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分二公三自帶”這個倡議有深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治治

對於廣大市民來說,常態化的疫情防控意味著大家心中防控的‘弦’不能松,在疫情防控中已經形成的好習慣必須堅持,各類防控措施必須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會、不聚餐必須延續,公勺、公筷、分餐制及在公共場所保持1米線距離需要繼續。只有大家持續共同努力,戰疫決勝之日才能早日到來。

觀察|“一分二公三自帶”這個倡議有深意

“健康飲食、倡導分餐公筷”,也是“武漢主戰場”的官方倡議之一。在第32個愛國衛生月來臨之際,武漢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從科學防護、人人動手、摒棄陋習等方面給予指引,號召市民“當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在《文明》雜誌社社長婁曉琪眼裡,“餐桌革命”勢在必行。“新冠大疫,當頭棒喝,嚴禁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實施分餐制、公筷公勺制已經刻不容緩。”婁曉琪介紹,上個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雜誌社倡議啟動新時代文明工程,呼籲社會各界加入以“一分二公三自帶” 為標誌的“餐桌革命”。

其中,“一分”是分餐制,在公共就餐的環境下,提倡鼓勵分餐制;“二公”是公筷公勺,餐飲企業、城鄉節慶與紅白喜事等集體聚餐,每張餐桌實行公筷公勺;“三自帶”是自帶筷子,在單位訂購外賣快餐和家庭朋友結伴外出遊玩,自帶方便衛生筷子,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觀察|“一分二公三自帶”這個倡議有深意

武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李俊林指出,不分筷不分勺,還喜歡相互夾菜,大大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風險。

“共餐制最大的弊端在於傳播病原微生物,在用筷子或勺子取食的過程中,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勺,許多病原微生物藉由筷勺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了共餐者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李俊林在回答市民諮詢時做了詳細解釋。

然而,倡導分餐制並非新鮮事物,究其原因,餐廳覺得成本高,增加了運營成本,沒有動力;消費者普遍覺得“公筷公勺不方便,餐桌上容易搞錯”,再加上飲食習慣是長期養成的,也對分餐制不太感冒。

此次疫情,能否成為推廣分餐制新的契機?

據婁曉琪介紹,自“一分二公三自帶”倡議發出以來,從南到北,從城市到鄉村,從領導機關到基層單位,從高校到中學小學幼兒園,從各地知名餐飲企業到各界大咖名人明星,響應者眾。如,中國人民大學不僅參與倡議,而且發起與首都高校和全國高校一起開展新時代文明工程公益活動 “餐桌革命”,通過踐行“一分二公三自帶”開啟文明健康新生活方式。

上海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介紹,上海市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後,市民紛紛留言表示贊同。十多個小時內,僅上海發佈、上海市衛健委官微的總閱讀量就超過了126萬次,評論1800多條,點贊超過1萬次。

目前,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紛紛發佈了文明飲食倡議或行業指南,倡導推廣分餐制。眾多餐飲經營單位將分餐制、公筷制納入服務規範,主動給消費者提供公筷、公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推廣“一分二公三自帶”並非一蹴而就的事。這需要消費者、餐飲企業、政府部門、專業機構、媒體等多方面形成合力。

婁曉琪進一步闡釋:“一分”是目的,是文明與進步;“二公”是公德,是準則與約束;“三自帶”是個體,是認知與自覺。只有個體認知意識的提升,才會促使一種新生活習慣不斷進步到文明進程的新階段。

餐桌文明,健康為本。用餐衛生非小事、一勺一筷系健康,公筷禮儀做起來,疾病不再從口入。倡導衛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用“小餐桌”捍衛“大健康”,以“小禮儀”帶動“大文明”,為此,我們聯合倡議,在全市推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在江蘇省南京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市愛衛辦、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共同向廣大市民、全市餐飲單位發出題為《最好的相聚,從一雙公筷開啟》的倡議書後,《南京日報》推出專欄《舌尖戰疫公筷行動》,配合上述倡議,助推移風易俗,凝聚告別“萬筷齊發”、共享“舌尖文明”的社會共識。

來自醫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多名學者指出,今天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衛生防疫、醫療抗疫和良好生活習慣的經驗與習俗的大量積累,併成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正是一次凝聚社會共識、提升文明水平的新契機。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不僅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815895448956437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