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一想到或者見到自己的爸爸就莫名煩躁,並且情緒激動、易崩潰?

冰晶鳳翎


爸爸本是最親近、最信任的人,而你卻“一想到或者見到”“就莫名煩躁,並且情緒激動、易崩潰”,這確實不同尋常。

如果你的爸爸對你本人或別人做過一些你不認同甚至有傷害的事情。那麼出現這種反應就是正常的。這些反應(莫名煩躁、情緒激動、易崩潰),從心理學上講屬於應激反應。

如果你爸爸任何“不好”的事情也不曾做過,那麼這種反應就不屬於應激反應了,就可能是“心理問題”了。

不管是哪種情況,靠自我調節都是很困難的。建議你做心理諮詢。如果是前者,幾次諮詢就能緩解;如果是後者,則需要較多次諮詢才能好轉。

當然,如果你爸爸正在或將要做對你或別人有傷害的事情,那就要報警了。畢竟保證安全是第一位的。


追夢心理


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是伴侶身份的基礎。伴侶關係提供的力量造就了好的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受到連接.付出與接受和在適當分工的限制,只有在付出和接受保持在不平衡的狀態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才能獲得成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和愛相關的法則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不管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也不管他們曾經做過什麼事情,孩子從父母哪裡接受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生命的機會。孩子從父母哪裡接受生命,接受他們為自己的父母,父母對他來說別無選擇。對於父母所給生命的方方面面孩子不能夠額外要求,挑剔或者拒絕。

不接受現實中的父親,根據自己的假設來評價他們。在目中成度上是在他面前取得一種資格。會自己感到空虛和不完整,排除和貶低父母的結果是一樣的。

接受現實中的父親,等同於自我內心深處得到平衡,就會拋下所有煩惱,內心的無力感消失,家庭裡面的愛就就流動起來了,所有問題就心滿意足了!




小宇言故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覺察自己正在憤怒什麼、害怕什麼,內心有著什麼擔憂。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是那個恐懼被他人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然後才會驅動我們做出某些行為,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愈的。

也許是今生早期童年的;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愈,幫助恐懼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