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呀,其它都挺好,就是脾气特别大,说点什么不爱听的就生气,特别玻璃心。”可是,到底为什么这种玻璃心的孩子普遍存在呢?真的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吗?

邻居家的儿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时见到长辈总是非常有礼貌地问好,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还会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余练习钢琴,每天吃过晚饭之后,我们邻里之间都能听到那悦耳悠扬的琴声。

可是,在这些光芒的背后,却是邻居从早到晚的呵斥声:“快点去练琴,在那儿闲着干什么?”“该去上课外班了,能不能快点,你想迟到吗?”……有时候,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们母子时,会发现孩子常常低着头,大大的眼睛里藏着泪花。看上去,似乎刚被妈妈批评过。

而这时,这位母亲就会尴尬地笑笑,对我说:“孩子脾气大,一说就哭。”而听到这话的孩子,时常会涨红了脸,就好像觉得冤枉、憋屈又无从说起的样子。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这位母亲对孩子有些“太过严厉”,即使孩子已经表现得非常出色了,她也很少看到孩子的进步、只能看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地批评自己的孩子。

很多时候,并不是接受批评的孩子内心太过脆弱,而是爸爸妈妈们真的没有将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没有与孩子好好说话、也没有给予孩子他本应得到的尊重。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这种“呵斥”中,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 孩子会变得不自信、怯懦胆小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充满信心,沉浸在生活中,并深刻认识自己的意志。”

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想想看,如果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是被领导责骂,做什么事情都要听从领导的指挥,是不是也会产生委屈与不满的情绪呢?

甚至当被质疑太多次之后,连我们自己都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能力有问题呢?同理,孩子也是这样。当被自己最信赖的爸爸妈妈不断命令、不断指责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不相信自己,从而无法树立起自信心。,最终成为一个胆小、软弱的人。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第二, 孩子会开始误以为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是合理的

从前几年开始,校园霸凌事件终于开始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当那些当众扇耳光、罚跪、泼墨水的视频被曝光之后,人们才终于意识到:原来还没有成年的孩子是可以对同龄或是更小的孩子做出那么可怕的行为的。

而可怕的欺凌者,甚至部分被欺凌者,是不是脑海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正常的”这种思想呢?看起来,家长总是指责孩子是望子成龙之心太过迫切,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环境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家长已经明白了“不好好说话”带来的危害。也许有的家长就会问:“如果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的,那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呢?”面对这个问题,著名的“白熊实验”就是最好的答案。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早在1987年的时候,心理学家就针对语言的影响力做出了实验:

心理学家将志愿者分为三组,再给所有人播放同样的白熊影片。在志愿者看完影片之后,心理学家会对第一组参与人员说:“你们要记得那头白熊哦。”

接着又对第二组成员说:“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最后对第三组的志愿者说:“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

就这样过了一年之后,根据追踪调查显示,对心理学家的话记忆最深刻的一组竟然是被告知“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的志愿者们。可见,有时候我们本来想要忘记、或是告诉自己应该要忘记的事情,却不由自主地加深了对它的记忆——在抑制思考的时候反而激活了思考本身。

这就是著名的白熊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注意事项,以便于家长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父母该如何好好说话呢?

首先,多用选择性的句式,少说“不要”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故事是这样的:一家面馆的生意非常不错,其中就属一个女服务员的业务能力最好。

问其秘诀,她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客人点了一碗面条之后,我会问客人‘您要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呢’,而不问‘您需不需要加蛋’。”

这个简单的故事恰恰证明了一点,就是人们往往乐于接受带有选择性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会让被提问者保存自己追寻的自由感,同时也会很轻松地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延伸到教育领域,各位家长可以这样运用:当孩子出门不愿穿外套时,爸爸妈妈可以试着拿出两件薄外套让孩子自己挑选,而不是强制性地命令孩子穿上衣服,或是说“你不要不穿外套就出门”,因为这样反而会刺激孩子的反叛心理。在有选择的提问中,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意愿是被尊重的,还会乖乖穿上外套再出门,岂不是一举两得之事?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另外,爸爸妈妈应当在保持温和态度的同时坚定自身原则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稳定温和的情绪就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基石。试问,有哪个孩子会喜欢喜怒无常的父母呢?当然,爸爸妈妈们在保持温和态度的同时,并不等同于可以满足孩子一切合理或是无理的要求。

温柔不是一味顺从,温和也不是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去犯错的机会。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和孩子说清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脾气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数是父母忘了好好说话

最后,尊重孩子的意见、做到地位平等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逐渐普及,封建社会那种不平等的亲子关系也理应被大众所摒弃。在现代社会,爸爸妈妈应当了解:孩子即使年龄小,却也拥有和成年人同等的自尊心。

虽说父母的养育之恩难以回报,但也并不代表孩子就是比父母等级更低的存在,不是吗?因此,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促使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二者就如同朋友一般自由自在地聊天。这种平等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和睦的家庭氛围养成,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脾气大、玻璃心,而是要尝试着从自己的语气上寻找问题。相信爸爸妈妈们都能够通过“白熊效应”掌握一些沟通的小技巧,从而和孩子培养更加亲密、平等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