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發現新物種“石門臺白絲草”

英德发现新物种“石门台白丝草”

2019年李远球拍到白丝草有少量果实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邓文燕)今年3月,新物种“石门台白丝草”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发表。这是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动植物监测10多年来,第一个由工作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种,也是首个以“石门台”命名的植物。

近日,记者联系发现石门台白丝草的工作人员、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李远球工程师。他提到,石门台白丝草在保护区内约有几千棵,数量不少,三五成群长在海拔较高的山沟里,集中在船底顶到木龙顶一带。

偶然拍到白丝草 后经确认为新物种

李远球在石门台保护区工作了近20年,负责保护区内动植物监测等工作。回忆当初发现石门台白丝草的过程,李远球直言,如果不是自己有多年与植物打交道的经验,估计就错过了。

李远球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冬季,他在保护区船底顶附近进行科研监测时偶然拍到了白丝草,因为没有开花,第一眼以为是普通的苦苣苔,就没有太在意。

到2017年4月,李远球又拍摄到了初花期的白丝草,因为此前没有见过这种植物,石门台保护区便将照片发给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童毅华博士鉴定。后童毅华博士提出,很可能是新物种,建议采集一些花果期的标本。

李远球提到,因该植物生长在保护区核心区海拔1000-1500米人迹罕至的山沟里,去一次要十几个小时,而且当初对该植物的花果期拿捏不准,导致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都错过了果期,直到2019年4月,他才采集到一些已经开裂的果实标本。后童毅华博士查阅了相关文献和标本,确认该种与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其余10种白丝草均不同,应为一新种。

命名“石门台白丝草”中国白丝草属种类增至5种

2020年3月,新物种“石门台白丝草”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发表,使得全世界白丝草属种类增至11种,中国白丝草属种类增至5种。

据了解,白丝草属具有多年生习性,基生呈莲座状的叶,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穗状花序,花被片6-3枚,雄蕊6枚,子房3室,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具翅等特征。

与之前记录的10种白丝草相比,石门台白丝草具有一些特有的组合特征,即叶片边缘皱波状,叶脉不明显,花被片6枚,辐射对称,淡紫色,先端钝圆且稍扩大,花丝带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

石门台白丝草是目前第一个以石门台保护区命名的植物。李远球表示,目前尚未知石门台白丝草是否具有药用价值等,还待科研人员进一步去研究转化。“我们接下来也会去了解一下当地瑶胞有没有用过这个石门台白丝草。”李远球提到,今年4月10日,他又再次在保护区见到石门台白丝草,彼时它们的花已经很少,果实也没有,可能受去年以来天气较干旱影响,花期或许有所提前。

■知多D

石门台保护区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北部、英德市北部,位于南岭山脉的最南端,是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动植物。

石门台保护区以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明珠”。据调查,该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471种,隶属于271科998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

近年来,石门台保护区大力推进动植物监测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科研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监测到旌节花科、鸢尾科鸢尾属、莎草科擂鼓艻属、芸香科石椒草属、远志科蝉翼藤属1科4属石门台物种新分布记录,增加了中国旌节花、小花鸢尾、长秆擂鼓艻、臭节草、蝉翼藤、广西越橘、樟叶槭、中华叉柱兰、鹅毛玉凤花、无叶美冠兰、小舌唇兰等近百种石门台分布新记录种。

本期统筹:焦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