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一個劇本不是把一系列彼此隔絕的元素諸如對話、人物描寫等等捆綁在一起,它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所有元素必須融為一體。”

據瞭解,近幾十年的文化行業,我國電視劇產業的總體市場一直十分龐大,幾乎都在保持著近1萬餘集電視劇的水平,尤其是在資本瘋狂湧入的2012年,當年電視劇的產量高達1.7萬集。

但是,有一點缺憾的是,即使電視劇題材、數量在不斷拓展,我國能夠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還是比較稀缺,從前幾年的CSM數據裡瞭解到,僅僅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電視劇達到了頂尖優質電視劇的水平,而優質電視劇也僅有十成左右,其餘七成以上還是比較劣質。

那麼,我們就有疑問了:

究竟一個電視劇好不好,什麼因素是最重要的呢?

我們知道,每部電視劇的背後,是眾多人員和生產要素組成的。

出品人、製片人、策劃人、導演、編劇、演員、攝像師、化妝師、道具組、特技師、場記、配音、剪輯師等等,這些都構成了電視劇製作最基本的要素。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電視劇製作基本要素

正確的追求當然是這些要素都盡力做到最好,這樣才能成就一部好劇,它們誰都少不了。

不過其中,我認為第一位重要的就是劇本和編劇,劇本、編劇若不好,其他再好,也不過是電視劇的一塊遮羞布而已,出一部爆款的《陳情令》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好的劇本到底需要具備些什麼條件?

首先,必須原創。

“原創”對現在的電視劇市場到底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在作品同質化、網文抄襲氾濫的現在,大家多了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劇本若不是原創,劇的原始生命就不復存在了,這裡一搬那裡一抄,必然成為注水劇,原著作者也不會買賬。

像之前唐嫣參演的女性向古裝大劇《錦繡未央》,作者周靜被告侵權,涉嫌抄襲200餘本小說,雖然《錦繡未央》從其他各方面來看都是良心劇,但就因為不是原創,換來的是大部分的損失。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錦繡未央》

劇本若涉嫌抄襲,即使導演、演員、故事都在線,也會引發觀眾的討伐。

比如說最近大家討論度比較高的《少年的你》,即使有實力派導演曾國祥、實力派偶像派兼具的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璽,網絡上反對抄襲網友的討伐聲也依舊不斷,原作者玖月晞更是被罵“融梗天后”,反抄襲者參與了一些抵制電影的活動,演員無形中成為了“非原創”的犧牲品。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少年的你》

原創劇本的稀缺,成為國內電視劇飛不動的根源。像金庸老先生那十幾部經典武俠小說,近二十多年來,屢次被翻拍,屢次炒冷飯,換了演員換不了劇情。

像《倚天屠龍記》,前前後後就被翻拍了近十多次,原因就是金庸老先生的這些原創寫得好,別人很難再寫出來,觀眾對經典內容也有情結,依然還會去看。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倚天屠龍記》

其次,內容為王,會講故事。

“內容是王道”,這句話不論放在哪個領域都是適用的。一部劇最核心的東西是在於講故事,故事決定了這部劇的主題、調性和內涵。你的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一環扣一環、是否引人入勝,是留住觀眾很關鍵的因素。

很多電視劇,觀眾都是從期待到中途棄劇,甚至直接只看第一集和最後一集,這種大幅度的觀劇模式,直接的原因就是故事沒看頭。

像之前大火的《白夜追兇》、《陳情令》、《蜜汁燉魷魚》等等,原創作者的故事本身就十分吸引人,情節緊湊、波瀾起伏,改編成電視劇,依舊能夠保證有好的市場。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親愛的,熱愛的》

目前電視劇板塊,作為觀眾,我認為大體上講故事講得比較好的主要分為三塊內容:

  • 一是社會都市故事

這一類故事通常反映社會政策、社會現實,偏向於現實主義,反映時代心聲,聚焦社會動態,能夠很好地讓觀眾代入或者是深有感觸。像《人民的財產》、《歡樂頌》、《買房子的人》等,都屬於這一類故事題材。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歡樂頌2》

  • 二是正能量青春故事

這一類故事的群體主要是年輕人,需要在年輕人尤其是90、95、00後這些群體的語境中去對應敘事,偶爾穿插一些愛情元素,反映年輕群體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一類型的電視劇,近年來在移動客戶端網劇顯得尤為突出,像我之前看過的《人不彪悍枉少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講述的是第一批80後的高中回憶故事,讓年輕人在喜劇與溫情中懷念青春,產生共鳴。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人不彪悍枉少年》

  • 三是傳奇命運故事

這種更需要對內容的精準把控,故事既不能脫離現在的價值觀變成架空,又不能固守年代背景樸實放置場景,這類故事考驗的是內容是否人性化、是否有折射的延伸意義,像《無名偵探》、《白髮王妃》等都是比較好的傳奇命運故事,值得看一看。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白髮王妃》

再者,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要高。

如何看待劇本的市場價值呢?在電視劇開拍製作之前,製作公司都需要去挑選劇本,他們需要衡量諸多方面的因素。因為誰都想讓自己精心培育的電視劇變成爆款,所以國內電視劇整體創作趨勢、當前社會現狀、觀眾審美心理等成為劇本選擇必須考慮的方面。

人民網在幾年前曾有過這樣的報道,大意是說:“國內電視劇生產前期的內容評估,主要依靠的是專家評價決策,基本不會與市場產生互動,更不會聽取受眾聲音。”

其實,這是不對的。

光靠編劇、策劃等專業意見去揣度或取代受眾意見,是不夠明智的,電視劇要想佔據有利的市場,抓好目標受眾是最必要、最有利的。

在這個層面上,我認為可以實施並且有效的方式是:觀眾問卷調查。

如今互聯網發展迅速,製片方和出品方完全可以將即將開拍的電視劇概況向目標觀眾徵集意見,聽取他們的聲音,接受他們的建議,一部頂級優質電視劇必然要是經得起檢驗的。

當然,這種方式也類似近年衍生出的“觀眾決定劇情走向”這樣的程式。我覺得這完全就是一種很好地創新,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它們被稱作為互動劇

像今年年中播出的一部互動劇《他的微笑》,17種結局都被觀眾解鎖,觀眾對於這種新鮮的形式還是比較喜歡的。作為傳統的電視劇,也許不可能像互動劇一樣,那麼至少要在劇情上讓受眾覺得符合大家普遍的價值觀。

扯開電視劇的“遮羞布”,講好故事,下一個《陳情令》還會遠嗎?

《他的微笑》

而至於一個劇本的藝術價值,在我們看來可能比較抽象,其實人物人格特點、文字表達、臺詞營養、場景意境等,這些都可以算是,好劇本是一個編劇的自我追求,它們需要的是編劇嘔心瀝血的仔細打磨。

電視劇的編劇是既懂文學又懂電視劇、且有較高思想修養的全面人才,我認為編劇就是藝術的代表,“導演中心制”在未來並不會仍然那麼絕對,編劇也不只是導演的“御用文人”。

怎麼樣不讓劇本陷入膚淺、平庸、落後的沼澤,如何讓每一個不同的角色立住,是編劇從始至終要思考的問題,不能僅僅是去依賴創作規律和技巧,還需要有像周梅森、袁子彈、寧財神等這些編劇大神們不斷看齊的藝術素養。

總之,一部好劇值得編劇多磨,它是否“匠心”,就先從劇本開始吧。

(文/壹刻娛樂物語)

【特別聲明】本文內容原創,部分資料數據出處文中提及,文章禁止抄襲,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