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命對話(四)——為什麼被“情緒”所困

#新作者扶植計劃”第二期#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會有這樣的困擾和糾結:

到底選擇深造學習,還是繼續原有的工作?你可能會擔心現在的老闆會如何反應?你的伴侶會怎麼看待你的收入下降?你的母親對你原有的工作非常驕傲,放棄會不會讓她失望?面對未來的更多不確定性,有時候自己也會畏懼。

堅持創業好幾年,遇到了很難的困境,是繼續堅持,還是應該重新思考,找到新的出路呢?會不會因為情感上的不捨擾亂了理應有的判斷,繼續傻傻走下去,還不斷告訴自己“有志者事竟成”,以至於在錯誤的坑裡越陷越深呢?

又會不會因為內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婚姻狀態,擔心這種改變對周圍信賴你的人會造成什麼影響?不論是家人,還是工作夥伴,這些利益衝突和情感上的在意會讓你很難分辨出,對你而言,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很多人的生活都在每天一個又一個的決定與糾結中搖擺,尤其是對於情感豐富敏感執著的女性而言,更容易如此。

西方社會數百年來, 一直認為女性情感脆弱,無法應對嚴峻局面。這裡既有男女的生理結構的客觀化和社會評判的主觀化帶來的客觀事實和主觀偏見,就我們日常普遍觀察的現象是,女性更容易沉溺於某種情緒而無法自拔,對過往發生人事物的過分眷戀和捨不得。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與生命對話(四)——為什麼被“情緒”所困


內心的恐懼不安——選擇穩定


有一種這樣的聲音,因為內在有了兒時的創傷和陰影,從沒想要“擁有一切”,而是擔心失去一切,包括工作,孩子的健康、家庭經濟的穩定性。內心的不安讓自己無法去面對本來就不可能永遠穩定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女強人,40多歲事業很成功,白手起家的她月收入幾十萬,她是從十多歲,為了家裡的債務,從擺攤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局面。外表光鮮的她,私下時常會陷入「為了父親的問題而感到無助」的惆悵與悲傷中,所以,即便現在已經沒有生存的憂患,她還是會被內心的不安牽動著。

無論是誰,在這樣的束縛下,縱使生活中有諸多不如意,也許都會無意識地選擇將就著,只要不離開這種不確定的局面。就這樣,生活不斷重複輪迴著,一代兩代甚至三代,問題永遠還是那個問題,痛苦永遠還是那個痛苦,因為我們不得不佩服頭腦的聰明,總是能找出千萬條理由合理化自己的困境,讓自己表面上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一切,很難真正向前一步,因為心懷恐懼,未知的不安讓內心充滿無力感的自己寸步難行,可是,內心的波濤洶湧又能壓抑多久呢?又有多少人是心甘情願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呢?

莊子有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人被自我有限意識的捆綁而終日憂心忡忡,如此逍遙的自在無懼無礙,豈不讓人羨慕?


與生命對話(四)——為什麼被“情緒”所困


做事的反應機制——感情用事


一個問題出現,理智的思考會指導我們思考到底我要什麼?現實是什麼?該如何一步步實現?做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問題是什麼?障礙是什麼?規劃方案是什麼?具體又該怎麼執行?而過於感情用事的思考,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腦海裡顧慮得更多是別人的眼光和感受,容易陷入情感的混沌,想不明白長遠的具體目標和步驟,只知道捨不得,想堅持。

在《理性的抉擇》一書中,介紹這樣一個方法,把自己的根本需要與其他人的需要分離開來,稱其為“回望”。

「首先,想象從你做決定到現在已經有一年了,然後,補充個句式:“回頭看,我慶幸自己......” 或者“回頭看,我這一年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是......”這些回望讓你認識到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目前的頭等大事。」

現實中的所有發生,其實都是在幫助我們看見一切的本來面目,無所謂好壞對錯。關乎自己的生命決定,需要考慮的是不是出於內心的真實;關乎企業的決定,需要考慮的是對別人有沒有好處,對社會有沒有推動作用,這時候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情感的層面,而是應該跳出情感的糾纏,回到事情本身,用現實、數據和理性思考加以判斷。


與生命對話(四)——為什麼被“情緒”所困


情感的求愛心態——精神不獨立


天生的敏感和感情豐富,讓身為女性的我們,有著比男性更高近乎苛刻的情感要求,總覺得兩個人的幸福一定比一個人的要甜美;自己的寂寞也是需要另一個人的陪伴安慰和支持來驅除,習慣了情感上的依賴,有太多看似很能幹的女性,在面臨感情問題時表現出來的無力,想去尋求依附,不如意甚至會出現生命的崩塌,似乎一個人活著的價值感需要靠另一個人的愛來證明和保全。

感情上無法獨立的人,容易被情緒所餵養,所認同,無法跳出桎梏看到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

無法在情感中獨立,一心希望他人給予的人,一直等待被救贖的人,從來就不能真正被救贖。

不禁要問,索取式的依戀背後又是什麼呢?

也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哭鬧著,想得到內心原本匱乏的愛和在乎;

也許是一個沒有成熟的善意被曲解和忽視著;

也許是一個不懂得什麼是愛的錯誤表達;

也許是一個把“愛”錯誤當成生命全部的認知;

......

總之,這不是真正的愛,這種愛喪失為人的根本自由,忘卻了其實愛一個人,最終也是一種自我實現,它在付出的當下就已經完成,無需等待任何後果或回報,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因為有我的來到,你更幸福了。

如此的我們,會不會更能自由、主動、無私地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不用在計算著,害怕著,閃躲著......


慢慢看清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和本質,直到發現,其實我們身上都會有的一種難以解釋的強烈直覺,這樣直覺情緒,是我們生命活力的一部份,當我們開始相信任何直覺時,真實的自我就可以從亂麻中閃耀而出。

恰如孟子有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有浩然之氣在心中,何懼人生更多的風雨?

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的孤獨勇氣,漸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怨無悔,最終,活出“眾裡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這樣的人生,值得期待!

與生命對話(四)——為什麼被“情緒”所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