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會洗手” 讓好習慣成為新風尚

“勤洗手”+“會洗手” 讓好習慣成為新風尚

“勤洗手”+“會洗手” 讓好習慣成為新風尚

開學前,廣安東方國際幼稚園老師在教入園體驗的孩子“七步洗手法”。

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衛生月,主題為“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洗手這件日常小事愈來愈引起廣大群眾的重視,我省也在近日啟動了“倡導社交文明 加強公共衛生”倡議行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社會交往中存在的公共衛生問題,引導廣大群眾增強公共衛生意識,倡導“日常交往有講究,注重衛生勤洗手”。如今,廣大群眾如何對待洗手這件事?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4月14日上午8點20分,在廣安發展建設集團上班的黃俊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衛生間洗手。用流水溼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按照“七步洗手法”,黃俊仔細清潔著手部的每一處。

“隨著疫情防控知識的普及,我也養成了勤洗手、認真洗手的好習慣。”黃俊對記者說,以前他與家人沒有勤洗手的習慣,但現在不論是在家還是上班,洗手這件事絕不馬虎。

“公司在洗手檯附近貼了‘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的溫馨提示。”在某公司服務大廳上班的王萍告訴記者,平時上班與人接觸的時間較多,她一有空便會去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記者在探訪中發現,疫情發生後,洗手這件事在市民心中變得愈發重要。不少人表示,公共衛生意識有了新的提高,養成了勤洗手的好習慣。

“洗手不應該僅僅注重頻率,還應該注意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手真正洗乾淨。”市民劉一林表示,洗手不光是要“勤洗”,還要“會洗”。疫情發生後,他和家人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學習了正確的洗手方法,還將“七步洗手法”的步驟圖分享在微信家族群,提示大家勤洗手、正確洗手。

“現在出門我都會隨身帶著免洗洗手液等物品,以便隨時清潔雙手。”市民陳紹米說,疫情防控常態化,人人都是參與者。雖然如今全市生活秩序已經逐步恢復正常,但各類防疫措施依然不能忘記,要把前期培養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堅持下去。同時,她也希望大家能將洗手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勤洗手”成為社交文明新風尚。

【聲音】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感染科醫師鄧霽紅:

增加洗手頻率和延長洗手時間同樣重要

“正確的洗手步驟可以幫助清潔手部的每一處縫隙,沖刷掉表面附著的細菌和病毒。”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感染科醫師鄧霽紅說,“七步洗手法”可以歸納為“內、外、夾、弓、大、立、腕”七個字,用“七步洗手法”清潔手部,很大程度上能預防接觸感染,減少傳染病的傳播。

鄧霽紅認為,增加洗手頻率和延長洗手時間同樣重要。“洗手時最好使用具有殺菌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者是肥皂,配合流動的清水,多次洗手、正確洗手。”鄧霽紅建議,每次洗手時間至少持續15秒。

同時,鄧霽紅還特別提醒大家,若手上佩戴了戒指、手錶或其他飾物,應先摘下手上的飾物再徹底清潔手部,因為這些飾物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汙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和病毒“漏網”。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湯才勇:

增強手衛生意識

保持手部清潔

“很多人能做到外出回家第一時間洗手,但有些情況卻容易忽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湯才勇提醒,廣大群眾要保持勤洗手的良好習慣,飯前、便後、觸摸公共物品後,均需要洗手。學會正確洗手方法,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全民戴口罩已深入人心,還要增強手衛生意識。”湯才勇說,戴口罩非常重要,但勤洗手同樣不容忽視,“很多人知道外出回家後第一件事是洗手,但是會忽略下班前最後一件事也是洗手。”

湯才勇列舉了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一些場景。如開始工作前、敲擊鍵盤前、傳送文件前等,還有就是如廁後,觸摸扶手、門柄、錢幣、快遞等物品後,尤其是咳嗽或打噴嚏時,即使是用衛生紙阻擋或包裹的,同樣需要洗手。

“像眼鼻口都是‘高危地帶’,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是很多人的下意識動作。”湯才勇特別提醒,要時刻注意手衛生,經常保持手部清潔,沒洗手一定不能摸眼鼻口,牢記佩戴和摘下口罩立即洗手。如果沒有條件流水洗手,手部又沒有非常明顯髒汙時,可以使用含酒精速幹手消毒劑來消毒。(廣安日報記者 劉甜甜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