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三分考七分報,志願填報很重要

經常有家長問,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應該看重的是線差分還是排位呢?是不是有專家說排位更準確呢?其實,線差與排位,都是填報志願常用的方法,但是就適用範圍來說,排位法比線差法更廣,兩者都有自己的侷限性。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一、排位法(位次法)

排位法的基本原理是很好理解的。高校招生投檔、錄取均是以考生位次為依據,如今年5000名的考生、與去年5000名的考生,多數情況下其所能選擇的學校層次是較接近的(當然要考慮招生人數的變化),因此排位法是我們填報志願時最常用的方法。

排位法適用於所有層次的考生,但對不同層次的考生而言其參考價值是不同的。越高分的考生,排位法的參考價值就越高,原因很簡單——高分段考生總人數少,同分人數也少;相對應的高校數量也較少,高校錄取線重疊的情況也相對較少。

到中分段,位次法的參考價值就降低了。主要是中分段考生成績高度密集,相對應的院校也數量龐大。簡單地說,就是一大群成績相近的考生,對應著一大批層次相同的院校,因而考生的填報行為很難準確預測——專業的冷熱門程度與往年比可能會發生變化,今年考生的興趣和意向也可能去往年不同,考生往哪些學校、專業上集中填報,哪些學校、專業的錄取線就會上漲。一些學校錄取位次動輒波動幾千名的情況也不少見。

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位次法的使用。

小A是廣西2018年的考生,他的高考成績是611分(理科),所對應的位次4800左右,那在學校沒有公佈投檔線之前,他該如何選擇學校呢?

答案是使用位次法進行選擇。

先找到17年錄取位次4800位之後的院校,如下圖: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可以看到、湖南大學、暨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這些大學的錄取位次都是在這位次之後,那這些院校就是可以作為他今年投檔院校的選擇之一。

我們再看看看,使用位次法來判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準確率如何?

下圖是18年廣西本科一批的投檔分數線: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湖南大學的投檔線是613分,錄取位次是4579,暨南大學18年的投檔分數線是611分,錄取位次是4880,華南理工大學投檔分數線是610分,錄取位次是5027。

可以看到,使用位次法提前判斷小A能去讀的學校,與實際院校公佈的投檔分數線,是相差不大的。

所以實際上,使用位次法就是解決學校定位的問題,定位考生能去的院校,然後在這些院校之中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院校與專業。

這樣能讓考生及家長在志願填報這個重要的事情上,提前有更多的時間做好對應的準備。

但是這並非位次法的問題,對於中分段的志願填報,任何方法都難以做到準確預測。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二、線差法

線差法是以分數線為基礎,以考生成績與批次線的差值,與高校錄取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兩者對比分析志願的方法。對於成績處於批次線附近的考生而言,線差法是較具參考價值的。但線差法的侷限性也很明顯,隨著線差值的增大,誤差也會變大。

分數線是按招生計劃數的120%劃定,因此每年分數線也基本上是等效的,這一點是線差法合理性的基礎。但是,不同年份分數線上的考生成績分佈狀態可能並不相同。

正是由於不同年份間分數線上的成績分佈狀態不同,即使分數線是等效的,但分數線上的每一分可能並不等效,線差值越大就可能誤差越大。因而,一般建議成績離分數線差值較大的考生不宜將線差法作為主要分析工具。

例如:遼寧考生,2016年理科,考分為495分。如何通過線差法,折算出往年的分數?

(1)統計2014-2015的省控線數據。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2)2016年的線差為498-495=3分,得出線差為3分。

折算到2014年,2016年的495分,相當於2014年的省控線減去3分,即523分

折算到2015年,2016年的495分,相當於2015年的省控線減去3分,即497分。

由於招生計劃的原因,省控線是相對恆定的,每年的省控線不一樣,但利用省控線與考分之差,就可以使得考分有可比性。

3、利用已錄取數據,找出2014年院校投檔線523分上下10-20分的院校(視大家的情況而定)

4、利用已錄取數據,找出2015年院校投檔線497分上下10-20分的院校(視大家的情況而定)

5、合併同類項,選出目標院校。

2020高考志願填報,位次法和線差法怎麼用,如何準確填報不丟分,

三、如何防範線差、排位法誤判的風險

某些高校的錄取線排位、或線差值波動很大的情況並不少見,因而有人質疑線差、排位法的合理性,但是除此兩法之外似乎並沒有更準確、合理的方法。事實上對於院校錄取線大幅度波動(如大小年)的情況,任何方法都無法做到準確預測,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使用線差、排位法在分析個別學校時出現誤判而否定線差、排位法。

多數情況下,建議考生使用排位法為主,線差法為輔分析志願。對於院校錄取線波動較大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防範意外,一是服從專業調劑,二是從院校志願的梯度設計上防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