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生活在農村,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採用“統購統銷”,因此,人們生活中少不了一些糧票的存在!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農村街頭上小販的身影也多了起來,小販遊走在鄉村,在物資匱乏以及交通不便的年代裡,豐富了農民的生活,也方便了村民!記得兒時起,那時還流行用糧食來換的交易方式,比如說,小販拉來一車西瓜或蘋果,約定一斤糧食換3斤西瓜,2斤蘋果!而在如今也已經不見蹤跡了!不過,聽老一輩父母說,曾經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並且免費送,只是賒下賬,並留下了幾句話,倘若預言成真了,再回來收錢!對於“賒刀人”的存在,這背後有啥貓膩呢?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說起“賒刀人”,人們總會興致勃勃的談論那些年,他們留下的預言!比如說,豬肉漲到10塊錢一斤,來收錢,比如說,羊過千,牛過萬,前來收錢;比如說,糧食價格達到1塊錢,前來收錢;比如說,當地連續下半月的雨來收錢……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這些預言的存在,也讓很多農民,對其充滿了神秘感,有些村民甚至認為,這些人是鬼谷子或者是劉伯溫的後人,畢竟,他們留下的預言,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很多村民認為這不是白送嗎?畢竟,在八九十年代,一斤糧食不過二三毛錢,又有誰會能想到,多久之後,糧食能漲到1塊錢呢?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因此,在那個年代,農村不少村民都有“賒刀”的經歷,以外這是白撿的便宜,即便,以後哪一年預言成真了,那也是幾十年過去了,而賒刀的價格雖然在當時比較貴,可是,倘若預言成真了,農民的收入就更多了,因此,感覺也比較合適!那麼,對於“賒刀人”來說,它選擇這種方式賣刀,背後有啥貓膩呢?他們能掙錢嗎?

  俗語說“在商言商”,對於賒刀人來說,本質是商人,因此,“唯利是圖”是他們的特徵!前些天,關於賒刀人的話題,筆者回到了家鄉,詢問了老一輩的村民,他告訴筆者!在七八年前,曾經有人拿著一本泛黃的筆記回到農村,挨家挨戶的詢問,究其原因是,當時留下的寓意,糧食1塊錢一斤已經實現了,因此,那次他收回了很多曾經賒刀的錢!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其實,在筆者看來,“賒刀人”沒那麼神秘,他們只是對市場經濟比較精通,能夠預測未來經濟的發展,就好比是銀行存錢一樣!在物價比較低的年代裡,賒刀後的價格肯定在他們預期上漲的幅度中,比如說,當時一把菜刀2塊錢,糧食3毛錢,預言糧食1塊錢來收錢,那麼糧食上漲達到了300%,因此,他們在約定預言成真時,菜刀的價錢會在10元以上,這也滿足了他們盈利的空間!當然,這其中會有收不回的情況存在,比如說,村民搬遷了,找不到了!而他們也早已將這種風險計算到了,收錢時的價格上了!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


  綜上所述,對於“賒刀人”的存在,其實,並非是村民白撿的便宜,而是一種商業行為,他們淡化了取刀時高額的價錢,用看似不可能實現的預言,打消農民的防備心,目的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實,這種行為,就好比“存錢”或“期貨”一般,對於賒刀人來說,風險早已轉嫁給了農民!

  有人專門來農村賣刀,賒賬不收錢,留下預言不少,背後有何貓膩?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在您的家鄉有“賒刀人”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