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學生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學生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調查目標:基本狀態,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促進利民二中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順利實施。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

調查方式:抽樣調查,問卷調查,研討。

2014年3月,我國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2015年5月,我國教育部長袁貴仁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第五次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準確把握好新時期課標修訂的目標任務,並指出: 要抓好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研製的關鍵環節,充實完善課程標準,發揮其應有作用,使其真正成為教材編寫的指導、教師培訓的大綱、課堂教學的遵循、學生學習的標準、考試命題的依據。由此可見,我國課程標準修訂的重大主題也從"三維目標"逐步轉向"核心素養"。國際上大多國家、地區與國際組織都認為,以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體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取代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體系。核心素養是時代的選擇,它適合當今社會的需要。

一、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調研情況

我通過問卷調查,組織研討,抽樣的方式調查了我校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實施情況,通過調查發現我校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的實施表現為以下特點:

優點:優秀的教師表現為能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要求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依託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能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探究性教學的主體;能在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培養興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認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注重改革教法,注重學法。變滿堂問式教學為學生自由發展式教學。教師加強學法指導,給學生學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教師適時加以點撥,迸發學生好學的火花。通過這些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不足:個別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做的有諸多欠缺,表現為一是課堂教學模式欠佳,學生主體虛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的理念成為一個標籤,說在嘴上,做在形式上。二是課程目標不明確。語文是一門以語言文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學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和知識性,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務,文學教學是它的特有任務,知識傳授是它的必要任務。語文教學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同時完成其他任務,也就是在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道德品質,培養對生活的愛美心態和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培養科學文化知識和創新能力。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聽話、說話、閱讀、寫作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放在重要位置。這方面做的不夠到位。三是教師知識陳舊,教學方法落後。有些教師長期在一線教學,天天接觸的只是課本和教參,知識得不到更新。長此以往,就會使原本是知識豐富、生動活潑、趣味無窮的語文課變的索然無味。對語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死扣機械的環節步驟。這樣的教學很難培養出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分析與結論

語文素養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語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積累的語文知識,培養的語感,形成的語文思維、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情趣以及完美的人格,通過語文的視角來觀察事物,用語文學科的思維、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內在涵養都可以稱為語文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以語文素養的形成為基礎,有機地結合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指標,從中提煉出語文核心素養的精華和靈魂。華東師範大學的陳勝慶教授認為,"課程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與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有關的、最基本的知識與能力、觀念與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等綜合的表現。"那麼,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接受語文教育,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的素養,並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最基本的知識就是指語言文字知識,必備品格是指立德樹人,關鍵能力是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感、語文情趣、創新思維,等等。語文核心素養使人們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和全球化時代的需要,有能力解決生活中的複雜問題以及適應不可預測的情境。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涵義是一個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但是語文核心素養必定不只是適用於語文教學情境、語文學科或是語文學習者的特殊素養,它應該適用於一切情境和所有人,是一種普遍素養。

三、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的建議

(一)通過提升教師素養落實核心素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是語文課程的評價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求語文教師樹立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課程改革的第一階段完成了教育價值觀的轉變,課程改革的"再出發"的標誌是教育知識觀的轉變。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把核心素養放在基礎地位,廣大的語文教師必須響應政府的決策,以核心素養標準為指導,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理念,實施正確的教學行為。語文老師承擔著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任,其專業水準是他們能否完成此項重任的關鍵。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還需繼續深入研究,語文教師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樹立卻是刻不容緩。廣大的語文教師必須深刻的認識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他們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完成語文教 學目標的基本任務。每一個語文老師都必須事先了解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內容及其價值,並用它來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樹立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首要環節。

(二)通過語文知識教學落實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在平時教學中,要著眼於改革和優化現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科關鍵能力。

一是著眼能力,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教師要引導質疑,激活學生思維。問題是學習的先導,語文課堂上創設環境,激發學生提問的願望,利用文本資源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難點重點質疑,抓住矛盾處、異常處質疑,抓住文題質疑,抓住文章中反覆出現的詞句質疑,提出與課文主要內容相關的質疑,多角度,多方位發問,並引導學生學會多途徑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文本對話,讀中悟情。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琅琅,情意濃濃"。《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

二是品味語言, 積累中學會審美與文化傳承。教材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為學生語言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應充分利用其價值。

三是習得語言, 練筆中學會運用與創造。閱讀是吸收和積累,作文是內化和運用,只有在閱讀中"厚積",才能在作文中"薄發",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讀寫結合。

四是探究實踐,多元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形成與發展,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課本中的探究實踐就為學生提供了很好地展示平臺。語文課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讓學生要學會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帶學生走進教材,還要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閱讀範圍,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通過變革教學方式落實核心素養

在語文課堂中應該創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張華教授認為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具有以下內涵:生活情境、社會情境、現實情境、觀念情境、虛實情境。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提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例和問題,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等形式來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對問題進行探究,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並掌握學科知識。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是主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發展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合作學習鍛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只是適用於語文學科、語文教學情境的特殊能力,而是適用於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關鍵能力,這符合語文核心素養的標準。因此,創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語文核心素養的選擇和培養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過程,但語文核心素養一旦形成便會慢慢積澱,伴隨一生,併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還沒有定論,語文核心素養的模型也正在構建當中。不管是語文工作者還是語文學習者,都必須積極參與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設事業中,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