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逆市突圍:供應鏈生態升級“中國質造”加速出海

中新社成都4月15日電 (單鵬 賀劭清)在傳統外貿企業遭遇寒冬的當下,以進口母嬰用品為“支柱”業務的成都寶媽樂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員工卻格外忙碌。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孫越介紹了自己在疫情發生後規劃的商業新藍圖——拓寬防疫物資出口渠道,推動越來越多的高品質“中國質造”走出國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員跨國流動受阻,大批國際展會推遲或取消,不少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通過搶抓產品質量、擴寬物流運輸渠道、開闢貿易新渠道等方式逆市突圍、克難前行。

截至3月底,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今年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6萬單,同比增長近21倍,中歐班列(成都)在一季度後期頻現“爆倉”現象。

談及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激增的原因,成都自貿通供應鏈有限公司運營經理王平介紹,除了大量原本走空運、海運的跨境電商產品受疫情影響改走中歐班列,還因該鐵路港在今年常態化地打通了跨境直郵出口的流程,讓更多中國小商品可以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賣到國外。

“疫情前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子商務訂單隻有進口,沒有出口,而現在106萬單中有70%是出口訂單,日用生活小配件在出口訂單中佔比最大。”王平介紹,出口訂單中包括不少防疫物資,成都海關通過“綠色通道”協助快速通關,並加強了對出口貨物的商檢,確保“中國製造”的“中國質量”。

為推動外貿企業順利“出海遠航”,四川省商務廳聯合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組織了涉及各類產業類型的跨境電商“雲培訓”,促使傳統中小外貿企業加速“觸網”轉型。“有的講師從很小的體量做到幾億元人民幣規模,聽他們分享跨境電商經驗,我受益匪淺。”傳統進出口貿易從業者吳定友說。

面對疫情,一些涉足跨境電商多年的企業不僅在產品結構上階段性“轉型”,還把眼光望向新的海外市場。四川米倉公司總經理查培梁介紹,該公司長期合作的國家處於“封城”“封國”狀態,因此公司尋求新合作伙伴,正與緬甸、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大采購商保持密切溝通,並計劃在疫情後重啟海外倉建設。“我們與緬甸最大的國企合作,計劃在仰光附近建設中國商品分銷中心。”

據統計,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達918.1億元,同比增長16.9%,是同期中國進口整體增速的10倍以上。當前,中國正計劃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綜合試驗區內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按規定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也核定徵收。

“通過這次疫情,跨境電商的供應鏈生態得到了一次升級迭代的機會。”成都市跨境電商協會會長邢小剛介紹,在供應端,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好產品”,因此生產商會面臨更嚴格的優勝劣汰;同時,大量航班停運考驗鐵路的運輸能力,並促使企業開發出“空鐵聯運”等新模式;隨著國外部分平臺封倉,做獨立站、海外倉成為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又一新課題。

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霍偉東看來,跨境電商出口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既需要海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對企業產品加大抽檢力度,也要跨境電商企業尋找有資質的生產商合作。“跨境電商不是一錘子買賣,跨境電商企業要把眼光放遠,唯有誠信經營才能鑄就良好商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