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區大石板社區昂首奔小康

紅塔區大石板社區昂首奔小康

村民在交售甜脆豌豆

本報記者 李文雯 文/圖

紅塔區北城街道大石板社區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社區,土地是這裡最豐富的資源,397戶1432人擁有耕地8757畝、林地22779畝。以小產業扶貧提高土地收益,長短結合培育產業;創新合作模式盤活集體經濟,增強村集體服務群眾能力;以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補齊發展短板。從脫貧到致富,大石板走出山區純農業社區邁步小康社會新路。

土地裡“刨”出好生活

每年的3月初至4月底是大石板社區的甜脆豌豆採收季,椒園村文化廣場成了天然的交易市場,每天上午9點至11點,前來交易甜脆豌豆的村民絡繹不絕。“最多的時候來了10多個收購商,13輛大卡車拉菜,日交易量可達40至50噸。”大石板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忠明告訴記者。

菜農李成華家80多公斤甜脆豌豆賣了400多元,受疫情影響,跟往年8至9元/公斤的價格相比有所回落。“我家4口人共有27畝地,去年七八畝甜脆豌豆賣了五六萬元,算上烤煙和青花,總收入不會少於10萬元。”李成華說。

在大石板社區,像李成華家這樣收入的家庭並不少見。距離北城街道11公里的大石板社區下轄秧草塘、大石板、椒園三個居民小組。人均耕地6畝,這是大石板社區最大的資源優勢。如何把豐富的土地資源變成經濟效益,讓村民從土地裡“刨”出好生活,這是大石板社區黨總支近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農戶常年種植甜脆豌豆、青花等蔬菜和烤煙,土地是足夠的,農產品是現成的,要想助農增收,當務之急是解決銷路問題。社區黨總支多方奔走,引進晉寧、江川、通海等地的蔬菜收購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交易蔬菜。“原來沒有蔬菜交易市場的時候,我們的蔬菜一般是拉到北城街賣,耗時耗工不說,壓價的情況很普遍,現在甜脆豌豆在椒園村賣,青花和莢豆到大石板村交易市場賣,不但方便,價格還有保障。”李成華說。

除了引導就近、就便交易,大石板社區黨總支還通過小產業扶貧助推蔬菜、烤煙、養殖等傳統產業的發展,通過技術培訓提升群眾的種養水平。“原來我們的烤煙產量低,1畝也就有1000至2000元的收入,現在技術提升了,1畝可到4000多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李蘭珍說,政府提供青花苗、仔豬等,並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得益於種養技術支持,李蘭珍流轉4畝土地種櫻桃,“去年種青花、烤煙和甜脆豌豆有收入五六萬元,今年櫻桃也會有一定的收益。”李蘭珍說。

“小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起了大作用,宜種則種、宜養則養,這種靈活機動的扶貧模式能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快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紅塔區扶貧辦主任劉建祥表示。

有產業、有技術、有銷路,大石板社區居民收入穩步提升,2017年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2萬餘元,大石板社區邁出了盤活土地、依靠土地奔小康的堅實步伐。

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

村集體經濟事關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成效,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2016年,在外漂泊多年的李海峰迴鄉創業,租賃大石板社區居委會原辦公地點成立湖景農莊,增加大石板社區集體經濟收益。

作為大石板社區的首家農家樂,湖景農莊主打的是綠色、原生態牌。土雞、山茅野菜、野生蜂蜜,這些都是農莊的招牌產品,除此之外,農莊裡的30餘畝水果還可為消費者提供採摘體驗,黃泡、桑葚、櫻桃、梨、冬桃,20多個品種的水果採摘季可從3月一直延續到11月。“我們接待的主要是昆明、玉溪兩地的遊客,每年的接待量在三四萬人次,收入60萬元至70萬元。”李海峰說。

2019年,農家樂開的正紅火的李海峰與大石板社區達成第二次合作。用雲南中煙公司扶貧捐助資金購買櫻桃、車釐子、桃子、桑葚等20多個品種的種苗,大石板社區負責提供50畝土地,建成的果園由李海峰來管理,產生的收益由他和社區按比例分配。這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如果說李海峰開辦農家樂攫取的第一桶金得益於社區出租房屋搭建平臺,那麼,這一次合作的意義在於,社區將依託湖景農莊這一已經聚集了一定人氣的新業態壯大集體經濟。目前,果園裡的櫻桃、車釐子已經初掛果,預計4至5月就將產生收益。“以前村集體沒錢,建橋、修路這些事都沒法幹,以後集體經濟收益增加,服務群眾的底氣更足了。”李忠明說。

除了與社區合作建果園,作為大石板社區的致富帶頭人,32歲的李海峰還致力於苗木種植研究,他為櫻桃樹打梢、拉枝,目的是讓櫻桃多掛果,強光照,提升產量和口感。“大石板社區海拔高,氣溫低,水果成熟期晚,我們自己培育的種苗更適合這裡的氣候和土壤。”李海峰說。在他的帶動下,大石板社區目前已種植櫻桃500畝,這些櫻桃大多通過湖景農莊聚集的人氣,由外來遊客通過採摘體驗直接購買,售價比市場價略高。同時,大石板社區的土雞、土雞蛋、香椿、野生蜂蜜等土特產品也通過外來遊客,直接對接市場。

“依託湖景農莊這一新業態,不但產生了致富帶頭人,還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與集體經濟的深度合作,盤活了集體資產,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壯大。”北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馬旭說。

補齊鄉村振興短板

大石板社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轄區內嚴重缺水,常年靠雨水維持生產生活。在居民李粉仙家,雨水通過屋簷下的積水管網收集到院子裡的水窖中,供應一家人的生活。為了解決用水難題,當地黨委、政府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水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大石板社區有小水窖6724口,其中人飲水窖1010口、生產水窖5714口,戶均小水窖擁有量近17口。

缺水已是大石板社區脫貧攻堅乃至奔向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缺水對群眾來說是一個痛點,對產業發展而言是一個堵點。為了徹底疏堵解痛,2019年下半年,大石板社區農村人飲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正式啟動,工程總投資810.11萬元,從西河二水庫經二級泵站提水,覆蓋大石板社區的所有居民。“如果有水就太好了,我們家土地多,以後就可以搞大棚種植,收入還會翻番。”李蘭珍憧憬地說。

“目前該工程正在加緊推進,力求早日完工。”北城街道辦事處主任李金說。據介紹,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的基礎上,大石板社區將按照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繼續推進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切實解決基礎設施短板問題;重點培育花卉產業和高原特色蔬菜產業,確保群眾增產增收;圍繞民族、民俗文化做好鄉村旅遊培育工程;加強村民素質培育,做好群眾的技能培訓,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大石板社區昂首奔小康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胡楠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