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說起《孫子兵法》大家並不陌生,《孫子兵法》是中國最古老最傑出的兵家盛典,他不但在中國兵學思想上佔有崇高位置,也深為世界兵學家的推崇,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時至今日,孫子兵法的基本原則和思想已經滲透到了軍事之外的生活、經濟、企業等各個領域,並在企業發展、商業競爭等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商場如戰場,許多國外的企業家們都酷愛研讀《孫子兵法》,並將其視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金科玉律,而他其中所體現的管理智慧,值得我們深思。

  管理企業和帶兵打仗道理是一樣的,因為在本質上兩者都是一個組織和另一個組織的對抗,叫做“爭”。“爭”的目標都是“贏”。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

  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兵法》節選)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20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隨著時光的流逝,不但沒有稍減其光彩,反而超越時空的侷限,在各個領域、各個國度放射出越來越耀眼的光芒。古今中外,無數的軍事家把此書作為致勝的法寶,自不必說;令人驚歎的是:眾多的政治家、外交家、文人學者以至體育專家紛紛把它作為智慧的寶庫,從中尋求啟迪;特別是經濟界、企業界人士更把它作為企業經營之道,生財之路。

  孫子兵法理論精深,思維精密,法則精妙,通篇閃耀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光輝,因而在方法論上具有無可爭議的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特別是此書系統闡發人類社會最激烈的鬥爭——軍事鬥爭的規律及其運用,其戰略策略思想對“市場如戰場,商戰如兵戰”的企業界來說,就更加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在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今天,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孫子兵法越來越被人們奉為企業致勝之法,已成為必然趨勢。

一、以“計”為首

  古人云:“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力求以計謀勝敵,“以巧成事”,是我國軍事思想最優秀的傳統之一。這一點在孫子兵法中得到最卓越的體現。整個孫子兵法就是一部計謀大全。孫子主張“上兵伐謀”,就是力求用計謀勝敵。在眾多的計謀中,孫子突出地強調在戰前進行周密的運籌,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和作戰計劃,做到未戰先算,謀定舉兵。通過周密的算計和運籌,先在決策上勝敵一籌,這樣才能在戰中取勝。善於用兵者必會用計。同樣,善經營者,其計亦奇。商戰中用計,要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謀。

  為了取得全面的勝利必先作出周全的決策。孫子這種決策領先,“以全策爭全勝”的思想,對企業經營是非常適用的。企業的成敗首先決定於企業發展戰略與經營戰略決策的正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正反兩面的經驗都是非常深刻的。

  這些年來,我們一些同志對於爭投資,上項目,孜孜以求,絞盡腦汁,而對於怎麼合理地使用投資,科學地規劃項目,卻缺乏論證,“跟著感覺走”,草率決策。結果事倍功半,甚至搞無效投入。這些同志忽略了孫子兩千多年前未戰先算,謀定舉兵的論點。對企業來說要作出正確戰略決策,核心問題是正確地確定企業在市場應占的位置和主攻方向,即選定企業主導項目與主導產品,搞好企業在市場的“選位定向”,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在這個決策問題上,下十分功夫,在企業運行中就會產生百倍效益,在這上面“差之毫釐”,在企業運行中就“失之千里”。所以,搞任何一個項目,都必須請各方面的專業家,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切記不可盲目行事。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二、以“利”為準

  古往今來,一切戰爭的共同目標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利”。戰爭就是利益最劇烈的爭奪形式。對此,孫子兵法有極精闢的論述。“利”字在全書共出現50多次,孫子認為,利益是一切軍事行動的最高準則。他反覆強調“兵以利動”,“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這一觀念也應該作為企業的行動準則。辦企業就是為了贏利,企業的一切行為應該如孫子所說說:“因利而制權”,即根據是否能贏利而採取相應的舉措。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孫子所說的“利”,是從利與害的比較、代價與成果的比較來衡量的,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效費比”,所說的效益。孫子清醒地看到,戰爭既可給國家帶來巨大利益,也會使國家付出巨大的代價,蒙受很大的損失。他不但指出戰爭給人民傷亡造成的生命損失,且具體地計算了戰爭龐大的經濟耗費。他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有鑑於此,他通篇都著眼於怎樣以最小的代價、最低的耗費去獲得最大的、最全面的軍事成果,力爭做到“兵不頓而利可全”。這就是講軍事效益。

  這種以效益為準則的思想,對企業經營具有根本的指導意義。建國幾十年來,我們國有企業或興盛,或衰退,其根本教訓就在於是否堅持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80年代中期,國家總結了這一經驗教訓,提出經濟工作要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的指導方針。但真正落實這一方針,在思想上,要進一步破除片面追求產值、速度,不重效益的計劃經濟舊觀念,克服只談產出不計投入的非經濟觀念;要走投入少,產出多,產出快,高效益的路子。在機制上,要把企業經濟效益同主管部門,企業領導和全體職工切身利害緊密聯繫起來,合理分配,使上下一致,把企業效益作為自己成敗得失之所繫。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三、以“勢”為據

  “勢”就是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分析態勢。戰爭是敵我雙方力量的生死較量,要取得作戰的勝利,說到底是靠增強自己的實力。所以孫子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就是說,在戰前就要造成有利於已而不利於敵的態勢。孫子形象地說,形成這種優於敵人的力量對比就形成了“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的強大的“勢”,即好像湍急飛奔的河水可以漂起巨石,圓石從高山滾下無堅不摧一樣。因此,一切有心取得作戰勝利的人,應把取勝的願望化為作戰前增強自身實力、積極“造勢”的實際行動,這是取勝依據所在。

  上述原理同樣可用於企業經營。“勢”就是位勢,依靠有利的位勢,去造就最佳的勢態,奪取商戰的勝利。競爭者因處的空間位置不同,使其效力增減,但“造勢”搞的好,就能以弱勝強,增強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企業“造勢”,一是組織布局的造勢,使企業形成多元化,集團化,聯合艦隊,有抗風浪和進攻的能力;二是內部資源配置的造勢,包括人財物配置、組織結構、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等,形成企業的位勢;三是廣告和企業形象造勢,形成浩大的“先聲”奪人之勢;四是積極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千方百計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使產品、銷售、競爭都處於最佳勢態,轉圓石於千仞之山,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先勝”的不敗之地。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四、以“知”為導

  正確的決策從哪裡來?從對主客觀情況的全面認識中來。孫子說的“知彼知已,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是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他還具體提出要從“道”、“天”、“地”、“將”、“法”,即政治、天時、地利、將才、法制五個方面去全面分析比較敵我雙方的情勢;對戰爭進程作出正確的預測,據此制定相應的戰略方針和策略措施。他強調指出: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這就是以“先知”為勝利的先導;以“全知”求“全策”,以“全策”求“全勝”。當然,這裡所說的“全”都是相對而言,是儘可能完整週全之意。

  孫子這種從實際出發,從全面認識客觀規律中得出主觀行動的正確指導的論點,是***同志十分稱道的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各項工作的指南。用現代語言來說“知彼知已”、“知天知地”就是要全面掌握信息,以高質量的信息求得高質量的決策。

  對企業來講,要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必須以信息為先導,信息是決策成敗的關鍵;真正做到“知彼知已”、“知天知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掌握了前者,才能跟上市場的瞬息萬變,適應市場化的經濟環境;掌握了後者,才能跟上現代化的步伐,找到新的生產力,發現企業新的效益增長點。掌握了好的信息,就掌握了新的生機,就找到了進入新天地的門路。所以我們要像孫子所說的那樣,用最重的賞金、最高的智慧去建立信息網絡,千方百計收集掌握信息、正確使用信息。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五、以“人”為本

  孫子雖然在2000多年前沒有像現代***同志那樣,鮮明而響亮地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的科學論斷,但是在他的《孫子兵法》中處處著眼於發揮人在戰爭中的主觀能動性,對於怎麼擇人、用人、管人、團結人有一系列精闢的論述。

  首先,他強調將帥是“國家安危之主”,使命重大,必須嚴格挑選。他提出將帥的五個條件是“智、信、仁、勇、嚴”。智就是智謀,信就是忠誠,仁就是仁愛,勇就是勇敢,嚴就是嚴明。

  其次,他主張“將能而君不御”,也就是一旦選準了良將,君主就要放手地讓他發揮聰明才智,在作戰中機斷行事,不要去束縛;尤其不要隨意去幹預,君主並不瞭解戰場中的許多具體細節。

  再次,他主張對士卒要“令之以文,齊之以武”。這就是一方面對士卒進行教育,統一思想,使其自覺地為國家、民族而戰;另一方面,要嚴明軍紀、嚴明賞罰,以嚴格的紀律統一行動。

  最後,他提出“上下同欲者勝”,即上下一條心才可取勝。為此,他強調要愛護士卒。他生動地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這也就是說,對士卒像對自己親生子女那樣體貼入微,士卒就會心甘情願地與將帥同患難,共生死。

  孫子的這些至理名言,對於企業管理的指導意義是不言自明的。企業是人的集合體,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作為企業家應始終將識人、用人、關心人作為他的方略之根本。在這方面,我們從孫子的上述論點中至少可得出四點重要啟示:

解讀《孫子兵法》中隱藏的商業管理智慧


  首先,“贏”的前提是“知己知彼”。這就要求現代企業必須有著一個完善的情報體系,《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系統的闡述了戰爭的情報系統。企業也是一樣,必須定期研究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競爭對手的動向、以及對公司“贏”產生影響的方方面面。建議企業成立戰略企劃部門,和學術界、政界、商界、媒體、諮詢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各種渠道全面瞭解市場環境的變化,根據五力模型、PEST模型、價值鏈模型拿出研究報告,當然也可以聘請市場調研公司來做這件事。

  其次,用間收集來的情報之後,必須進行“廟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SWOT模型。對於戰爭來說,“廟算”的對象是“主熟有道?將孰有能?法令熟行?兵眾熟強?士卒熟練?賞罰熟明?”。對於企業來說,也有非常成熟的模型了,就是“成功因素”分析法。

  再次,在“廟算”之後,根據敵我實力在各個方面的對比,拿出一個作戰方案。《孫子兵法》說的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攻城”。對於企業而言,就是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資源來抓住機會、控制風險。企業的戰略計劃,往往是都是一個組合。

  第四、在有了戰略計劃之後,就涉及到執行,而執行成敗的關鍵在於管理者。這就是兵法所謂的“為將之道”。對於企業而已,測量和提升管理者的水平是“贏”的關鍵點。既涉及到戰略能否執行,又涉及到企業文化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