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權在握的女人——寫給女人讀的歷史

最近有點忙,文章中斷了一些日子。

前篇我們說到了呂后運用霹靂手段針對自己心頭大患,不過對於這一切,劉邦在死前早就看透。

而一代女主呂后,從來都不只是想要通過清理的方式來成為主人,畢竟主人還需要龐大的勢力和聽話的奴僕。


一切為我所用

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病,早在劉邦在世的時候,就差點把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送去和親,幸好呂后的一頓哭求,才讓劉邦換了人前去和親。但,匈奴哪會管中原王朝誰做主,和親只會讓他們驕縱。

冒頓(唸作"墨獨")乃是匈奴這一時期的君主,他在位的時期匈奴兵強馬壯,冒頓也因此十分驕縱。他知道劉邦過世了,新皇帝劉盈是個孱弱的主,背後又有一個寡婦呂后在操持,於是就打算調戲大漢的皇太后,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威風。

大權在握的女人——寫給女人讀的歷史

冒頓單于,匈奴的君主

冒頓修書一封,派出使者將書信送給呂后。

這書信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我冒頓是個無依無靠的人,從小就是個野孩子,放放牛騎騎馬,後來經常到匈奴和中國的邊境。其實我也挺想領著我這幫匈奴的兄弟們去中國逛逛,畢竟這北方的牛啊馬啊大草原的看膩了。我還聽說,太后您現在也是無依無靠,一個人獨守空房。既然如此,我們兩個人都是沒什麼樂子可找的,何不如我們互通有無,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我們陰陽互補一下?

這信可以說是暗示到了意思非常明確的地步。

呂后讀罷,勃然大怒,冒頓你小子真是活膩了,竟敢調戲大漢王朝的太后!

是可忍,孰不可忍。呂后動了殺心,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呂后召來丞相陳平和大將樊噲、季布等人,商量要斬殺匈奴來使,向匈奴宣戰。

樊噲,呂后的妹夫,一下子站出來說:"太后,我願意領兵十萬,討伐匈奴!"

這種用兵的事情,呂后拿不準主意,又問計於季布,季布說:"樊噲這個人就會吹牛,可以拉出去砍了!之前陳豨造反的時候,先帝出兵三十二萬,陳豨和匈奴把先帝圍在平城,那時候樊噲就是上將軍,他都不能解圍。現在樊噲又來說領兵十萬去攻打匈奴,就是口出狂言!況且您想,那些匈奴蠻子就是一幫禽獸,禽獸說好話也不值得我們高興,說壞話也不值得我們生氣。"

呂后聽完季布的分析,覺得在理,說:"好吧,那我們不用武的,用文的。"

於是派人回了書信,大致內容如下:

冒頓兄弟能惦記著我們,還寄來書信問候,我們還真是受寵若驚。不過我早已是年老體衰,脫髮嚴重,牙齒也掉得差不多了,走也是走不動了。冒頓兄弟你是誤信謠言了,不要為了我這個老太婆而耽誤了你自己的大好年華。不過我吧也不能對你的好意視而不見,就送你豪車兩架,帶著好馬,給你當專車了。

有來有往,禮尚往來,匈奴也明白這個道理。

冒頓收到了書信,又派使者前來答謝呂后,"以前是我不懂事,不懂中國的禮義,太后您寬宏大量,我十分感謝!"

對於呂后而言,"一切皆為我所用"的理念主導,因此作為女主的她從不會因為自己受到的侮辱而輕易做出影響大局的決定。

項羽營內作為階下囚的三年讓呂后磨鍊出了這樣的秉性,她明白,小不忍則亂大謀,如今的她要的是江山社稷。


劉盈當了皇帝,呂后雖為太后,但也不能完全左右兒子,不過在一件事情上,她卻可以做主,那就是皇后的人選。呂后又一次發揮了"一切皆為我所用的"的理念,她想到了自己的外孫女,也就是魯元公主的女兒。"呂太后欲為重親",漢書裡是這麼寫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要讓兒子和外孫女結合,親上加親。

劉盈作為舅舅娶了外甥女,這,怎麼看都是亂倫。

但是,作為大漢的皇帝,娶了皇太后的外孫女,從政治上解讀就明白了,這血緣關係能夠讓政治聯盟的意味更加深刻。

當然,外甥女還那麼小,才十歲,還沒發育,沒法生孩子。沒孩子就沒法立太子。

大權在握的女人——寫給女人讀的歷史

小皇后,還是個孩子

呂后又想出一招。

後宮有一個美人,有一個兒子,呂后命人將這個美人殺了,然後將這個孩子奪來,作為小皇后的兒子,並且立為太子。

如此,皇后有了,太子也有了,對於劉盈來說,呂后已經給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呂后很滿意,反正,什麼不能用呢?只要能用就拿來用,哪怕是自己的兒子。這點,和劉邦像極了。


劉盈很是鬱悶。

他沒有辦法保護他想要保護的家人,也沒有辦法和兄弟相親相愛,更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婚姻。

雖然是大漢帝國的君主,但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個傀儡。

人需要精神的支撐,如果沒有了精神,人也就只是一具行屍走肉。貴為九五之尊的劉盈,在精神上的要求其實並不多,但卻沒有辦法實現,只因他生在帝王家,長在帝王家,最終成為了帝王。他無法享受成為帝王的快感,所以他是空虛的,空虛到了只剩下物質。

物質有多豐富,精神就有多空虛。

劉盈就在這空虛中,鬱鬱而終。


公元前188年8月,漢惠帝劉盈駕崩,時年二十三。


女主降臨

呂后等來了這一天,她做好了準備,要替老公和兒子接管整個天下。

自古以來,沒有哪個女人能等來這樣的時機,老公打下了天下,故去了;兒子當了皇帝,早早就死了。而女人要想坐擁天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甚至比男人打天下更加難。

呂后思索著,又等待著,發喪的時候,她不怎麼哭得出來。

眾人看著呂后這般,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張良的兒子,張闢疆,十五歲,看明白了。

他和丞相陳平說:"太后就這麼一個兒子,如今發喪她都不怎麼悲傷,您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陳平問:"是什麼原因?"

大權在握的女人——寫給女人讀的歷史

張闢疆給陳平出主意

張闢疆說:"皇帝沒有年長的兒子,現在太子又那麼小,太后那是擔心朝政都被你們這些老臣把持著,會危及她的地位。你知道太后從來都是要清除那些不聽她話的人。如今之計,你們只有上書太后,請求拜呂臺和呂產為將軍,讓呂家人來把持南北兩軍,然後同意讓呂家人在朝中重要的崗位上擔任職務。如此一來,太后必然心安,你們老臣也就安全了。"

陳平聽罷,深以為然,就依著張闢疆所說上書呂后。

呂后這下心安了,她打心底裡的高興,不需要她主動去挑明這事情,也就意味著下面的人都是聽話的人了,懂得順遂她的心意。

如此一來,呂后放聲大哭,她哭得有多傷心,她的內心就有多喜悅。

這一次,在呂后的哭泣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誕生了,史家從此稱其為呂太后。

呂太后稱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封王,這和老劉家的操作一模一樣,當然這次封王不像開國那時候封老劉家的人或是異姓王,這次封的王都姓呂。

封王一事,到底還是要問一問左右近臣。左丞相已經提出拜呂臺、呂產為將軍,不言自明陳平已經是聽話的了,那麼右丞相呢?

呂太后問右丞相王陵此事如何辦,王陵說:"高帝在的時候就與我們老臣有盟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太后現今難不成想破壞這個盟約?"

呂太后十分不高興,這王陵真是不懂事。於是她打算尋求其他大臣的支持。

呂太后又問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等人,這群人回覆:"高帝定鼎天下的時候,封劉氏子弟,如今太后臨朝稱制,要封呂氏子弟,是一個意思,沒問題。"呂太后聽了這些話很滿意。

既然王陵這麼梗直,那就讓他去做個閒職吧。於是呂太后打發王陵去當太傅(太子的老師),讓陳平做了右丞相,讓自己的寵臣審食其做了左丞相。不過審食其這個左丞相併非真的要行丞相職,實際上是監督百官。

這個安排讓王陵很不滿,於是藉口稱病,不再上朝。如此一來,呂太后算是把百官治了個服服帖帖,沒人再敢不聽從她。

然而,表面的臣服,不代表真的臣服,這也為八年之後發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女政治家

古人總說"蓋棺定論",死去的人是最容易讓活著的人信服的,或者說,死去的人已經沒了變的可能。

呂太后知道要封活著的人阻力很大,那麼封死去的人來試試看,看看還有誰敢不服。

於是,相面愛好者呂公和呂太后的大哥呂澤,這兩個死去的人,被呂后先封了王,宣王和悼武王。

封完了這兩個呂家的鬼,呂太后似乎也不著急了,反正既然車輪滾動了,就沒有停下的可能。

在這期間,她順便做了一件事情:廢除三族罪和妖言令。

三族罪,很好理解,和誅九族差不多,只不過這裡只是誅三族,也就是父族、母族和妻族。妖言令就是一個人說了不合適的話的時候,就按照"妖言惑眾"來論處,簡言之,就是文字獄。

當然,我們會去想,呂太后早年間誅殺的人不少,韓信、彭越都被誅了三族,而今呂太后又廢了三族罪,是何用意?

歷史是發展的,我們看待歷史的時候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點在呂太后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劉邦當皇帝,漢朝剛立國,分封的功臣尚有異姓王,甚至是韓信這樣的能力出眾的功臣,此時尚且難以防範政權被顛覆,當用重典;

劉盈當皇帝,乃至呂后臨朝稱制,漢朝已到第二代,造反的人都被清除了,想要造反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況也該收手了,沒收手的也被及時清理了,這時候再用重典就容易引發民怨了,廢除重典,與民修養生息才是應該的。

秦二世而亡,如今對比秦朝,大漢走到這個節骨眼上,及時廢除重典,算是越過秦二世而亡的陷阱。

呂太后廢除重典,得到了百姓的好評,如此來看,無論是男人主宰還是女人主宰,只要政策運用得當,才是真的好政策。正可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