媽高興,會附和著說:“這次期中考試,我一定考個100分回來!”

調侃歸調侃,實際上孩子自己都覺得可能性很小,所以幾乎不會往這個方向努力。

目標和理想不同,理想完全可以將目光放長遠一些,但是目標要求你盯著眼前,跟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來制定一個踮起腳能夠到的學習方向。

所以,爸媽在參與孩子學習目標制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太理想化。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比如,每次考試,孩子理想的語文分數是100分(這也是最高的分數,封頂了),但是平時都是考85分的,這是他的真實水平,最差一次考試也不會低於75分,那麼在定目標的時候,最合理的應該是介於80~95分之間,在保持原有的水平上,才能穩步提升。

脫離實際、十分理想化的目標,那就是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就是用來當“漂亮話”的,實際上什麼用都沒有。

孩子要定下的目標,是目前還沒有達到,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不是天方夜譚的那種。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能夠做到什麼程度當然也不一樣,目標是用來激勵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的東西,而不是跟人攀比的工具。

3.通過 “SMART”原則定目標

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習的側重點也就不同。

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明確。

拿語文來說,孩子會說:我的目標就是要提高語文成績。

但這是目的,不是目標。

目的是願景,意義層面,較虛;目標是清晰、量化的目的,實踐層面,更實。

這裡,給爸媽和孩子的建議是,設立目標時,按照“SMART”原則更為具體和實際。

“SMART”原則,是由S-M-A-R-T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的:

S是Specific,是具體性的意思。我們要給孩子制定具體的目標,比如,語文成績能達到班級排名前十。

M是Measurable,是可衡量性的意思。這個目標要有對應的指標,比如,語文成績要到班級前十,每次單元測驗要達到平均95分。

A是Attainable,是可行性的意思。這個目標要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並且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孩子上學期語文成績是85分的水平,那麼這學期要比上學期進步10分。

R是Relevant,是相關性的意思。這個目標要與提高語文成績緊密相關,比如每天練習基礎題15分鐘、閱讀20分鐘、寫作30分鐘。

T是Time-based,是有截止時間的意思。這個目標要有一個具體的完成時期,比如,希望在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前能完成。

完整的目標就是,通過每天練習基礎題、閱讀、寫作來提高語文成績,保證平時語文測驗平均分能到95分,然後在期末考試時,語文成績能夠進入班級前十名。

有了一個明確目標之後,孩子就需要著手去實現這個目標。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很多孩子包括爸媽都錯以為:自己的時間精力投入,可以換來直接的成果,以為努力與時間是成正比的。

於是,他們一想到要提高語文成績就一頭扎進語文書裡背誦或者買上一堆作文書摘抄好詞好句。

但事實上他們就好像心理學家實驗裡面的第二組人一樣,單憑著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在前進,過程總是曲折而沮喪,而且很大幾率在中途就放棄。

實現目標的方式方法也是有講究的。

在定下了學習目標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像第三組人一樣,劃出“里程碑”:

把一個長期目標分解成系列階段目標,然後對每個階段目標再進行細分,拿出切合實際的簡便易行的小目標,再去行動。

比如我們剛才舉的例子,孩子的大目標是語文成績提高10分,落實下來怎麼辦?這些分數該從哪部分拉?

可以把小目標定成基礎題提高3分,閱讀提高5分,寫作提高2分,然後進一步地對每個版塊設定完成計劃表。

等到根據目標拆解任務,落實到行動中時,孩子會發現看著目標,就已經很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了。

更小一點地說,每天完成的任務都是一個個小目標,比如三十分鐘寫一篇人物作文,二十分鐘背課文、生字,練習閱讀理解三十分鐘。

制定目標的時候需要陪著孩子一起明確自己哪裡需要進步,把10分的目標分解到各個關鍵點上去,分成2分3分的,孩子會覺得目標其實很輕鬆。

比如孩子語文在本次單元測驗考了87分,在給孩子制定目標的時候,可以是在下次單元測驗的時候考到89分,不要以為才2分就沒有意義了。

正是因為這2分容易做,孩子才不會排斥,而一旦達成了也可以給孩子信心。

在下次單元測驗的時候再往上加2分,這樣層層地制定下去,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取得進步,也更好地建立起孩子對待學習的自信心。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目標沒定好,推薦這3 個方法(趕緊收藏)


當然,孩子的學習經驗有限,制訂出來的學習目標肯定有許多實踐起來有困難或者明顯存在很大不足的地方。

此時,父母可以與孩子進行討論,告訴孩子適時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

比如,剛舉的例子,孩子確定了一個目標就是語文成績95分進入班級前十名,可是在期中考試前,每次單元測驗都在88分左右,二十名徘徊。

那這時候就需要爸媽幫助孩子一起好好分析,是哪一部分還不足,如果是基礎部分丟分多那就每天加強基礎知識的練習;如果是作文丟分多,那每天就需要加強寫作這一塊的練習和積累……同時,建議把目標降低到90分,進入前十五名。

只有真正適合孩子的目標,孩子才有動力去實現。

一個人不是有動力了,才去實現目標,而是先有了目標,才有動力。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有目標的行為。

要用目標和需求帶動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馬上就要正式開學了,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為自己設定一個可執行的、能實現的學習目標,如果你覺得這篇方法不錯,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定目標時拿出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