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美好四月,沁人的書香正瀰漫古城平涼。

疫情之下,減少聚餐,減少出門,似乎一切都靜止了,然而,這個時候閱讀卻可以給我們最大限度的自由。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無論是碎片化閱讀還是系統閱讀,讀書成為每個熱愛讀書者的“預防和抑制疫情的良藥”,讓我們沉澱下來,跳出日常的思考模式,以一種更加宏觀的思維看待這個世界。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紙質書一如既往受歡迎

Spring

平涼人愛讀書。公園裡、火車站候車廳,都不難見到拿著書或手機閱讀的身影。而在疫情下,迴歸了靜、淡、慢生活的平涼人談起閱讀,更覺得閱讀像陽光一樣,是生活的必須。記者在街頭和微信圈裡採訪百名市民後發現,熱愛閱讀的人數佔到87%。

“對於我來說,沒有書,日子簡直無法想像,我家裡擺滿了書,客廳、書房、衛生間,到處都是。我不僅是在疫情下停頓了的時間裡讀書,平日裡讀書也從未間斷。”平涼民俗文化學者王知三說。

王知三愛書成痴,他的30平方米的雲鶴書齋,被分為藏書間和工作間。藏書間裡,密密麻麻陳列著歷史文獻、地方文獻、民俗、民間文學、民間文藝等書籍,多達1萬多本。在近一萬冊書房裡,有不少是他在50年間寫的書。

入選“甘肅詩歌八駿”的青年詩人李滿強,自是十分鐘愛閱讀與寫作。他的藏書多達2萬多冊,基本上是文學方面的書籍。

“我的寫作的力量,都源於閱讀和思考,這幾年我一直大量閱讀經典的書籍,譬如張岱的《陶庵夢憶》、沈復的《浮生六記》,國外的帕斯、里爾克、谷川俊太郎、帕慕克、米沃什、卡佛、辛波絲卡、特朗斯特羅姆等等。我知道,要建造自己的小木屋,得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別人屋子修得有多好。”

疫情下,給了李滿強更多的讀書時間。李滿強的書房的單人床上堆滿了書籍和報刊雜誌,也放著一個小本子和筆。入睡前他總要翻幾頁書,這時候常常會有那個叫“靈感”的東西來造訪他。有時候睡下之後,朦朧之中會有一些詞語和句子折磨得無法入睡,他就半夜爬起來,記在小本上,第二天再加以延伸和修改,很多詩作就是這樣寫成的。

“閱讀對我來說,既是暗夜裡浮現的高地,可以仰望星空,俯瞰塵埃;更是曙光裡真實的港口,從這裡出發,可以抵達詩和遠方。現在的速度太快了,我以為要慢下來,看書、寫字、品茶,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安寧。”李滿強說。

在市直某單位上班、今年30多歲年輕媽媽張君一直酷愛讀書。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她網購了五本《收穫》雜誌,還買了《慶餘年》等小說,並給孩子買了《馬小跳》等兒童書籍。張君說,沒有書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雖然做為一個職業女性,被家務、工作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但有時間還是要讀書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市民普遍認為,紙質閱讀能夠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和閱讀質量,這往往是其他閱讀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數字閱讀率上升

Spring

現在除了紙質書籍之外,科技發展提供了很多電子產品,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方式,數字時代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閱讀觀念。

在喜歡閱讀的人群中,表示喜歡閱讀紙質書籍的市民佔三成,喜歡聽書或者在電子產品上閱讀的市民佔七成,數字閱讀已成為潮流和趨勢。

90後的全職太太李詠華從前年開始下載了“喜馬拉雅”APP,從此,聽書就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李詠華喜歡聽故事書,下載購買了金庸的全套武俠書。“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做家務時就打開聽,不知不覺聽了幾套書,感覺聽書太過癮了,還不耽誤幹活,真好!”

“不管通過什麼介質,愛閱讀總是好的。”偏愛數字閱讀的市民張敏說,他一年會訂購600元左右的電子書。“出差時不用專門準備書,隨手打開手機就可看、可聽,這種感受很爽。”

閱讀方式的變化也使閱讀地點不再侷限於家中。“只要有幾分鐘的時間,哪裡都可以閱讀,可以是旅途中,可以是會議休息間隙,也可以是等人的時刻。完全不用正襟危坐去閱讀了。”市民郭綵鳳說。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在睡前、週末或節假日、午間或晚飯後休息時等的碎片時間進行電子閱讀。從年齡段來看,70、80、90、00後相比50、60後更熱衷電子閱讀。許多中青年市民有戴耳機聽書的習慣。在閱讀內容方面,小說仍是最喜歡的閱讀類型,顯示數字閱讀領域網絡文學影響力巨大。依次是歷史、新聞、養生等內容。

書香城市離不開各方努力

Spring

全民閱讀持續向好離不開各方努力。

平涼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後,則是全民閱讀“慢下來”,不斷汲取知識養分、精神力量,為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動能。

文化平涼,從閱讀開始。作為全民閱讀推廣的主導力量,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自上而下的推動是全民閱讀持續性得以保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涼將最寶貴的土地用來建設大型公共閱讀設施,體現了平涼對文化的尊重和倡導閱讀的決心。市文化館、市圖書館設立在平涼柳湖公園周邊,讓遊人在悅目之餘,更醉心於書香。

市圖書館每年舉辦“書香平涼”全民閱讀活動,帶動更多的市民、家庭、單位參與到讀書中來。通過讀書會、專家講座等,指導讀者如何讀好書,為讀者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引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平涼市圖書館閉館不閉網,以豐富多樣的線上閱讀服務,吸引廣大市民開啟掌上閱讀。市圖書館官方微信中,建立了“一網讀盡”數字閱讀平臺,整合了看書、聽書、視頻等模塊,推出每天30分鐘一講座、好書推薦、寶寶智庫、文化易點通等欄目,涵蓋了傳記、文學、少兒幼教、時尚娛樂、歷史、文學藝術等類別,全力滿足讀者文化需求。

除了線上閱讀、知識競賽等,市圖書館還推出“讀寫成書”線上活動,為全市4至5年級學生提供免費寫作輔導,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文化機構的倡導和專家的指導,調動了社會廣泛參與閱讀,催生了民間閱讀組織並使其不斷髮展壯大,讓閱讀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機關、進家庭,將全民閱讀引向基層、引向深入,實現由政府倡導向社會自覺推動的轉變。平涼德智慧讀書會、平涼兒童閱讀讀書會等民間閱讀組織紛紛策劃參與了各種讀書活動,形成了巨大的閱讀文化磁場,將全民閱讀引向縱深。

順應互聯網和電子信息的發展,平涼一些文化企業也積極投身於文化閱讀電子平臺的打造。由平涼文匯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龍脈文化雲大數據中心”網站於去年正式上線。這一公共數字文化平臺,藉助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文本、圖像、音視頻等多種文化資源從採集加工、發佈展示到宣傳推廣、在線交易的完整流程。進入該平臺,搜索關鍵字,就可以搜索到平涼乃至全國的各種海量資料,地理、小說、歷史、非遺等無所不包,使閱讀變得精準而便捷。

在圖書營銷前景並不樂觀的情部況下,文匯傳媒一直在積極探索嘗試走“文化+科技”路子,試圖擺脫書局面臨的困局,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文匯傳媒開發的《小風景》《時光歷》等產品,功能實用,創意新穎,無不體現出紙質產品與網絡平臺融合的特徵。“移動互聯和閱讀終端的發展,極大拓展了閱讀的覆蓋面,閱讀變得觸手可及。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文獻中的知識按結構、分章節提煉,做成產品,為受眾提供更精準的知識服務。”平涼文匯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慎之說,這也是他不斷轉型的主要原因。

閱讀與城市化、現代化相互促進,知識的力量便會日漸顯現,市民的整體素質也會有新的提高。瀰漫在城市裡的書香,將成為這座古城最富詩意的文化標籤。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來源:平涼日報/柳娜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楊濤

編輯:鄧博

讀書季,這個城市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