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綜述詳解:除了三大營養素,精準減肥還靠啥?

25分綜述詳解:除了三大營養素,精準減肥還靠啥?


25分綜述詳解:除了三大營養素,精準減肥還靠啥?

4 月 18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分別關注:宏量營養素,甜味劑,睡前零食,減肥,利拉魯肽,草藥,新生兒腸道,因果關聯研究,骨骼肌代謝。

Nature Reviews:一文讀懂三大宏量營養素對精準營養的意義(綜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24.646]

① 神經內分泌系統嚴格控制宏量營養素攝入後的產能和能耗,通過能量平衡控制體重和肥胖;② 不同種和量的碳水、蛋白和脂肪間複雜的能量穩態互作需考慮其各自在能量代謝中的角色;③ 單糖和部分飽和脂肪酸會負面影響肥胖,蛋白質和纖維或可增強飽腹感並優化與能量代謝相關的過程;④ 個人遺傳背景和腸道菌群特徵可導致個體間消耗宏量營養素的代謝差異;⑤ 精準和公共健康營養要求深入瞭解由宏量營養素攝入和能量利用控制的代謝途徑和激素調節。

【主編評語】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這篇綜述總結了現有的關於宏量營養素(碳水、蛋白和脂質)與體重增加和肥胖關係的研究,認為宏量營養素可能通過影響食慾(如飽腹感感知力)和脂肪組織導致體重增加,但要注意各宏量營養素的種類的量對體重有不同的影響。另外,作者認為人體自身的遺傳背景和腸道菌群組成也參與調節體重和肥胖,因此需被考慮進未來的個性化體重管理中。(@瀟灑小姐陳)

【原文信息】

Contribution of macronutrients to obesity: implications for precision nutrition

2020-03-31, doi: 10.1038/s41574-020-0346-8

無營養甜味劑對體重及BMI的影響

Obesity Reviews——[8.192]

① 納入20項持續至少4周的RCT(包含2914名受試者),分析攝入無營養甜味劑(NNS)對體重及BMI的影響;② 與對照組相比,攝入NNS的受試者的體重和BMI得到顯著改善;③ 攝入NNS與攝入安慰劑/無干預或攝入水相比,體重與BMI無顯著差異,但與攝入蔗糖相比,體重及BMI得到顯著改善;④ 在無能量限制飲食中,攝入NNS對體重及BMI產生負面影響,但在減肥飲食中無此效應;⑤ 超重/肥胖的參與者和成年人攝入NNS後,體重及BMI得到顯著改善。

【主編評語】

Obesity Reviews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對20項RCT的數據(涉及近3000名受試者)進行總結後發現,攝入無營養甜味劑相比於攝入蔗糖,可顯著改善體重及BMI;而在肥胖/超重患者中,攝入無營養甜味劑也可降低體重及BMI。(@szx)

【原文信息】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body weight and BMI in diverse clinical contex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0-03-25, doi: 10.1111/obr.13020

睡前零食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嗎?

Clinical Nutrition——[6.402]

① 納入15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三天的隨機交叉對照試驗,探究睡前零食是否能改善空腹血糖;② 共比較了三組干預,分別為等熱量高蛋白質的高碳水化合物零食(酸奶)、低碳水化合物零食(雞蛋),或不吃睡前零食;③ 雞蛋組的空腹血糖、夜間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顯著低於酸奶組,且定量胰島素敏感性檢查指標也得到改善;④ 吃睡前零食(不管是高碳水化合物還是低碳水化合物)與不吃睡前零食相比,在糖代謝指標上並沒有統計學差異。

【主編評語】

飲食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食用零食。Clinical Nutrition近期發表了一項有關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零食選擇的短期隨機對照試驗。該試驗表明,與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睡前零食(酸奶)相比,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睡前零食(雞蛋),更能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夜間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其胰島素敏感性指標也更優。但與無睡前零食相比,兩種睡前零食在糖代謝指標上均沒有產生統計學差異。未來還需進一步實驗探討低碳水化合物的睡前零食對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關結果的長期影響。(@flying dutchman)

【原文信息】

A low-carbohydrate protein-rich bedtime snack to control fasting and nocturnal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trial

2020-03-13, doi: 10.1016/j.clnu.2020.03.008

NEJM:利拉魯肽或可用於治療青少年肥胖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70.67]

① 251名青少年(12-18歲)肥胖患者隨機分為2組,125名接受利拉魯肽治療,126名接受安慰劑治療,持續干預56周,治療後隨訪28周;② 第56周,利拉魯肽組中,BMI降低至少5%及10%的比例分別為43.3%及26.1%,而對照組分別為18.7%及8.1%;③ 第56周,利拉魯肽組的BMI降低及體重降低均高於對照組;④ 停止治療後,利拉魯肽組的BMI增加高於對照組;⑤ 利拉魯肽組的胃腸道不良事件發生率及導致試驗中止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均顯著高於對照組。

【主編評語】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RCT研究,在青少年肥胖患者中發現,相比於單獨的生活方式干預,56周的利拉魯肽治療結合生活方式干預可顯著降低BMI及體重,但可能更多地引發胃腸道不良事件。(@szx)

【原文信息】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iraglutide for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2020-03-31, doi: 10.1056/NEJMoa1916038

草藥可以減肥嗎?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6.133]

① 納入54項隨機對照試驗,同一草藥有4項及以上的研究且減重在2.5kg以上被認為有減肥功效;② 單獨使用菜豆,以及菜豆、茶(Camellia sinensis)與草麻黃的聯合制劑,能夠導致統計學上的體重減輕,但並不具有臨床意義;③ 單獨使用茶或藤黃果沒有減重效果;④ 在試驗數量不足4項的研究結果中,非洲芒果、方莖青紫葛、絨毛戴星草與山竹聯用,可能有減重效果,但是需要進一步驗證;⑤ 干預期≤12周時,大部分草藥對人體安全。

【主編評語】

文章系統綜述了幾種常見草藥的減肥有效性。以具有4項及以上研究支持,且減重2.5kg為指標,篩選出菜豆、及其與茶和草麻黃的聯合制劑,具有統計學上的減肥效果,但不具有臨床意義。其他草藥則實驗證據不足或者減肥效果不顯著。因此,文章認為目前仍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草藥具有減肥效果。(@兵兵)

【原文信息】

Effectiveness of herbal medicines for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20-01-27, doi: 10.1111/dom.13973

Nature子刊:細菌定殖重組新生兒腸道代謝組

Nature Microbiology——[14.3]

① 納入88名非裔美國新生兒,發現其出生16h內的胎糞含大量人體DNA,16h後人體DNA含量減少,細菌DNA含量增多;② 新生兒腸道無特徵性定殖菌群,常見的大腸桿菌、糞腸球菌和普通擬桿菌並未在多數胎糞樣本中穩定出現;③ 胎糞出現細菌與53種人類蛋白丰度降低、遊離氨基酸(如絲氨酸和蘇氨酸)水平降低和細菌發酵產物(如乙酸和琥珀酸)增多相關;④ 作為腸道早期定殖者,大腸桿菌在厭氧條件下可利用氨基酸進行初始生長,如大量利用絲氨酸產乙酸。

【主編評語】

Nature Microbiology的這篇文章介紹了非裔美國新生兒在生命初期腸道菌群定殖及相關代謝物的變化特點。該研究的亮點包括使用了包括基因組、蛋白組和代謝組在內的多組學研究,認為大腸桿菌雖是兼性厭氧菌,但在新生兒出生後仍處於厭氧環境中生長,暗示新生兒的大腸環境本就是無氧的,而非通常認為的通過兼性厭氧菌消耗氧氣促進嚴格厭氧菌的後續定殖。(@瀟灑小姐陳)

【原文信息】

Bacterial colonization reprograms the neonatal gut metabolome

2020-04-13, doi: 10.1038/s41564-020-0694-0

共生菌塑造果蠅幼蟲的營養需求

PLoS Biology——[8.386]

① 用醋桿菌株ApWJL和乳桿菌株LpNC8定植無菌果蠅幼蟲,並觀察幼蟲在40種精確控制的營養條件(HD)下的生長情況;② ApWJL和LpNC8可在HD培養基中差異性代謝,定植無菌幼蟲後能通過自身細胞壁感應幫助幼蟲分別代謝19和12種其所需的營養素;③ ApWJL可通過向宿主提供代膽鹼替代物磷脂酰乙醇胺和吡哆醇代謝中產物,其和LpNC8均可產生尼古丁的代謝中間產物,以及吸收中轉銅等微量營養素;④ ApWJL和LpNC8可提供幼蟲必須氨基酸如組氨酸和賴氨酸等。

【主編評語】

微生物能夠調節和影響宿主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影響宿主的生長過程。為探究細菌如何參與該過程,研究人員通常使用精確定量的系統性飲食餵養模式動物--果蠅,進行與各營養素相關的研究。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最新精準計算氨基酸比例的飲食餵養果蠅。作者先利用數據庫BioCyc再進行果蠅體內實驗驗證,直接證明了細菌可通過不同方式影響果蠅幼蟲生長所需的營養素。(@瀟灑小姐陳)

【原文信息】

Drosophila-associated bacteria differentially shape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ir host during juvenile growth

2020-03-20,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0681

Cell子刊:從關聯性到因果性,腸道菌群及其功能產物在宿主代謝中的作用(綜述)

Molecular Cell——[14.548]

① 菌群移植證明菌群與宿主代謝疾病間有因果關係,動物和人體糞菌移植(FMT)實驗支持該因果推論;② 膠囊運輸微生物可避免FMT的風險和短效,其中Akk菌、普拉梭菌和霍氏真桿菌等受到關注;③ 由於不同菌株功能的冗餘性,需關注菌株功能與代謝環境的關係;④ 菌群代謝物短鏈脂肪酸、膽汁酸、氧化三甲胺和蛋白髮酵產物與宿主代謝密切相關;⑤ 多組學研究、多點取樣和鑑定代謝物靶點可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鑑定滅活微生物產物有望成為新療法。

【主編評語】

Cell molecular的這篇綜述介紹了關於腸道菌群和代謝疾病間關於因果關係的研究。目前最直接最常用的證明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是糞菌移植,大量動物實驗結果證明了菌群與代謝症狀間的因果關係,而人體實驗數量非常有限。作者進而提出更為安全的新療法--膠囊運輸,但該方案仍處於初期。另外,作者強調了研究菌群代謝物的重要性,尤其是需要關注菌株代謝物。最後,關於新療法,作者提出部分活性益生菌的安全性仍值得商榷,且效果並非十分明顯,反而關注滅活菌株的成分可能是更有效的手段。(@瀟灑小姐陳)

【原文信息】

From Association to Causality: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ts Functional Products on Host Metabolism

2020-03-31, doi: 10.1016/j.molcel.2020.03.005

Nature子刊:短鏈脂肪酸或可調節骨骼肌代謝和功能(綜述)

Nature Metabolism——[N/A]

① 短鏈脂肪酸(SCFAs)通過增加脂肪酸吸收、氧化和儲存,參與骨骼肌的脂質代謝,且脂代謝相關酶的表達也升高;② SCFAs可增強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吸收、葡萄糖中間產物的表達和肌肉內脂質的累積,調節胰島素敏感性;③ 雖暫無SCFAs對骨骼肌中蛋白代謝影響的直接研究,但SCFAs可影響蛋白代謝影響的骨骼肌量和功能;④ SCFAs可通過肝臟吸收和代謝、AMP蛋白激酶磷酸化增強和脂小體增生受體表達增強等或通過血液和激素等,直接或間接作用於骨骼肌。

【主編評語】

Nature Metabolism的這篇綜述討論了腸-骨骼肌軸的可能性。目前關於腸道菌群產物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主要集中於探究其與肝臟、大腦、脂肪組織和胰腺的關係中,而骨骼肌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存在大量的SCFAs靶點(如GPR41和GPR43),並且現已有小鼠實驗證明干預腸道菌群可影響骨骼肌的生理功能。儘管如此,關於SCFAs對骨骼肌影響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研究結果大多基於小鼠模型和單一細胞株研究,未來需開展更多基於人體的原理研究。(@瀟灑小姐陳)

【原文信息】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s potential regulators of skeletal muscle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2020-03-30, doi: 10.1038/s42255-020-0188-7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orchid,王文東,鑫鑫鑫女開~,szx,愛的抉擇,瀟灑小姐陳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4-17 | 菌群未來在哪裡?Cell和Nature子刊重磅論述

04-16 | Nature連發三篇,聚焦嬰兒腸道/膽汁酸/腸腦軸

04-15 | 中國農大重大突破登上Gut:產毒腸道菌群或促腎衰竭

04-14 | 肥胖如何破壞腸屏障?關鍵酶被鎖定!

04-13 | 海內外中國學者攜手突破,納米疫苗或助力大腸癌治療

04-12 | 飲用水中的學問:探秘飲水中的抗生素和菌群

04-11 | 多管齊下,戰勝抗生素耐藥性危機

04-10 | 《科學》:“沒收”腸道菌群的鐵源,幫助腸黏膜癒合

04-09 | 《自然》:防止吃太多,消化道與大腦間是如何溝通的?

04-08 | 堅實證據:1歲前少用抗生素,兒童哮喘大幅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