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身為幹部,一定要愛兵。每個幹部必須懂得,有了士兵才有幹部,不是有了幹部才有士兵。在戰場上真正衝鋒陷陣的,要靠士兵。因此,軍隊幹部要明確樹立為兵服務的思想。幹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是士兵的師長,是士兵的表率,是士兵的知心朋友。”

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正是德高望重、質樸謙和、愛兵如子的徐向前元帥。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永安村。原名徐象謙,大革命失敗後,徐向前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表明自己為黨的事業奮勇向前、永不回頭的決心,便將“象謙”改為“向前”。

徐向前心繫戰士,尊幹愛兵,與他們情同手足,深受將士們愛戴。他對人民軍隊有著深厚的感情,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軍隊的團結。他既是摘得無數榮譽勳章的威嚴元帥,又是戰士們慈祥親切的大家長。

歷史的指針撥回到20世紀的中國。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徐向前的百寶箱和針線包。和普通戰士一樣,多年來,他一直利用著這些工具進行修修補補

做人民子弟兵:“你把針線拿過來吧,我自己補”

徐向前平素生活簡樸,自己親手縫補衣裳。女兒徐魯溪就曾驕傲地說:“父親是唯一會織毛衣的元帥!”徐向前不僅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還常常對並肩作戰的戰士、身邊的警衛進行語重心長的教導。

1933年,徐向前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這年夏天,軍隊駐紮在川陝根據地。偶然間,警衛員張培真看到了徐向前正穿著一條裂開了口的褲子,便和徐向前商量:“軍長,把褲子換下來找老鄉幫忙補一補吧。”

徐向前聽罷忙笑著搖頭,擺了擺手,說:“你把針線拿過來吧,我自己補。”

只見他穿針引線、裡外縫合,手法嫻熟得很。不一會兒,褲子便縫補好了。張培真見狀十分不解:“軍長,為什麼一定要自己補衣服呢?”

徐向前和藹地笑了笑:“小鬼,你要記住,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是群眾的官老爺,自己能做的,都要自己動手,儘量不讓群眾服侍我們。”

張培真聽後深受感動,將“人民的子弟兵”這句話默默記在心底。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左圖為徐向前在戰爭年代親手織的毛背心;右圖為徐向前穿過的粗布棉襖,袖子上補著一塊大補丁

徐向前事必躬親、不驕不躁、儘量不麻煩士兵和老鄉的高尚品質,在軍中流傳,啟發激勵著無數的將士們——謙虛團結、敬愛百姓。徐向前曾說:“人之貴,在於行,行之貴,在於果。”他將對革命的熱忱與期待、對戰士的厚望與希冀,潤物細聲地融入到一針一線的縫補當中。

戰術愛兵:“堅持最後五分鐘”

1948年初,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的徐向前指揮軍隊進行臨汾戰役,誓要把臨汾城“圍下來”。

臨汾是晉南最大的城市,也是同蒲路南段的樞紐,地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閻錫山為保住晉南,在蔣介石的撐腰下,不斷鞏固加修防衛工事,將臨汾城修築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易守難攻的堅固要塞。

經過多次進攻與商議,徐向前決定使用“土行孫”的戰法攻城,從外壕外面開闊地上利用已有的、能掩蓋的交通壕,進行挖掘坑道的作業,繼而爆破攻城。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1947年6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的徐向前

“這是一場比頑強、比鬥志的極其緊張劇烈的鬥爭”“是一場啃硬骨頭的攻堅戰”。激烈的外圍攻堅戰已經進行了近兩個月,挖掘坑道的工作進行得異常艱苦。由於缺乏機器,只能靠人力挖掘。鐵鍬廢了,指戰員就用刺刀、瓦茬、手指挖,坑道壁上都是淋淋的血印。坑道狹窄,氧氣急缺,越往深處挖,人越喘不過氣來,很多戰士都昏厥在坑道里,被搶救後仍繼續堅持作業。與此同時,敵人三番五次地向我軍投放毒氣彈、燃燒彈、進行轟炸,部隊消耗傷亡大,損失慘重。

敵方的援軍還在不斷地逼近,戰還是撤?進還是退?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徐向前親筆簽發了“堅持最後五分鐘”的緊急動員令:“當你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敵人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常常是當你因困難而決心發生動搖的時候,這恰恰是敵人對勝利感到絕望的時候,這種時機是最緊要的關頭,這種時機決定於何方能堅持,何方能熬過這最後的五分鐘,何方就能取得勝利,因此我們要堅持最後五分鐘!”“爭取解放臨汾的最後勝利!”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徐向前(前)、周士第在臨汾前線

1948年5月17日, “臨汾旅”晝夜不歇的奮鬥終於有了突破,兩條100多米的坑道直通臨汾城下。時不我待,下午3點,十三縱隊用山炮、野炮向大東門地區開炮猛烈轟擊;晚7點,隨著總攻命令的下達,上萬斤炸藥燃爆了衝鋒的號角。雖然敵方火力強、雷區多,23旅69團的士兵們依然前仆後繼,率先登城,奔向“堅持最後五分鐘”的勝利。24旅緊跟其後,一舉攻下東門城堡。

每奪取一個陣地,我軍都遭到敵人的拼死頑抗和瘋狂反撲。在其中一塊陣地上,我軍的一個排迅速應戰,戰士們肩並肩組成人牆,高聲吶喊著“堅持最後五分鐘”,能進一尺決不退一寸。直到最後,全排只剩一個士兵,子彈打光了,便怒吼著,搬起石頭向敵人砸。

參加過臨汾戰役的原江蘇省軍區政委彭勃就曾這樣說:“那時,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堅持最後五分鐘,就一定能勝利。這是徐司令員的教導。”

於是,上下一致,全軍一心,對“堅持最後五分鐘”深信不疑,不惜任何代價,拼盡一兵一卒,“打不下臨汾城不回來”!在頑強抗戰了72個晝夜之後,5月18日晨,這座被閻錫山吹噓為“打不破的銅牆鐵壁”的臨汾城被攻克。我軍以九個旅(只有兩個旅有攻城經驗)、付出約1.5萬人的傷亡,殲滅守敵1個師部、1個旅部、6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非正規軍8個團及其他雜部等,斃傷五千餘人,活捉敵守城總指揮梁培璜及其部下近兩萬人,共計約2.3萬餘人。至此,我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解放了整個晉南。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徐向前向八縱二十三旅授予“光榮的臨汾旅”獎章

戰爭結束後,徐向前在總結中說了這樣的話:“如果當你們一叫苦,我就動搖決心,我們再一個一個地去攻打,那麼就不只是傷亡幾十人的問題,而是傷亡幾百、成千人的問題了。”“愛兵主要是講戰術愛兵;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的確,如果軍隊一有損傷便中止戰鬥,進行修整,敵人也會同時甦醒、調整過來,那麼我軍將要多付出十倍、百倍的疲勞,多犧牲十倍、百倍的生命才能取勝。一鼓作氣的戰鬥命令是徐向前對戰士們真正的愛護,對戰士生命真正的尊敬。

“不愛徵戎兒,豈可執帥印”

徐向前一直對共同革命的戰士念念不忘,每每想到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士兵,他都感到心裂腹痛,悲傷不已。暮年的他,仍在為將士們退役後的生活保障而四處奔波。

1979年,國務院下發的有關文件中規定各地對犧牲的烈士要給予撫卹,對傷殘的戰士要酌情安排工作。然而,這項政策卻在各地具體執行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很多戰士得到的補助太少,發下來的撫卹金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甚至還出現了軍人佩戴勳章乞討的情況。

徐向前得知情況後心情十分沉重:“幹部戰士在保衛祖國的戰鬥中犧牲和傷殘,戰後都應給予妥善安置,這是我們的光榮傳統,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影響軍心也影響民心啊!”他隨即找到了總參謀長楊得志,請他在軍委辦公會議上一定要提到這個問題,並研究解決好。徐向前握著楊得志的手囑咐道:“軍隊要求不要太高,但地方各級政府一定要負責安置好,可以建議撥專款解決,專款專用。”

軍委辦公會議後不久,國務院重新下發了文件,規定對傷殘軍人一定要安排工作,提高烈士的撫卹金。徐向前在幕後為戰士們爭取福利保障的事,他不願提及讓別人知道,只要戰士們退役後的生活問題得到了解決,他就安心了。

愛兵如子徐向前:講戰術,就可以少死人,甚至於不死人

圖為徐向前元帥題詞

“將之求勝者,先致愛於兵”、“不愛徵戎兒,豈可執帥印”,徐向前元帥是真正的帥才,也是真正的偉人。他愛兵護兵的精神彰顯出人格的光輝。


參考文獻:

[1]江英.徐向前元帥畫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10

[2]朱東生.謝慶山.徐向前手跡選·紀念銘文[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10

[3]政協五臺縣委員會,人民的公僕——徐向前,2002.10

[4]張麟.馬長志.高山魂·徐向前卷[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06

[5]江靹.肖硯.徐向前[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08

作者:唐銘聰,西南大學含弘學院吳宓班

指導教師:劉志英,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方丹敏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