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江山靠哭,趙匡胤的江山靠喝,這些雕蟲小技真的管用嗎?

手心我心bxl版


蜀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無疑都是歷史中聲名遠播的開國帝王。作為一代帝王,無論是潸然淚下的哭,還是盡情暢飲的喝,更多時候是一種政治姿態,傳播需要的政治信號兒子。而真正的取天下,則難免金戈鐵馬,沙場廝殺,無論多麼煽情的哭泣,豪情萬丈的喝都敵不過槍林箭雨,畢竟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本就寬厚仁慈的劉皇叔,更加展現的親切無比。兵敗當陽長坂坡,雖明知後有追兵,仍不放棄十萬逃難百姓,寧願與百姓共生死。當神勇無敵的子龍終於衝破千軍萬馬,救的阿斗歸來,豈料皇叔潸然淚下,道出,“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隨之摔了自己的骨肉,此情此景時刻歷歷在目,皇叔之仁慈愛人可見一般。當曹操大權在握,大漢皇室蒙羞之際,人人都趨炎附勢之時,劉備卻以草根起家,力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當看到已經淪為傀儡的漢獻帝時,早已淚眼模糊,痛哭流涕,恨自己不能救社稷與危局,扶皇帝以正統。長者的仁慈,臣子的忠心皆在這行行淚眼裡。

在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劉皇叔真的只有哭嗎,劉皇叔又是如何建功立業的?

身處風雲變幻,豪強並起,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即是亂世也是英雄建功立業的好時候。皇叔劉備以忠厚仁慈示於世人,打出去除漢賊,匡扶漢室的政治口號,後期即使偏安一隅仍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皇叔劉備不僅有政治目標以號召天下有識之士,更是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求賢若渴。桃園三結義的忠肝義膽,不僅展示了忠厚仁愛的一面,更是為爭取天下獵取兩員虎將。三顧茅廬,可見皇叔劉備對人才的渴求與不捨,隆中之對,分天下大勢,定蜀漢之基。曹操的青梅煮酒,更是說明劉備非池中之物,“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成就王圖霸業的皇叔劉備豈止只有一哭了得。

不同於過往王朝對於威脅自身統治的封疆大吏,擁兵自重的行伍之徒,執行打壓的政策,宋太祖趙匡胤可謂是別具一格,杯酒釋兵權便輕描淡寫間而又巧妙絕倫。

對於大宋初定,人心不穩,帝位來之不明,政權並存的情形之下,杯酒釋兵權,無疑是最好的結局。經歷了唐末藩鎮割據,相互攻伐,擁兵自重的局面,專治統一的封建制度受到嚴重的挑戰。擁兵一方而又不夠忠心的軍事將領,對於一個剛剛建立的政權可謂威脅之大。五代十國的亂局此時依然相互影響,天下統一依然渺茫,鹿死誰手未可知曉。一桌美味佳餚,一陣推杯換盞,身後榮華富貴的許諾,天子威嚴不可欺的現實,寧做治世之狗,不做亂世之人的無奈,豈料僅憑杯中之酒,便拿下足以撼動江山的兵馬之權。即使多飲幾杯,又有何不可呢。

歷史中的宋太祖只會喝酒嗎,大宋江山真的就是因為幾杯酒而得來嗎?當然不是,宋太祖不但謀略過人,更是文武雙全。讓我們認識一個真實的趙匡胤。

作為出身官宦之家,行伍之人的後代,趙匡胤本可以躺在前輩的功勞簿上。但他沒有,他毅然決然離開養他長大的家,奔上僅憑自身之力的創業之路。他沒有因為是官宦子弟,而拈輕怕重,恰恰選擇了行伍之列,步卒之中。投身郭威旗下的趙匡胤作戰勇猛,膽識過人,嚴於律已,忠誠不二,以身作則要求部隊更顯難能可貴。周世宗柴榮時代,太祖更是無不伴其左右,危難之際更是一陣疾呼,挽救戰場危局,救主救國。至於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太祖,所取得戰功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懂得基層將士之苦,領略戰場指揮之道,深諳官場傾軋之術。歷經兩君兩朝,深領統一的政治目標,曾經衝鋒殺敵,也曾官場傾軋,戰績輝煌而又不驕不躁,“忠心耿耿”,託孤之不二人選。此刻還有誰敢言太祖只會逢場作戲飲酒罷了。


商山長河


這是小說裡講的。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能征慣戰,與曹操水平不相上下。趙匡胤是當時軍中第一流,雄才大略,徹底結束了藩鎮造反的局面。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不管用。

因為劉備的江山不是哭來的,趙家的江山也不是喝來的。

我們經常在社會上聽到什麼酒局、飯局多麼重要之類的傳言,就誤以為這些小伎倆是事關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真是大錯特錯。這些伎倆充其量只是助推,早在酒局、飯局之前,雙方已經已經充分考量過合作可能性,那個時間點事情就已經定了。

劉備和趙匡胤的江山自然是憑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君不見老劉老趙戰場衝殺時候的慘狀,那真真是死裡求生。老劉常年寄人籬下還能有一班兄弟跟隨,個人魅力不可謂不高,三顧茅廬請出諸葛,識人之能不可謂不強,既有人合之利,一有機緣當然龍騰入海任君遊。

老趙跟著柴榮那麼多年,套路學了個精深,又會做人,軍中拉了一幫鐵桿幫他披袍子,成事也只看主上的情況罷了。

所以呀,還是強化自身方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