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電影《T-34》竟然成了一個民族脊樑的試金石

沒想到電影《T-34》竟然成了一個民族脊樑的試金石

正在北美上映的俄羅斯戰爭大片《T-34》,最近卻遭到烏克蘭方面的抵制。烏克蘭駐美國大使館呼籲美國影院停止上映該片,聲稱“俄羅斯利用對二戰英雄的回憶在世界宣傳現代俄羅斯侵略,而烏克蘭就是這一侵略的受害者。”

首先,我們要說《T-34》這部電影,是一部以前蘇聯衛國戰爭為背景的二戰題材電影,歷史上沒毛病。其次,這是一部反抗德國納粹的反法西斯電影,正能量上沒毛病。第三,電影主題突顯的是對戰爭本質和人性的反思並沒有對社會制度或是偉人歌功頌德,意識形態上既沒刻意打壓,也沒有意吹捧。總體上,這是一部本著普世價值觀,而精心製作的商業大片。嚴格來說,與美國二戰大片《狂怒》在敘事結構和表現手法上基本類似。

但為什麼就是這樣一部標準的二戰商業戰爭片,卻刺痛了烏克蘭的神經,讓其反應如此之大呢?原因是,部分烏克蘭人在二戰期間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1937年,東、西烏克蘭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後,由於歷史原因、文化差異和前蘇聯政策上的失誤,使部分烏克蘭人尤其是合併前的西烏克蘭人對加入蘇維埃心生不滿。面對德軍的入侵,這些人不是拿起槍奮起反抗,而是捧著鮮花美酒夾道歡迎,幻想著依靠德國人的力量實現他們民族獨立的願望。

一名當時佔領烏克蘭的德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在每一個村莊,人們都手捧鮮花歡迎我們,這種場面比我們進入維也納還要熱烈。”一些德國軍官也承認,“沒有烏克蘭人的幫忙,我們根本無法解決交通和後勤問題。”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超過40萬烏克蘭人主動加入德軍陣營,這些人或是提供後勤補給,或是拿起槍直接參與對蘇作戰,甚至幫助德軍屠殺猶太人。

對於這段不光彩的歷史。烏克蘭歷史學家鮮有提起。聯想到我國抗日戰爭期間,超過百萬的“黃協軍”、“二狗子”,我們也能理解對一個民族而言這並不是一件拿得上臺面的事。雖然,各參戰國均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些民族敗類,但國際社會對二戰同盟國做為正義方,軸心國做為邪惡方的歷史定位並沒有私毫認知上的異議與錯位。除了烏克蘭這朵奇葩!

沒想到電影《T-34》竟然成了一個民族脊樑的試金石

前不久,烏克蘭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二戰時期投靠納粹德國的民族主義游擊隊的老兵認定為退伍軍人,大張旗鼓的將這些“偽軍”捧為英雄。烏克蘭政府此舉既有對俄烏衝突的新仇,又有歷史上遭其統治的舊恨,更有借國內極右翼思潮對抗俄羅斯的現實考量,但不管怎麼說,都有種認賊作父的即視感。難道這次烏克蘭人又犯了二戰初期的老毛病,對待入侵德軍捧美酒以迎王師?結果反被德軍懷疑和唾棄。

沒想到電影《T-34》竟然成了一個民族脊樑的試金石

熟悉二戰史的人都知道,著名的二戰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就是烏克蘭人,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擊斃309名敵人而聞名於世。同盟國第一空戰王牌,闊日杜布,曾3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也是烏克蘭人。像這樣在偉大衛國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與德軍血戰到底的烏克蘭英雄數不勝數。

烏克蘭到底是怎麼了?是對俄輸急眼的權宜之計,還是骨子裡本身對這段歷史就有牴觸情緒?是,我們承認在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遭受過不公證的待遇,但這不是你們任性妄為的藉口。是,我們也承認如今的烏克蘭與俄羅斯有諸多利益上的衝突,但這也不是你們顛倒黑白,為黑暗歷史翻案的理由。

對待一部電影作品的態度或許是個小事,但以國家之名為納粹走狗翻案就是“道之所存”的大事。一個民族要是沒有承載善惡大義的脊樑,將永遠品嚐不到站立的尊嚴和世人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