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說起春秋戰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一段歷史。這裡,有"諸子百學",有"青銅大器",更有學生們頭疼的各種諸侯國。作為歷史的一部分,春秋戰國在歷史教科書上佔著很大的比例。教科書的編撰者更是耗費很多的筆墨來描寫這一段"神秘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距今兩千多年,可以說這一段歷史是古老且悠遠的。但是,這段歷史沒有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漸漸被人們遺忘。那是因為,這段時期發生過很多歷史事件,而春秋戰國,也足以稱得上是整個中古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從我們初中開始接觸春秋戰國的時候,就被老師要求背誦各種零碎的知識點,例如"百家爭鳴中各家的核心思想"、"春秋霸主國有哪些"等等。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十分痛苦。知識點太過零散,各諸侯國的國君名字又太過相似,十分不好背誦。久而久之,我們就不願意去背誦春秋戰國的知識點了。然而,這段知識點又是考試中的必考點,分值還十分可觀。想背背不下來,不想背它又要考,很多學生都會為此而苦惱。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然而,這看似十分苦惱的問題其實是有解決的辦法的。學習歷史,從來不僅僅只需要背誦,還需要去系統的理解。尤其是在學習春秋戰國這種"零散"的時期,更不能一味的死記硬背,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歷史這門學科,是一門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的學科,所以,我們得從經濟、制度、文化這基礎的三大角度去了解分析掌握。

"鐵犁牛耕"激發生產力,進而推動政治變化。生產力的變化,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動,會帶動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到最後會直接導致上層建築的變動。這也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一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淺顯理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一發展規律也是有諸多例子。就好比人類剛出現的時期,那段時期通常會被譽為"原始社會",那個時候的人類生產水平低下,無法自己創造食物,只能從山野裡、河溝中獲取野果魚蝦。至於後來出現的原始部落,再到我們熟知的夏商周這三個初始朝代,其實都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武器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改變,久而久之,人類的社會形式也就隨之"進化"。

這裡暫先不提原始社會是如何到達上三代(奴隸社會)中,今天講的是春秋戰國,我們就來談談春秋戰國中的生產力變化——鐵犁牛耕的出現。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鐵犁牛耕,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中最主要的形式,而這一形式從春秋戰國時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經過各朝各代的完善後,直到現在,我們依舊使用這這一古老的耕作方式。

那麼,鐵犁牛耕是怎樣激發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力呢?這就要說到一個制度——井田制。井田制,是將田地分割成井狀形式,然後由奴隸在上面耕種,每年向上面的階級交納一定數量的農作物後,剩餘的部分由"領主"自己使用。這種制度在商朝出現,發展完善於西周,但在春秋戰國時期瓦解廢除了。原因就在於鐵犁牛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這種方式比之前奴隸使用的耕種方式更加有效。而"領主"也是收穫到了比之前更為充足的糧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每年的收成提高了,領主向上層階級交納的糧食數量卻是沒有變化,而這就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諸侯國內的上層階級看到這樣的情況後,自然就會採取一些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商鞅此舉不僅避免了領主收穫額外的糧食,還能開通更多的土地,改革原來固定的井狀田地。在商鞅的推動下,秦國每年的糧食豐收,而秦國的國庫也因此愈發充盈。所以,一個生產工具的變化,將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改變一些制度,最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春秋戰國知識點太零散?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該怎樣系統學習?

從上面鐵犁牛耕的例子中,我們以經濟作為切入點,最後,一步一步引到了政治制度方面。所以,從歷史學科的角度來學習,須得系統化、層次化、有條理的聯繫各個知識點,進而找到其中的相同的地方,最後才能化散為整,掌握那些你覺得"零碎複雜"的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