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晚期肺癌患者耐藥困境,上海專家領銜研究的中國首個國產三代靶向新葯獲批上市

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期間,肺癌臨床研究領域又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由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的臨床研究獲得成功——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阿美替尼”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這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EGFR靶向藥的誕生,打破了晚期肺癌治療耐藥後只能依賴一種進口藥的困境,為無數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個春日裡,我們朝著實現肺癌“慢病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預計,中國有二十萬病人從中獲益。

肺癌實現“慢病化”的日子就將到來。陸舜透露,現在離肺癌慢性病的願望已經是咫尺之遙,這是幾代醫生為之努力的。

打破晚期肺癌患者耐藥困境,上海專家領銜研究的中國首個國產三代靶向新藥獲批上市

今年68歲的李阿姨是一位晚期肺癌患者,2018年夏,她在服用了一年多的靶向藥物後,產生了耐藥。束手無措之際,在主診醫生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簡紅的推薦下,她參加了陸舜主任領銜的“阿美替尼”臨床試驗。20個月過去了,她體內的腫瘤不僅控制住了,還明顯縮小,從36毫米減小到了13毫米,周邊淋巴結也都有明顯縮小。“我現在感覺好多了,還能幫女兒做做家務,之前還有背痛,現在都好了。”李阿姨興奮地說。

像李阿姨這樣的肺癌患者在中國不算少數。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確診癌症,肺癌位列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從單純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再到近年來興起的免疫治療,肺癌診療方式日新月異,療效持續提升。對於有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患者而言,第一代的靶向治療已成為標準選擇。但這些病人在服藥9至11個月後,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耐藥反應,臨床上,根據耐藥後基因改變,選擇新的治療。但新的藥物少、治療難度大,成為國際性難題。

打破晚期肺癌患者耐藥困境,上海專家領銜研究的中國首個國產三代靶向新藥獲批上市

針對晚期肺癌患者反覆耐藥後的治療困境,陸舜教授團隊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2017年11月,他領銜團隊啟動了“阿美替尼”的國際多中心、開放性臨床研究,包括來自海峽兩岸多箇中心參與。僅僅兩年時間,在陸舜教授的領銜下,這項臨床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完成了從一期到三期的整個過程,並在2019年底迎接了國藥監局的新藥上市評估。

該項研究顯示,在對EGFR一代或二代藥物產生耐藥後的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其基因檢測中顯示EGFRT790M有陽性突變,阿美替尼能帶來非常良好的療效。它的客觀緩解率高達68.9%,疾病控制率高達93.4%,無進展生存率達53.0%。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進口三代藥物相比,阿美替尼的毒副反應更小,不良事件更少,在耐藥性和安全性上都有著優異的表現。此外,針對一代靶向藥對腦轉移效果較差的問題,阿美替尼也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

研究證實,阿美替尼能突破血腦屏障,有效抑制腦部病灶,對腦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緩解率高達61.5%。此項臨床研究成果在2019年世界肺癌大會上進行了發表,得到國際同道熱烈反響。最新的研究生存數據已被美國癌症大會錄用,近期將發佈。

口服、非常安全。陸舜教授表示,“國產阿美替尼的臨床研究對於中國新藥研發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全球第二個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物,表現出高效和低毒的優勢,具有非常廣的受眾。我國常見的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將不再面臨絕境,有了延長生存期、獲得更好生活質量的希望。另外,阿美替尼的研究進程,打破了跨國技術一枝獨秀的局面,我國本土的藥物臨床研發團隊也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上海提出“到2025年要建設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的戰略目標,其中,加快公共衛生領域臨床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是重要的組成。上海市胸科醫院作為國內第一家成立的心胸專科三甲醫院,也是國內最早開展肺癌規範化治療的醫療單位之一,始終在肺癌診療、技術創新發展領域領跑全國。近年來,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建設亞洲一流科創中心的進程中,醫院秉承專科優勢,同步國際最新前沿進展,潛心鑽研胸部腫瘤研究,聚焦肺癌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的研發,為推動國產原研藥研發上市,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諸多藥物技術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肺癌診療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渡過了生存的第5年、第10年甚至第15年。更多國內自主探索與研製的新藥取得突破性成果,讓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獲得更優治療效果的希望,也看到了減輕經濟負擔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