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原創 天使球 晚上八點 昨天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小偉是我弟媳孃家村裡的孩子,今年上高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一直在家上網課。每天源源不斷的知識包如泥石流般砸來,壓得小偉喘不過氣來。相較於老師們喋喋不休的講道,驚險刺激的網絡遊戲抑或是泡沫橫飛的肥皂劇,更能激發他濃濃的興趣。

眼見著兒子心思完全沒有放在學習上,小偉的媽媽心焦如焚。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兒子面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地勸兒子不要像父母一樣吃沒文化的虧。媽媽不厭其煩的軟磨硬泡,夾雜著些許“恨鐵不成鋼”的責罵,令小偉感到痛苦而又愧疚。他只期盼著疫情快快結束,自己可以趕緊逃回學校,儘早遠離媽媽的“監視”。

一個雷雨交加的傍晚,母子倆又因為學習的事情大鬧了一場。連日來的積怨一下子在小偉心間迸發,他歇斯底里般怒吼一聲,瞬間衝向磅礴的暴雨當中。

過了兩天,警察在村東頭石橋下的小河裡打撈出了小偉的屍體。又過了三日,村裡人聽說了小偉媽媽自殺的消息。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聽說了小偉的事情後,扼腕嘆息之餘,我一直在思索,倘若沒有這場疫情,這孩子是不是就不會走?試想,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小偉就不會每天待在家裡,那麼,他們母子倆也不會為了學習問題而爭論不休,最終雙雙走向絕路。如此看來,這次疫情無疑是加劇這場悲劇發生的一劑催化劑。

如今,逝者已遠去,悲劇亦無法挽回,我們更無法評判事情背後孰對孰錯。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卻應當從中吸取教訓,思考在教育當中,我們到底應當如何與孩子相處,又當教會他們點兒什麼?

毋庸置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後,父母們便對他們傾注了滿心的希望,我們期待他們跨越鴻溝,實現階層的躍升,再不濟也得保住我們現有的社會地位,不至於導致階層的滑落。

在給孩子不斷施壓的過程當中,我們卻極少反思自身對於其成長成才的推動作用,譬如,我們是否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是否發揮了較好的榜樣模範作用,是否能夠在孩子面臨人生拐點的時候及時為其提供有效的指引,等等。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在這方面,小偉的父母做得顯然不夠。小偉的爸爸是村裡有名的賭徒,他生性嗜賭,平凡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法提振他的興趣,唯有方寸賭桌前的贏錢快感才能令他血脈僨張。小偉的媽媽早已對丈夫失去了信心,她將兒子視為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我想,小偉之所以會產生厭學情緒,一方面固然與他自身的不自律息息相關,另外必然和這種不健康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密不可分。

正如龍應臺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然而在孩子還未轉身離去之前,作為父母,我們更應當教會他們的是如何生活!

學會生活,首先必須得學會與自我相處,我們得教會孩子學會愛自己。愛自己即尊重並珍惜生命,強健體魄並豐富靈魂。我們應當經常帶孩子爬山涉水、親近自然,讓他們在鍛鍊身體之餘並能體味生命的多樣性、頑強性、美好性。如此,他們便不會因為遭遇一點點困難就一蹶不振,甚至選擇輕生。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感受文化碰撞的魅力,領略文化傳承之美。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生活索然無味而放縱自我、乃至迷失方向。

學會生活,還得學會與他人相處,我們要時常告誡孩子對他人常懷感恩之情。一句“謝謝”“辛苦啦”,貌似雲淡風輕,但卻飽含著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以及對自我侷限性的充分認知。唯有常懷感恩,才能體會到“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只有真正認識到這點,孩子才能深切體味生活的艱辛,也才能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當然,學會生活,最終必然體現為在生活當中找尋自我生存的價值,即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孩子終有一天將掙脫父母的羽翼展翅翱翔,為此,我們必須結合孩子自身的興趣、天賦、才能等因素,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培養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能力。

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孩子都具有獨一無二性。或許你的孩子成績不突出,我的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又或者他的孩子反應能力有點差,但這些並不妨礙他們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畢竟每個人都是靠著自身的優點而生活。

“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這場疫情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裡,父母能夠教會孩子更好地生活!

【母子殤】孩子,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你是不是就不會走?


作者系國家稅務總局衢州市稅務局工作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