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們喜歡看西方文學名著嗎,看過後心裡有沒有啟發?

小小天使田思悅


我覺得有一些還是很不錯的,並不是那麼晦澀難懂啊。

霧都孤兒》·狄更斯

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最後走向happy ending的結局。

這本書其實反應了在當時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比如社會救濟問題,孤兒院的孩子吃不飽,每天都得餓著肚子。

還有青少年的問題。

一些不好的人或者幫派專門欺騙那些不涉世事的孩子,引誘他們犯罪。

這些問題其實到了今天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些現象難道我們沒有嗎?

依然存在的。

這本書並不晦澀難懂也是我看過的第一本西方文學名著。

之後我還反覆讀過兩三遍呢。

結局讓我感受到了,世上還是有善良的人存在的。

《小王子》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

從開篇討論那幅畫是帽子還是大象。我就覺得這本書真的太可愛了。

我在飛行員的身上彷彿看到了我自己。

小王子和玫瑰的感覺,就像是展現了一種夫妻關係,或者是一種愛情吧。

一開始被對方身上的美或者是閃光點所吸引,覺得你是獨一無二,最後卻又覺得你身上有些不好的缺點於是逃離了。

但是在逃離的過程發現,其實對方並不是特別的,因為世上有著很多和她/他相似的人,可是在我的心裡,你還是獨一無二的,於是最後,我還是選擇在你身邊。

可能愛情就是如此,生活即如此吧。

不管是西方名著也好,中國名著也好,他們的存在都有他們的意義,不同的人看一本書都有不同的理解。


畫成圓


中外名著各有千秋,我平時除了喜歡看中國的書籍,也喜歡看一些國外的名著,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悲慘世界》、《簡 愛》等等。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共有八十四萬字,讀完這部著作以後,對我心靈上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來談談我讀完這本書所受的啟發。

一、因飢餓引發的一系列連環災難

主人公冉·阿讓在父母去世後,無依無靠的他就住到了姐姐家裡,然而姐姐的生活也過得比較艱難,她有七個孩子需要她和丈夫撫養,加上冉·阿讓一共就是十口人。後來,他的姐夫也不幸去世了。於是,冉·阿讓就做了一名修剪樹枝的工人,收入卻很微薄。

七個年幼的孩子經常吃不飽飯,有時還從別處偷拿了食物跑出來,害得冉·阿讓追在他們屁股後面給他們結賬。

一天,冉·阿讓看見七個可憐巴巴的孩子快要餓死了,他看了看姐姐家中,窮得連一片面包都沒有,於是他偷偷鑽到一個麵包店拿了一塊麵包。從此,冉·阿讓就被當成小偷,關進了監獄。

當他被關押時,他只聽說過他姐姐和七個孩子的一些簡單狀況,似乎很糟糕,再後來就沒有任何消息了。

被關進監獄的冉·阿讓被判了五年,期間,他企圖越獄四次,每次越獄都會多增加幾年,四次逃跑連著增加了十四年,加起來就是十九年。十九年,已把一個小夥子變成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年人人,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

出獄後的冉·阿讓拿著他坐過牢的黃色護照,處處遭人冷眼,在他想要住旅館遭到拒絕後,他就想住到拴馬的馬房裡,即便是這樣,旅館的女主人還是死活不同意,最後把他攆了出去。

走投無路的冉·阿讓就順著原路返了回去,他想繼續回到監獄裡住一宿。他朝著監獄的看守說,他只住一晚,等天一亮,他就會離開。看守監獄的人就對他說,監牢又不是客棧,於是,他就灰溜溜的走了。

疲憊不堪的冉·阿讓後來找到一處狗窩,剛想稍稍休息一下,可是,那狗卻一直朝他狂吠個不停,他覺得連狗都在欺負他,不得不起身離開。

沒人收留、被狗咬的冉·阿讓被一個叫米利埃的主教收留了,這位善良的主教才不管外面什麼風言風語,他極力地對這個別人都嫌棄的人給予了幫助和照顧,他讓他和自己一起用餐,還讓他住進自己的住所。

在監獄裡呆了十九年的冉·阿讓,已經快被磨成一個心智不健康的人了,他認為,善良和惡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將來還是會被人嫌棄的,於是,他就悄悄偷走了主教家中的銀器。

逃跑的途中,被警察認出他可能是個小偷,經過一番詢問後,於是就把他帶到主教面前,然而主教卻說這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因此,也讓冉·阿讓再次免了一場牢獄之災。

走出主教住所的冉·阿讓沒想到這麼容易就沒事了,十九年勞役,使他的心一面在上升,一面也墮落了。他懷著怨恨的心理,在半路,撿了一個叫小瑞爾威的四十個蘇,卻不承認是他拿走的。但很快,他就良心發現,想把錢還給小瑞爾威。他蹲在原地等了好長時間,都沒有等到那個孩子,於是,他懊惱的哭著喊道:“我是一個無懶!”

二、市長與苦役犯之間的身份轉換

此後,冉·阿讓到了一座叫濱海蒙特勒伊的城市,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叫馬德蘭的高大上的名字,他自己開工廠,一步步從小做大,成為當地一個有名的企業家。

當上企業家的他還經常做慈善,為窮人們發放救濟,於是人們就推崇他當市長,雖然他推遲了好多遍,可是,連國王都表態讓他當市長了,他就難以拒絕了,最終成為濱海蒙特勒伊市的市長。當上市長的他,關愛婦女和窮人生活,備受大家喜愛。

在馬德蘭的工廠內,有一個叫芳汀的女子,由於她未婚先孕,有一個私生女兒正在別人家裡代為看養,那個替她養活女兒的人家是孟費一個叫德納第夫婦,雖為代養,實際卻經常虐待她的女兒。

後來芳汀工廠的人們都知道了這件事,因此她就受到了大家的非議,由於有人制造誣陷芳汀的惡名,最後在馬德蘭的一聲令下,芳汀這個苦命的女人就失去了一份養活女兒的工作,她還受到了德納第夫婦的威脅,聲稱她的女兒柯賽特生了重病,要求她打不少的錢過去,

沒了工作的芳汀走投無路之下,就到江湖上的牙科那裡賣了她的兩顆潔白光亮的牙齒,沒了牙齒的芳汀,長相醜陋不堪。

在德納第夫婦的多次寫信威脅逼迫下,她不得不去討個賺快錢的工作,可是,一時半會兒,又找不到賺快錢的活兒。於是,她就做了一名娼妓,沙威要把她關起來,而馬德蘭聽到芳汀的訴說後,才知道這個苦女人的遭遇,於是,他就極力阻攔。

沙威是一個警察,其實,他早就看出了馬德蘭的端倪,只是一直苦於沒有證據。沙威是在監獄長大的,父母都是被關押在監獄的犯人,可他從小就是一個極具正義感的人。他因為馬德蘭阻撓他關押芳汀,就更增進了對他的恨意和揣測。

經過一番細緻的分析後,沙威也覺得不可能,一個是市長,一個是苦役犯,這兩個職業怎麼都不可能是一個人。

當時,正好在阿拉斯的一所監獄有一樁案子,在審理一個叫“冉·阿讓”的犯人的庭審,沙威就對馬德蘭說,之前是他誤會了他,可是當馬德蘭得知這件事情後,他就趕忙跑去庭審現場,證明了自己才是那個犯人冉·阿讓,於是,那人被當庭釋放。

市長馬德蘭的身份,重又回到苦役犯冉·阿讓的身份,在苦命女人芳汀去世後,他雖然在庭審現場已承認了自己就是冉·阿讓,原本想去贖罪的他,又想到芳汀還有個孩子在別人家中,於是他就把那個叫柯賽特的孩子從德納第夫婦那裡贖了出來。

三、冉·阿讓一生流離失所 最終獨愴然離世

冉·阿讓和柯賽特在躲避警察追捕的路上,吃盡了一切苦頭,一路上,他為柯賽特遮風擋雨,儼然把她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而小柯賽特也特別依靠他,好像從一開始就沒把他當外人。

後來,他把柯賽特養大成人,柯賽特嫁給了馬呂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她長大了,他也老了。為了能徹底的得到光明,冉·阿讓就把他之前是一名苦役犯的事告訴了馬呂斯,馬呂斯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完全可以一直把這個秘密保守下去。

但是善良的冉·阿讓卻說,“過去,為了活命,我偷了一塊麵包;今天,為了活命,我不盜竊名字(割風)。”他曾經叫過割風,但這個名字是別人借給他的,他不想佔有。他認為詐取一個名字,據為已有,是不誠實的。

馬呂斯和柯賽特得知冉·阿讓臥病在床,痛哭不已,冉·阿讓卻對他們說,“死不算一回事,可怕的是不能活了。”冉·阿讓的悲慘遭遇不能不令人唏噓,面對一切不幸,他大概早已看淡了生死,只是,他不捨得離去,表明他依然是愛著這個世界的。

最後,冉·阿讓去世了,他帶著一生的委屈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善良而誠實,就因為偷了一塊麵包,而導致終生都甩不去的陰影。

直到他離去的那一刻,他都沒能再見到他的姐姐,和他的七個外甥,他們去哪了,他們在當時是否還活著,或者已經遭遇了什麼變故,他也一概不知。

寫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句話,"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寫完這篇感悟,淚流不止——再見,偉大而高尚的冉·阿讓


楓葉文史陣地


你好!但凡被冠以“名著”的書籍,都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古今中外,無論東、西的名家作品,都是濃縮了某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和人生百態,雖然中西文化不同,但文學無國界,瀏覽西方文學名著,可以使我們更全面的瞭解世界文化和文明。

很早以前,我看了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不過我看的是改編後的電影,但我覺得這並不影響該小說的中心思想,反而更加生動飽滿的呈現了小說裡的人物形象。

《巴黎聖母院》主要講述了在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法國,該聖母院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洛羅,對一位靠街頭跳舞掙錢的姑娘艾斯梅拉達“因愛生恨”的故事。看完以後,讓人感慨萬千,既為底層勞苦百姓的螻蟻命運悲哀,又因封建統治政權的荒淫殘暴而憤慨……

要說看後有啥啟發?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對“人性和人心”的深省。

書中的副主教——弗洛羅,一個典型而又隱蔽的“雙面人”。他一面以救世主的姿態收養了樣貌奇醜的畸形兒——卡西莫多,當他的養子,讓他從小就在聖母院樓頂上敲鐘,但在他逐漸成年的過程中,耳膜不幸被巨大的鐘聲刺破,導致這獨眼、駝背、瘸腿的孩子對世界的傾聽,從此隔絕。但他依然盡心盡力效忠於他養父,賣力的敲著鍾,他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養父唯一對自己好。

這也是卡西莫多最悲哀的地方,他被帶著“好人面具”的養父利用,與世隔絕的方式寄養、傷害,讓他被迫活成了最孤獨、最自卑、毫無存在感的個體。而他還對這養父感激涕零。

後來,當不再年輕的副主教偶然在路邊見到了跳舞賣藝的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那一刻,他的雙眼魔怔了,一股從來都沒有過的慾望突然湧上心頭並迅速佔據了他整個靈魂。他不顧主道,心生邪念,想瘋狂的佔有這個姑娘,儘管他用盡各種陷害、威逼、利誘的卑鄙齷齪手段,但美麗率真的艾斯梅拉達始終不肯就範……

副主教弗洛羅無疑是最可笑和可惡的,一邊在他信奉的主面前虔誠禱告、向他身邊的僕人們證明他是聖潔的,一邊又淫蕩的想著如何霸佔動人的艾斯梅拉達。這樣靈與肉的分離、高尚與卑鄙的糾纏,註定了弗洛羅是矛盾的、罪惡的化身。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弗洛羅”這樣的偽善之人還是屢見不鮮的,比如,最近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那些“✘✘性侵✘✘”新聞,那些罪魁禍首一開始都是以“好人、好事”的身份登場的,他們用一系列的光鮮亮麗、光明磊落來粉飾著自己險惡的用心。都說人心隔肚皮,雖然我們不能總以惡來揣測別人的善良,但防人之心還是不可無的。

雖然,現實中的巴黎聖母院在去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燬,但仍然不能阻止人們對歷史和文明的探尋。當然,《巴黎聖母院》裡還有許多啟示我們的地方,以上只是我解讀的一個角度罷了,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是梧桐兮兮雨,一個喜歡文字的女子,歡迎留言與我互動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